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朝门阀士族先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刘裕废晋时,士族开始衰落,寒门庶族逐渐兴起,造成士庶不分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前人对陆机诗歌有情还是无情的争议,以及对陆机诗歌的抬高和贬低,都与他诗歌中的士族意识密切相关。士族意识的形成是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之一,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标志着中国诗史上士族意识的成熟。陆机诗歌对中国诗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深刻地表现了士族意识。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主要表现在家族情结、乡曲之思、功名意识等方面。陆机诗歌展现了一个士族文人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他的自负、冲突、忧思、孤独。较之于建安诗人,陆机诗歌的确缺乏刚健的风骨,但较之于六朝时代盛行的玄言诗和宫体诗,陆机表现士族意识的诗歌毕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既有一定的力,也有一定的气。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唐太宗的研究较前深入了一步。我们认为,在肯定唐太宗的进步作用时,还应分析唐太宗的思想特点。唐太宗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旧的土族门阀制度已经崩溃,腐朽的士族势力不断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不断增长,但士族的势力仍大于庶族的势力。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而又出身于关陇士族高门的唐太宗,其头脑中既有旧的门阀观念,又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而在主观上,他本人力图克服旧观念的束缚,按  相似文献   

4.
士族集团形成于东汉 ,并于东汉后期作为第三种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庶族阶层的代表曹操终其一生对士族豪强实行抑制与打击的政策 ,但迫于形势 ,又不得不同时实行拉拢政策。正是由于曹氏集团对士族集团的拉拢与妥协 ,九品中正制得以创设 ,从而 ,为士族门阀制度的确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浙东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之处,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了丝绸之路上活跃的胡人。唐代有不少西域胡僧、胡商曾进入浙东传法、兴贩;浙东官员中也有不少西域胡族,有的还著籍于此成为地方士族;还有不少胡族文人因为浙东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慕名而来漫游、隐居。浙东本土胡族文学家族和流寓胡族文人的文学创作给浙东文坛增添了特别的“胡声”。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胡风、胡音创造了唐代胡汉文学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6.
刘宋时期出现了拟作汉魏旧题乐府的新高潮,历来评论均认为模拟太甚,艺术价值不高。其实,时人拟乐府的书写范式发生了转型,针对断裂的文学传统,除陆机外,还纳入汉晋乐府、汉大赋和古诗,甚至晋宋山水、行旅诗等“记忆、文本片段”,使之成为多层、重叠的“杂而不越”的复合行文结构,保证了文本在跨历史的共识中被阅读,使之在诗学重构中获得“新的生命”。此种新型拟乐府反映了当时士族乐府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成为主流文学样式。以鲍照为代表的庶族拟乐府努力贴近此种主流,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庶族本色,由此导致了士庶乐府之分流。此种拟作范式的转型、士庶乐府之分流的社会内在动力也无疑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有一种意见,以为牛党代表进士科出身之庶族地主,“李党”代表维护门阀制度之士族地主,前者新兴,后者没落,故同情牛党,批判“李党”。这是惑于某些表面现象,从概念出发,并未仔细考察唐世土庶关系之真象,亦末全面检核有关人物活动清况,  相似文献   

8.
我们通常所说的士族或世族,是专指那些享有世官世禄身份的官僚地主。门阀士族,世家豪族,世家大族都是其代名词。旧史上称之为甲族、士族、名族、望族、势族、世家、高门、旧门、著姓、右姓等,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他们或依靠其政治特权而形成的世家,或依靠其经济特权而形成的士族。它源于东汉,形成于曹魏,盛于两晋,始衰于刘宋,延至隋唐。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存在六七百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期间,这个阶层始终占统治地位,左右朝廷,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压抑庶族地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史称“门阀政  相似文献   

9.
从群体的角度看,二陆诗歌中主要的赠答对象是东南士族。以二陆为代表的东南士族群体赠答诗表现了生活在北方社会中的东南士族群体的南人意识和士族意识,以及他们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他们既有建功立业、克振家声的激情,也有急流勇退、回归故土的渴望;这个群体之间具有亲如手足、相濡以沫的"阶级"情谊。和邺下文人集团的赠答诗的一样,二陆与东南士族赠答诗具有独特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吴均诗歌内容及风格的剖析,揭示吴均的创作乃齐梁文坛的变徵之音。吴均的诗歌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抒写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志向;二是展示怀才不遇的寒士心态;三是描绘山川景物。第一方面的内容对于当时好咏妇人及闺闼事物的士族文人来说,是不屑于涉及的;而寒士位卑才高的心理是养尊处优的士族难以理解的。吴均真实地展示自己,使其创作在齐梁时代颇具特色。在写景诗上,他有意识地融情于景,诗风清新峻拔,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有所开拓。这些足以表明吴均在南朝文学史上应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之端倪。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有利于解读孙氏之诗,对促进常州诗派、常州学派等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乾嘉考据学风、所处学术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兴趣爱好等原因,颇具诗歌天赋的孙星衍由诗歌创作转向考据之学。因为知识结构的影响、人生目标的转变以及考据思维的渗透,其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已见"学人之诗"之端倪。对此有所认识不仅有益于了解"学人之诗"的成因,而且有利于解读孙氏之诗,对促进常州诗派、常州学派等的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张籍一生中创作诗歌400多首,王建有500多首。在他们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亦即各自的创作中期,分别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他们诗作中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对外开放的盛世,对外来文明多所吸纳.其中胡商、胡马、胡香是与唐人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外来事物,它们在唐人文学中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大唐社会及大唐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韩愈作为诗文名家,向为论文者所关注。刘咸炘所著《订韩》,评议韩愈其人其书,颇多精义。然而该书因未刊而隐晦不彰,迄今未引起学界关注。随着《推十书》的刊布,其学术价值有待深入研讨。文章介绍了《订韩》撰写的原因及体例,并结合刘咸炘的具体论述,从韩愈行谊的评判、韩愈诗文的平议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行谊表现为崇儒排佛,徒有其表;干谒请乞,败坏儒风;持论不公,撰述失实。诗文则包含诗文品鉴和诗文定目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口头诗学理论为背景,从"程式"、"主题"、"故事范型"3个层面揭示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拟话本小说所含有的口头艺术特征。分析认为,冯梦龙"三言"拟话本小说保存了口头诗学特征,丰富了口头诗学理论,并对口头诗学进行了"书面化"改造,这不仅有利于探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艰难蜕变历程,而且也证实了口头艺术影响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与地名     
宋词中的地名有纪实与象征两种功能。其象征功能是前代文学经验的累积,也是词人个体情感的体现。不同时代,不同词人,其词作中地名的象征功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元代色目诗人雅琥生平资料散见于历代文人文集中,为稽考其生平,考察其诗歌创作情况,运用考证的方法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勾勒其生平概况,并利用分类的方法对其诗歌内容及艺术特征做了精当的概括。分析认为,雅琥诗歌在元代文坛上确实具有相当高的水平,研究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同时探讨了雅琥诗歌何以儒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古代杰出文学家各自的具体生活方式和文本风格可能有很大不同 ,但他们的生活都展现出动人的光华则无异。寻绎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杰出文人的共同之处 ,可以发现他们预设的人生目标都是高远的 ,在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上都有超越平庸与面向日常矛盾统一的特点。揭示这一特点 ,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杰出文人的整体特征 ,对现代人的人生价值思考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朱敦儒的词有着非常突出的个性特征,世人称之为"希真体"或"樵歌体"。他的这种词风是通过苏轼这个中介,以白居易闲适诗的诗歌精神为旨归而形成的一种似苏更似白的词体特征。这种风格特征在南渡以后许多词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尤以朱敦儒最具代表,究其原因是诗化与隐逸精神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