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经费投入,但办学经费不足仍然是各个地方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从预算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意义入手,分析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实行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以期能从高校资金管理的源头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将高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2.
精细化管理作为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工程和管理方法,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是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是高校管理及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更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本观念、服务态度、责任意识等管理理念的树立,职责明确化、工作流程化、服务人性化等管理制度的完善,推进人职匹配、信息技术管理、定量考核评价等管理方法的健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管理文化的积淀,构成了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体系及实施模式,有效推进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着体制不完善,管理观念淡薄,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固定资产应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即在事前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事中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后加强审计监督。同时,提出了实施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正确计算固定资产原值,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等,从而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各级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论述精细化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预算、流程、成本、时间、质量和组织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各级职能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并指出了各级职能部门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校特点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即实现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人、财、物的投入发挥最大效益,体现在高校育人价值、学术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从高校投入产出上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以某高校为例,依据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了投入产出的DEA分析.  相似文献   

6.
丁东 《新天地》2011,(11):54-55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精细化亘古有之,并非时髦的话语。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教育领域,用于学校管理是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要求。为此,学校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后勤管理理念,对校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一个实践命题,为一种增量治理方式,系针对以往粗放式治理的反思和矫正,它不是要实施颠覆性的改革,而是针对特定问题所展开的精准施策。从公共管理“过程论”的角度,精细化治理的框架可以围绕价值、主体和治理目标三个方面展开:以公民为价值归宿的精细化,目标是构建全民“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多元主体能动性为导向的精细化,目标是激活“共建”诸主体的发展潜力;而以目标实现程度为参照的精细化,则是为社会治理提供管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可以分为本体价值、教育系统“内”价值和教育系统“外”功能.这些教育系统“内”价值主要包括:在高等教育子系统中体现了高层次大众化、高层次应用型教育和高层次平等;在研究生教育子系统中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优化,并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实现;在地方高校子系统中是显示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关键指标,是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有效平台,是完善高校职能体系的重要依托,并能为地方高校营造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管理和运行方面缺乏可借鉴的现成模式,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的显著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重点实验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重点对人员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进行了阐述。在秉承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大实验室的投入;依靠自身的优势,突出特色;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竞争实力,才能促进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技术在商业、金融业以及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却相对较少。现阶段,高校对学生信息、成绩等数据的处理,一般仍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和查询阶段。这严重限制了数据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阻碍了高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班级精细化管理实践中,将为班级精细化管理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研究价值的内隐性、研究方法的主观性和评价方式的复杂性等三大特点。影响地方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效能提高的问题,包括管理理念有待创新、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激励机制有待加强等几个主要方面。为了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效能,地方本科院校应该以革新管理理念为先导,优化管理方式;以完善激励机制为手段,充分调动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评价体系的完善为杠杆,着重提高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制约着高校事业的发展。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尤为重要,高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在提升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升级高校的管理水平。本文从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建设财务信息化平台的思路、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课程结构体系,鲜明地体现出其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和相关执业资格制度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对江苏省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与分析,藉此对办学时间短、无行业支撑的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性,其价值定位在于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全方位地为地方服务。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系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地方物质文明建设;提高政治亲和力,服务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三,其一是以教学强校为主体,突出科研兴校,奠定地方高校自身生存的基石;其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特色兴校,打开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瓶颈;其三是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逐步面向全国,发挥地区高校向外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地方合并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合并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在新的挑战面前,地方合并高校应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创建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管理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地方合并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是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提出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为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目标化管理作为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快速增强和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日益受到高校的青睐。本文分析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对地方高校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阐释了目标化管理的内涵,详细论证了目标化管理对地方高校的战略价值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供大家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大学与现代政府在价值追求、影响社会方式、内在管理机制方面的分野 ,凝聚起一种处于对垒和博弈状态的张力网。处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学如何有效地驾驭、处理这种张力网中的多重关系并恰当地作出战略选择 ,直接关系到它在现代社会中能否发挥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其轴心力量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2 1世纪 ,地方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 ,深化对地方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坚持观念、体制、机制创新 ,整体提升办学能力 ,加速管理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建设 ,推动其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程教学有效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文章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功能,针对高校课程教学现状,围绕高校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从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优化为基础、以学校系统工程建设为依托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地方高校有效教学的措施,为高校教学管理建设和教师课程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是近两年来中国探索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高校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再定位的过程,高校不再是行政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而是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不正当行为所可能遭受的管控减少。因此,必须在这一改革时期内重建非编制化的高校监管体系,以确保改革的风险可控。应当同时从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健全高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创新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实现"自我监管",另一方面则要从革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角度实现"他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