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晋的“文学自觉”首先是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步形成其各自独立的人格意识。而这却与文人受庄子思想影响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正是庄子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础的人生哲学,促进了魏晋文人十分突出的个性化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左传》人物生活在传统礼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直接激发了《左传》人物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三种意识构成的《左传》人物的主体社会心态,对后世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人生心态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文心雕龙》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文人的一种自觉的“作者意识”。文章从考索“作者”的原义入手,分析了《文心雕龙》作者意识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价值,论述了这种“作者意识”所代表的传统的群体意识和独立的主体意识而包含的二重性,探讨了其中具有的人生作者意识、人文作者意识和人格作者意识等多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中的文人叙事──明清章回小说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西蜀艳情词对女性情感、审美、享乐需要切入,通过较为充分的纵向比较,讨论了男性主体意识的演变,认为西蜀文人在对女性的审美支配和玩赏中,将传统的活跃于政治、经济舞台的主体意识转移到了温柔的情爱世界,这种转移既是对传统的男性主体意识的强化,又为这种主体意识的深入演变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天津查氏水西庄诗人群以布衣寒士为主体.在雍乾之际政治牢笼文学、文网钳制思想的特定时空中,他们以荒寒阗寂的内心情状和独立自持的个性精神彼此认同,构成相互交好的“心理场”,形成和谐融洽的雅集氛围.在雅集酬唱中,诗人们一方面以诗酒自娱、淡泊自守的方式调适心灵;另一方面在互诉心声中宣泄情感,展现出雅集圈内自足自乐、与世疏离的文化心态.这种情感氛围与文化心态凸显了水西庄文人间真契相谐、濡沫相依的精神气场,而这也正是文网高张时代雅集文化内涵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东晋玄言诗风衰歇的文化考察--以谢混、殷仲文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清谈文化的盛行是东亚玄言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时至东晋末。由于门阀政治趋于衰落,造成士族文人心态的微妙变化。从而导致其文化崇尚的改变。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影响,致使“淡乎寡味”,“辞意夷泰”之玄言诗风呈现出衰歇之势,造就了谢混,殷仲文承先启后的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与会稽士族文学的消歇、江州隐士文学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江州隐逸文化以庐山僧团、贫寒隐士等隐逸群体为代表,思想上儒释道交融,形成了遗世弃荣的隐逸文化心态,此种文化心态对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以清俊脱俗、安贫乐道为基调的江州遁世文学,打破了东晋中期会稽士族文学的玄虚简淡之风,在创作主体、文学主题及文学风貌等方面,对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论述起点是,徐复观立基于具体生命中的心性,以发掘文学和艺术的根源,建构了人性论诗学的典范。这一诗学典范,因应现代思潮的冲击,在重振中国文化精神的意图主导下,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生命意识和文学艺术作了重新理解和本源性疏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自发性与自觉性即非理性与理性特征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的英雄托梦复仇行为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英雄强烈的功业心造成了其死后鬼魂不同于小人物鬼魂 的生命意识;元代社会深刻的社会矛盾造就了英魂强烈的复仇意识,剧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对其有深刻的影 响,而鬼魂托梦意识的形成追根朔源来自于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鬼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自我性别的姿态在世界文学建构中确立华文女性文学的位置,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经验和教训,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已有研究成果多是基于微观角度的具体总结和直观概括。宏观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伟大工程:要有全方位的价值观——世界视域、民族意识、群众观念;要有较全面的方法论——继承意识、发展观念、创新勇气;要有较科学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系统工程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需要我们横观中外、纵览古今、内外兼修、主客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并用、理论应用和理论创新并举。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 ,知识已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校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作为实施教学主体的教师 ,首先应具备创新素质 ,以适应时代发展和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本文分别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学生开展创新能力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创新心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将开展第二课堂、各种实践活动以及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工程本科创新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 ,创新教育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培养目标 ,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指出支撑创造活动获得成功应有的创造性人格。在教学管理上 ,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人格蕴涵着创新意识、创新品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等基本要素,培养创新人格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必须认真审视大学生创新人格培养存在的制约因素,通过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管理体制、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路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训练、创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启导探究式教学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为主要目的 ,注重创设情景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 ,产生顿悟 ,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运用启导探究式进行教学 ,要注意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最近发展区”的最优化创设 ,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