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在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观的框架下,以Fauconnier概念复合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隐喻识解过程中,认知主体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突出心智空间的相似关系特杠,最终完成隐喻的识解。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并引入认知语用学中有关含义推导的最新理论——关联理论对其内容和工作模式加以分析。关联理论的隐喻观是一种兼具构建主义和动态性质的隐喻观,但关联理论并没把隐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向,因而这种隐喻观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本文选取了隐喻研究史上三种较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即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来探讨它们各自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的运用同人类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漫画幽默这一特殊的语言运用形式,即实时隐喻,以其新奇、生动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国内针对此话题的研究多囿于关联理论为理论背景,故多为静态描述,而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实时隐喻的解释力亦有限。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很好地细化了隐喻意义产生的互动过程描述,特别是实时隐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与推理机制。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阐释人们在解读漫画幽默时的意义建构和动态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是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而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概念合成过程同样存在于隐喻现象中。文章在分析了电视广告语篇中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分类后,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其进行认知解读,提出:(1)电视广告语篇中的隐喻是概念合成的临时结构;(2)电视广告语篇中隐喻意义的获得与人类的认知紧密相关,它依靠的是概念合成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有力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概念隐喻的意义,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广告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进行了研究。认为概念隐喻在广告语篇中起着重要作用,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研究,其中概念隐喻理论影响很大。利用隐喻理论对日语隐喻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借助推理、结构组合以及认知联想等手段对隐喻意义进行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日常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或扩展寻求最佳关联,并得到最佳理解效果的过程。本研究回顾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及其关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论背景,提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理解需语境互动并受认知主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认知学理论把隐喻看做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认知工具,而非传统概念中的修辞格。在跨语转换中,隐喻的广泛存在和不同文化间的认知差异为我们的翻译工作增添了很大困难。文章从介绍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相关研究入手,分析了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并引入认知语用学中有关含义推导的最新理论———关联理论对其内容和工作模式加以分析。关联理论的隐喻观是一种兼具构建主义和动态性质的隐喻观,但关联理论并没把隐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向,因而这种隐喻观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评论多是描写性的,而非阐释性的这一现状,本文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分析李清照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首先明确什么是确隐喻理论,对隐喻的概念、分类和认知机制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其次以此理论为工具来研究李清照的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机制。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语言证实。  相似文献   

13.
汉语蕴含丰富的隐喻,其中谚语更是突出。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侧重分析汉语谚语的隐喻特点和谚语隐喻同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分析谚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籍此揭示汉语谚语的隐喻结构和内容特点及其与概念隐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界关于隐喻与转喻的认知研究已经有所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与转喻具有共同特征,但隐喻与转喻认知概念中存在的问题,是二者间的区别和互动问题。此外,隐喻和转喻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这一理论对隐喻理论的映射单向说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生命是植物”的隐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的,人们往往用具体的、熟知的、简单的、有形的概念去认知和体验抽象的、陌生的、复杂的、无形的概念。本文旨在从认知的角度,结合隐喻理论,分析汉语中“生命是植物”这一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隐喻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借助第三物隐喻达到符号与对象的象似。概念整合理论能解释各个层次意义构建的认知活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宋凯西的《迷失的姐姐》中隐喻象似性的认知运作过程,为意象诗歌的认知构建提供了理据。读者对诗歌中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和移民海外的迷失形象的认知跃然纸上。因此,用合成空间理论解释隐喻象似的认知运作机制,能够拓展诗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当代隐喻理论与经验主义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隐喻理论中,隐喻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Lakoff和Johnson等人提出的当代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在回顾隐喻认知说的基础上,探讨分析概念隐喻,并重点讨论当代隐喻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来探讨普遍存在于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研究发现,战争隐喻贯穿体育比赛全过程;已分类的战争隐喻中有些类别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别,有些子隐喻在其所属类别中也占绝对优势;核心主题词搭配语言特征明显。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为体育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战争隐喻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人们通常用战争概念来认知、理解和建构体育比赛概念。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理论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揭示了概念隐喻与隐喻性语言的区别。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概念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