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命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笼统地命名为"新感觉派",这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误读,这种误读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对于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事实上,不仅刘呐鸥诸人的创作与日本"新感觉派"差别很大,而且刘、穆与施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把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创作称之为"都市感觉小说",而将施蛰存的创作归于"心理分析小说",这样也许更符合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史实,同时也更有利于文学史的一般描述.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一方面在小说人物的构思和主题风格带有前辈简·奥斯汀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他叉是对前人作品进行“误读”来确立自己的“强者地位”。本文拟从影响与误读两个视角分析《赎罪》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曹禺经典剧作凭借丰厚的思想容量和超拔的技术优势让人望尘莫及.细读曹禺的经典话剧,无论难以确定的主题剧本以及价值指向,还是戏剧形象、意象的设置,以及情感氛围的营造都凸显出明晰的张力特征,也正是这种张力特质结构了曹禺这个旷世奇才的经典话剧文本,并成就了其话剧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援华是现当代香港剧坛的中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话剧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剧作家。他的"为人生"的戏剧观念;他"敢于面对一切残暴和不平",憎恨丑恶、同情弱者、反抗黑暗的现代意识;他对于"人类的缺点"的严峻审视,对于人性真善美的坚守和追求;他用戏剧叩问生命,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等等,都将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在香港剧坛发扬光大。上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剧坛荒漠贫瘠,李援华坚韧执著地从事本土戏剧创作,全力地、艰难地推展校园戏剧,对当代香港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出版"易卜生专号"、"戏剧改良专号"以及刊发其它戏剧理论文章和戏剧作品,《新青年》破旧立新,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正宗地位,而且确立了其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和写实性的艺术准则,从而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新青年》未能成功解决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写实性艺术准则之间的某些内在矛盾,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现代话剧在艺术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人"的重新肯定和张扬,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具有浓郁的"表现性"色彩.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民族写意艺术精神同表现主义戏剧的表现性特质相互修正、交汇融合,内化于戏剧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主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戏剧实体,它往往只是作为依附性的亚结构融化于现实主义戏剧之中.表现主义戏剧对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深刻的表现性艺术气质.在直觉想象与观念呈现的戏剧思维中,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相比,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少了些抽象化和观念性特点,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象化方式.当代中国一些实验性话剧中,戏剧结构的基本构架被打破,而代之以一种表现主义戏剧中常见的意识流似的心理结构;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一样,镜头化的叙事方式使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获得了一种对人物心理揭示的独特表现视角,给予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0.
<正> 每个剧作家,在戏剧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各自的创作,也都是戏剧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他们剧作的题材不同,形式各异,然而,在整个戏剧发展的历程中,却处处联系、时时呼应。就话剧而论,各个剧作家与他们的作品,在话剧史上都以这种相互的联系和呼应,各具其价值和意义,各显其地位和影响。在我国话剧运动的初期,田汉和欧阳予倩、洪深、丁西林之间,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又各具特色的。正是这些剧作家们共同的戏剧活动及其各具特色的前期剧作,写成了五四时期乃至二十年代中国话剧兴起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之中,经过一段对话剧"危机"的沉思与研讨,经过对多种戏剧理论和戏剧观的辨正,经过戏剧观发生了新变化的话剧艺术家们多方探索和苦心经营,终于在近三、四年间形成了话剧的新突破态势.这是一种令人惊喜的形势,是创造中国现代话剧历史新篇章的一个有声有色的序幕.在1985年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上,曹禺同志曾:"说话剧虽然暂时不景气,但是危机中孕育出更加强盛的生机,我感到生机充满了宇宙,豪气充满了人间,话剧艺术又一新时代就要到来了!"他的满怀信心而又洋溢诗情的话,决不是剧协主席在"危机"面前,一般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拙作《论<龙须沟>到<茶馆>的美学趋向》一文中,这样认为:“老舍先生是一位横跨我国两个文学时代(现代与当代)的著名作家。作为现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小说家;作为当代作家的老舍,他的主要成就则表现在戏剧(主要是话剧)创作上,可以认定为著名剧作家。”基于这一观点,我在本文将要剖析的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其界定范围就是建国以后,老舍进入当代文学阶段,以话剧创作为主而呈示出的心理状态。为了对老舍的戏剧创作心态的剖析,尽量展示出较大程度的直观性和客观性,所以,我不惮繁琐地较多转录了老舍的自我表述。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在"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下,大量科学小说译入中国,随后本土作家开始积极从事科学小说的创作。但是,自科学小说译入中国起,译者和作者对科学小说的误读却屡见不鲜。无论是译者还是作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科学小说科普读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洪深是“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之一,他力图使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接轨”,大胆尝试运用表现主义方法演绎中国戏剧主题,虽不为时众理解,但其艺术的“整合”是成功的;他创造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中国化话剧;在中国话剧理论建设方面,他系统地探讨了戏剧的本质特征、表现内容及方式、内部结构、戏剧与小说的区别等问题,并及时总结中国初期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界,能在剧作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独树一帜的贡献者,唯洪深一人,至今尚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突出之点即是"腰斩<水浒>".金圣叹继承了明代李黄的批评传统,把通俗性小说、戏剧与高雅的诗文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小说、戏剧比诗文具有更高价值.他还提出了"因文运事"、…三境'说"、"个性化"、"澄怀格物"与"因缘生法"等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6.
文艺作品中的春阿氏案 清末春阿氏一案震惊京城,案情的离奇曲折和主人公春阿氏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好题材.因此,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小说、曲艺、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算小说《春阿氏》,及戏剧中的《春阿氏》.  相似文献   

17.
道具本是戏剧演出中常用的小物件,后在小说创作中也常使用。蒲松龄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利用道具揭示主题、导引故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的传统,在《聊斋》近五百篇小说中,几乎篇篇有道具。在作家笔下,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只草虫、一把折扇、一双绣鞋,都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大量出现的各级各类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是中国当代戏剧史及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历史现象。它以涵盖了从现代话剧到各种传统地方戏曲的形式之多样性、打通了从国家到省市大区的组织之广泛性,不仅对当代话剧、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动员、情感生产和国家认同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在20世纪60年代集中出现的戏剧观摩演出中,上演时间最晚,是在充分观摩学习了早于西南区举办戏剧观摩演出的其他各大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集中了话剧、地方戏等表演形态,也是对60年代西南地区戏剧创作及观摩演出经验的总结。全面搜集和整理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上演的七十多部话剧、戏曲作品进行宏观分析,发掘观摩演出之于西南区戏剧发展的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迄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戏剧观摩演出这种“形式”本身,分析和探讨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会演的历史意义,即它通过富于民间立场的戏剧生产和传播机制,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动员、情感生产和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贵的地方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论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即以风格独特,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扬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主要从事戏剧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龙须沟》与《茶馆》,是我国话剧艺术的瑰宝,后者还为我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本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