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这一点目前已基本达成了共识.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翻译界纷纷制定行业翻译标准以提高翻译质量,为此在大学阶段就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有关翻译标准理论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论述了翻译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翻译课上具体翻译标准的讲授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标准意识以便在翻译实践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翻译水平,为未来翻译事业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
翻译标准是贯穿我国漫长翻译史的一大主题。关于翻译标准的探索可以追溯到道安的五失本,此后魏象乾提出正译,马建忠提出善译,直至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四大翻译标准体系体现了我国古代翻译家的翻译智慧,是我国传统翻译理论、也是世界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对纽马克《翻译方法》一书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在纽马克看来 ,翻译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一个翻译理论不应只强调动态对等一个原则 ,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相应的翻译标准。一般来说 ,在文学翻译中 ,应特别关照原文中的各种形式因素 ,甚至包括可能时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信”一直被视为翻译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翻译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根据相关信息论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信”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以其作为标准来评价及指导翻译活动是不科学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信”作为翻译标准使得翻译研究的视野十分狭窄,因而对翻译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是雷斯的学生威密尔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的功能派主要理论: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一种较新的西方翻译理论模式,且目前在国内也广为流传。从西方翻译目的论入手,本文从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需求目的两个角度论述了译者选用翻译方法的的两中个基本出发点,即译者应根据翻译作品的目标读者和语篇功能来决定翻译方法。同时,本文还论述目的论对实用文献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翻译目的论为一些违反翻译标准但实用的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扩大翻译研究的范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是建立翻译学的关键。翻译中译作与原作等值是较为科学的标准,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着重读者感受的相等性和客观效果的检验,也符合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应采用等值翻译标准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翻译活动自夏、商时期起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文章论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翻译理论发展的过程,分析了翻译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的特点,并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一简单预测。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的定义,翻译在我国的历史及标准,翻译的难处及翻译理论对实践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话剧的双重性决定了话剧翻译不仅可以为文学系统服务,也更应为话剧表演服务。然而两个系统对话剧翻译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却大相径庭,文学界常常以“对等论”来衡量话剧翻译,而表演界则以“可表演性”来评价其翻译。本文则从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并指出话剧翻译的评价标准应是达到其目的的充分性而非静态“对等论”,从而使话剧翻译评价标准的探讨走出了“二元”之争,为话剧翻译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等值翻译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它的界定、价值和作用,译界一直争论不休。如何正确看待、理解翻译等值的内涵,从而确定科学的翻译标准,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翻译实践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忠实”和“叛逆”似乎构成了翻译的两个极端。在女性主义翻译实践中,女性主义译者通过一种与“性别政治”息息相关的“写作方案”来演绎一种“另类的忠实”,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传统翻译标准的“忠实”受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冲击,女性主义翻译为“忠实”这一重要而且最为基础的翻译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有史以来,人们对翻译的标准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并相应地提出两种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本文对纽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文本。按照弗米尔的目的论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应突出经济类论文摘要英译的目的和译文的交际效果,根据中文摘要这一信息源进行语篇重组。在语篇重组中,译者要遵循英文摘要的规范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以实现译文的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翻译文化用语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语义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运用这两种方法来分析译文实例,可以发现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主要城市公示语英译现状的实地调查,收集到第一手双语公示语语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同时,以彼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框架,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公示语英译可以遵循的具体准则,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门票是对景点的简要介绍,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设计讲究,旨在吸引潜在游客,其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并重。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观作为应用译论的代表之一,赋予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多的自由,这对门票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西藏景点门票英译为例说明交际翻译观在门票英译中的应用:译者在翻译门票时应以实现门票的信息功能为前提,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根本,着重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可以对原文内容和语言结构作出适当调整以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促进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以D.W.卡罗尔(David W.Carroll)所著的《语言心理学》(Psychology of Language)为例,阐述语义与交际翻译在“信息型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交际翻译的角度为切入点,结合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和广告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三种有效的翻译法,即仿拟法、归化法和移情法,探讨了汉英广告翻译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 Peter 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并且对在实践中如何应用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指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表现形式转换成另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的过程 ,要求译者在语言操作时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略论格语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Fillmore提出的格语法理论认为:一个句子由动词或具有动词性质的形容词或名词(verbal forces)以及动词的格构成,且动词与其格的关系是相互依附、相互制约的。翻译家Peter Newmark据此提出,如果要分析和翻译一个句子,首先要找出源语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动词或verbal forces,并理解该动词与其格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然后再按目的语中的动词及其各格的语序规则来翻译。运用Newmark的格语法翻译理论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过程中对verbal forces及格省略现象的处理方法,认为verbal forces宜译为汉语动词,而原文中省略的格宜进行适当的语法及语义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语际间准确传递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