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传统的气隙放电等效电路模型不能准确模拟放电发展特征,为此,在仿真研究等效电路模型中不同参数及元件对放电波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该模型引入1个受控电流源表示空间电荷对放电的重要影响,并通过2个受控开关分别控制正负半周时的放电时间,2个电压源分别代表正负半周放电过后的残余电压。此外,还将检测回路中的保护电阻等元件引入改进电路模型中,使之更接近真实局部放电环境。Simulink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电路模型仿真波形不同于传统等效电路模型模拟的锯齿波,可以更真实地模拟气隙放电波形,为深入分析和理解局部放电的发展特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活性炭存在下,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甲基紫进行了降解处理,考察了辉光放电电压、浓度、Fe2 等因素对甲基紫的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和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联用能有效的提高甲基紫的降解效果。实验数据表明,辉光放电产生的.OH对甲基紫的降解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注放电时,放电等离子体呈现细长、明亮而弯曲的较为复杂的放电通道,这类放电现象的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采用分形维数来表征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为明确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复杂程度的变化规律,采集了5组不同电压作用下的尖-板间隙放电通道平面图,从空间的角度还原出电弧通道的三维图像,并用盒维数法计算出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弧通道的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放电通道的复杂程度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电子回旋共振(ECR)放电的粒子模型,编制了准三维电磁模粒子模拟与蒙特卡罗模拟程序。通过对氩气ECR放电电离过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得到了放电稳态形成时不同放电区域的电子能量分布。研究了不同中性气压以及外加磁场位形对这些区域中电子能量分布特性的影响。随着中性气压的升高,远离ECR区域中的低能电子减少,高能电子增加,而ECR区域中电子能量分布变化特征与之相反;相对于收敛磁场位形,磁镜磁场位形更有利于约束放电下游区的电子能量以及电子能量分布的宽度。  相似文献   

5.
谢朋  郝海燕 《鲁东大学学报》2009,25(3):239-241,245
基于一维流体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大气压下氦气中多脉冲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性质,讨论了所加周期折线函数电压的幅值对多脉冲放电的相邻电流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放电装置的功率等电学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电压斜率不变,幅值变化时,不仅电流脉冲数目发生变化,而且相邻电流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发生变化,同时,放电装置功率的有效利用率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圆筒形微空心阴极氦气放电的三维、时域、自恰流体方程组(粒子连续性方程、电子能量平衡方程和泊松方程)及其稳态的差分方程组和合理的边界条件,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得出了放电稳态时形成的粒子密度、电子平均能量、电位等值线和电场分布图。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阴极位降区和负辉区,空心阴极效应明显,存在高能电子以及放电空间中以径向电场为主。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为微空心阴极放电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碱锰电池放电特性的现有研究工作,忽略了低功耗设备的工作电流范围。基于这一现状,通过实际测量研究了碱锰电池的小电流放电特性。结果表明,小电流放电特性与大电流放电特性有着显著的区别:小电流放电的电压-时间关系曲线虽然变化较慢,但电压波动较大。这说明在小电流放电过程中,松弛效应并不只在放电停止时出现,在放电过程中也会出现。在电压进入0. 7~0. 8 V之前,放电量变化较快。电压越接近0. 7~0. 8 V,电池利用越充分。然而,现有低功耗设备的截止电压较高,仅能利用电池容量的15%~30%。为了实现电池容量的充分利用,需要降低设备的截止电压或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电弧放电的特征和大气压强的关系,采取针-板电极放电实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给放电电极加相同的高电压,进行多次实验,通过真空泵对放有电极的真空室抽气来改变实验环境的气压。对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电弧放电通道的图像进行三维还原,并通过分形维数的盒维数法计算出不同气压下电弧放电通道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越大表示放电通道越曲折。研究结果表明:放电通道的分形维数随气压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高功率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充电倍率的循环寿命试验,验证充电倍率对动力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通过汇总分析动力电池放电直流内阻、放电功率和放电容量等性能表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充电倍率下动力电池的寿命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放电直流内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充电倍率对增长率和增长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功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充电倍率对衰减率和衰减幅值均有影响;样品的放电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多项式的衰减趋势,符合公式y=a+bx+cx2。最后,以放电容量为寿命表征参数,构建了不同充电倍率和循环次数的寿命模型。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两种计算气体放电的模型——流体模型和PIC模型。利用PIC方法对虚火花放电初始放电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揭示了三个放电阶段电离增长的特点。对不同的气压和阴极孔径下虚阳极的形成时间和传播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较高的气压和较大的阴极孔径能够加速虚阳极的形成,并加快向空心阴极扩展速度。研究了较高气压和低气压下空心阴极效应在形成虚阳极过程中的作用。在低气压下,空心阴极效应在起始放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证企业间以排放指标为标的的排污交易、环境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排污行政许可及排污费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三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提出对它们分别进行法律规制的设想。认为为使环境行政管理不对排污指标的市场配置机制造成障碍,法律应明确排污交易适用商事交易规则,对于排污交易引起的排污权主体变动,应以对出卖排污指标企业进行许可证变更或解除以及由购进排污指标企业申请新排污许可的制度模式进行承认。此外,还论述环境管理部门在排污交易相关管理体系中应具有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 EKC) 模型,以中国东部 11 个省( 市、区)2006—2015 年的污水排放为研究对象,用面板工具分析污水总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水排放分别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之间关系。 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东部各省的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 GDP、城市化率 UR 形成二元二次回归曲线;不同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不同的关系,但都与城市化率成线性回归。 其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率是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单向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原因,其变化直接导致污水排放的变化。 再次,城市化率和经济发展对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完全相同;城市化率对生活污水排放起到正向影响,对工业污水排放呈反向影响。 最后,由于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不完全相同,一定时期内污水排放模型呈现出的图形将会与污水排放和变化较快变量形成回归方程的趋势相近,这也解释污水排放与经济发展中还有其他形状图形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的实质是环境容量资源使用权,其客体是环境容量资源。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是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资源配置和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推行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存在很多问题,现有法律缺乏相关规定;初始分配制度不完善;市场制度不健全;监测监管制度不全面;与相关制度的关系不清晰。我国应构建完备的排污交易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健全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全面的排污权交易监测监管制度以及衔接关系清晰的排污权交易制度,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污权作为一项权利提出以后,其法律性质及法域归属问题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排污权是以环境容量为客体的用益物权,归属物权法域.从排污权的特殊性和现有立法规定看,排污权是以环境资源为客体的一种环境权,归属于环境法域.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存在的偷排现象,从组织行为视角,利用演化博弈理论,考虑企业排放物部分偷排的非法排污行为,对环境税及相关实施条例下的排污企业、地方政府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以安徽省排污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1)环境税及相关实施条例无法完全杜绝安徽省排污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但可以使排污企业、地方政府的演化过程收敛于一个混合的演化稳定策略(0.734 9,0.965 4);(2)企业群体中最终采取合法排污策略的概率和偷排量正相关,小规模偷排行的企业为应为监管重点;(3)偷排量占比存在一个阈值,提升企业环境行为的关键是控制偷排量占比而非提升污染物去除率;在将非法排污企业偷排量占比限制在阈值16.7%内的基础上,提升其污染物去除率才能有效改善安徽省排污企业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超标排污水污染物属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由于该法第七十四条"应缴纳排污费"之规定不明确,造成了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困境.文章从超标排污行为的持续时间、超标排放的污染因子与间接排放三个方面,对该条进行法律解释,阐明法条真意,以使法律得到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7.
论排污许可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证排污许可为公益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质,认为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决定排污许可管理的行政性,而持续削减原则和固定污染源制造过程的变化决定排污许可管理的契约性。认为排污许可法律关系的重新定性有利于合同强制性理论的适用,以解决排污许可制度缺乏稳定性、持续性和权威性的问题;有利于适用为公益的第三人合同理论,以解决环境许可程序上公开性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适用为公益合同的相对性理论,以解决排污许可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可以为企业达标排污损害责任的溯及既往提供法理解释;可以在排污许可制度中运用情势变更原则。  相似文献   

18.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交易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交易研究进展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水污染物排污许可证交易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目标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框架体系,并对如何推进我国排污权交易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约定金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合同解除制度。合同解除的实质是将不当配置的资源组合予以解散,为资源优化重组创造机会,以减少和避免资源浪费。解约定金灵敏度高、适应性强、操作灵活、设计精巧,不仅能恰到好处地把握合同解除尺度,而且实现了解约双方的互利共赢。《担保法解释》第117条背离了解约定金制度宗旨,破坏了解约定金制度的和谐与完美,应当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0.
论排污权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排污权交易属于动态之债权,其前提应该是排污权作为一种物权的确立。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构造,首先的着眼点就是在法律上确立排污权的用益物权地位。本文认为:科斯在对社会成本的论证之中,是将排污作为一种权利进行处理的,这一理论的应用已经使得排污权在中国成为一种现实的权利,将排污权从现有主法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确立它的用益物权地位。这与物权法定的原则并不矛盾,也与民法对于物权的理解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