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时下,人们对那些不论这那、不管什么情况、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都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按说,三七二十一不过是乘法的计算口诀,可是为什么不说三六一十八或其它数字,而专说三七二十一呢?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  相似文献   

3.
曾祥伍 《社区》2014,(29):42-42
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所不同的是,张仪毕业的时候,师兄苏秦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了。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局面,与秦国抗衡,名震天下。  相似文献   

4.
孟子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迹才让后人记起,不然也会默默无闻的。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仍,一些学问人便游说诸侯,争相兜售自己的学说,以图济世救民。最风光的当属邹衍。  相似文献   

5.
同学小江湖     
马德 《可乐》2011,(8):67-67
同学之间,混好了,是好兄弟;混不好,就成了死对头。 苏秦与张仪,都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张仪的学习成绩比苏秦好,苏秦那些年一直屈居张仪之后。 毕业后,两人各奔东西。张仪先是在楚国国相手下谋事。也活该他倒霉,有一次,楚相丢了一块玉,大家都说是穷小子张仪偷的。  相似文献   

6.
前倨后恭     
《阅读与作文》2009,(1):9-10
此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春秋战国时代,有位著名的纵横家叫苏秦。他曾和张仪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  相似文献   

7.
鬼谷先生其人、其著、其术,留下颇多疑窦,似真似幻.扑朔迷离,历代研究者很多,却难以形成共识,今择其三项,尝试辨之,以求教耳。一、其书非伪辨历代争议颇多的是,《鬼谷子》一书是不是鬼谷先生之作,异议有两种:;一种认为,鬼谷子是苏秦的托名,《鬼谷子》就是《苏秦书》;一种认为.鬼谷子是子虚乌有、亡是公一类,其书是后人伪托。力持异议的有: 梁阮孝绪《七录》录有《苏秦书》,乐壹注云:“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也。”乐壹曾注《鬼谷子》三卷,此注引人注目。张守节《史记正义》不仅引用乐壹注文而且提出论据,断言:“《鬼谷子》有‘揣’及‘摩’两篇,言揣诸侯之情,以其所欲切摩,为揣之术也.按:《鬼谷子》乃《苏  相似文献   

8.
传说战国时期,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突然被人暗杀。齐王非常恼怒,为了尽快破案,贴出榜文说:“苏秦是个大奸贼,死有余辜,杀死苏秦的人为朝廷立了功,为百姓除了害,当赏黄金千两。”榜文贴出后,就有4个贪财之徒,撕下榜文来见齐王,并争着说是自己杀害了苏秦。齐王说:“你们可不要冒充  相似文献   

9.
楚怀王统治时期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文章以怀王时期楚国参与的两次合纵运动为例,考察了合纵失败的严重后果,分析了合纵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文章认为,合纵不力,是楚国在军事与外交策略上败于秦国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3):31-34
苏秦(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氏(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际,统治者为化解社会矛盾,对统治思想和治政方略作出了巨大变革和调整.汉代统治者抛弃了秦严酷的施政手段,承继了秦朝适应历史发展需要的政治制度,并将主张君道无为、与民休养生息的黄老思想和儒学确定为治国之本.新的施政方略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又顺应了人性伦理的需要.治政方略调整的结果使政治与神学、政治与家族关系相契合,并在调节社会矛盾的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历史观和道德观的双重角度考察,此一变革与调适,使汉初社会正义与进步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统一.但是,汉初的一切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消解社会矛盾,社会进步与社会政治结构的不协调在不断孕育和诱发新的矛盾,最终又导致了汉朝的分裂和灭亡.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以分为重利轻义的仰禄之士和重义轻利的正身之士两大类.重义还是重利,是先秦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不仅关系着对经济活动的引导,而且决定着统治者的战略方向.仰禄之士和正身之士各有不可替代的合理因素,它们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论要解决社会存在的基本公正问题,即社会财富分配的合理,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阶级对抗和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公正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有关人的基本需要及阶级概念,具有客观和可量化的特征,可纳入科学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阶级分析法是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反歧视立法的可能与限度,采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反歧视立法的能与不能,结论表明:歧视行为有可能从显性变为隐性;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以及结构性的供需矛盾决定了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歧视;反歧视巨大的司法成本以及劳动法的社会法性质决定政府应在反歧视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歧视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在于发展经济和消除结构性的劳动力需求矛盾。政府首先应该消除制度性歧视,并在公职性招聘中率先取消各种歧视。  相似文献   

16.
文化价值的三维整合以其三维属性为背景。文化价值的三维属性,是指人们正面对着文化发展的三大矛盾,即在历时性上表现为传承与转换的矛盾,在共时性上表现为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在现时性上表现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只有在协调这三大矛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文化价值的整合。由于文化模式的选择及其价值整合是创造性的文化运作过程,需要探讨文化模式选择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包括价值整合方法、辩证整合方法、社会整合方法,以为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提供方法论指导。当人们运用了三维整合方法之后,便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化模式选择也是个三维的实践过程,即以内源价值选择为实践目标、以多元价值整合为实践手段、以价值体系重构为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历史新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力量,是团结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的精神纽带。物质或非物质,乃至口头或书面,都是相对而言的,更多的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今社会生活中,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显示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体现着当代广大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广泛的漆林分布、丰厚的生漆资源为秦漆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彰显了秦漆园经济的发展特色;宏观调控政策为秦漆园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秦漆园经济持续深入经营拓宽了产销出路和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则是直接影响秦漆园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有效刺激秦漆园经济快速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治安承包”现象实质上是中国农村在社会转型期中对新的治安防范体系的探索,它通过对传统体制的扬弃和对市场手段的借鉴使农村社会矛盾得以在内部暂时解决;但它在总体上游离于现行的法律和体制之外,并且它自身也充满了不可避免的困境。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一转型时期的典型矛盾还在于将矛盾外化,即首先处理好社会与法的关系和社会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主体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内部比较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寻找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协调经济利益矛盾的机制,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