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战国国君不断改变称号直至最终称王体现了战国王权的形成过程.国王通过赋税征收制度、符节制度、官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并辅以神权来加强王权.王权的强化与相权产生了矛盾,因而国王利用俸禄选士、严刑峻法和设置大将宠臣等手段来分化控制相权.与诸侯的君权、周代王权及秦代皇权相对照,战国王权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战国王权是诸侯君权的扩张,其专制性与西周王权有本质区别,其不成熟性则是与秦代皇权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文涛 《南都学坛》2007,27(2):25-30
汉语中的“专制”一词并不用于君主,而是广泛用于人臣,这是中国古代帝王臣民普遍认可的观念。鸦片战争以后,人们逐渐习惯于将“君主”与“专制”联系在一起,并将这一观念放大到古代,这是一种误读。一般说来,君主总是尽可能地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军事指挥的特殊性和笼络重要人士的需要,才授予臣下“专制”之权。古代人臣专制有受命与不受命之别,是否奉承了君主之命,是判断人臣专制合法与否的唯一标准。历代君主对“背法专制”者无不施以重罚,以巩固自己的权位。人臣超越制度的规定行使权力,即使所做的事利国利民,也要受到责罚。专制制度培养的是循规蹈矩的官吏,专制帝王需要的是俯首贴耳的驯民。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是非常突出的矛盾,撇开法律和制度的制约,绝大多数君主都难以防止皇权的异化——人臣专制的发生。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大势是君权不断强化,人臣专制是暂时的,他们想要建立的最高权威不外乎皇权,其实质是专制王权的变态与向专制王权的回归。古代“专制”的应用语境直接关系到专制政治的定义,是研究君主专制制度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作者——论儒士政治角色的自我体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型合作"是笔者借鉴政治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而构建的一个概念,它为我们分析儒士在传统社会的政治角色与政治功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古代中国,儒士自始至终对王权的合法性、神圣性高度认同,但与之同时,儒家又认为自己是王权政治良性运作的支撑力量,是王道政治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是专制王权当然的合作者.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者是儒者对自身政治角色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易十四时代的文化艺术理象进行了阐述 ,分析了专制王权下为何出现了文艺繁荣以及这种文化艺术繁荣与专制王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社会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及近代新国家观念的萌芽、近代各种国家观念及其主流的产生、近代国家观念的基本确立等三个阶段。它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争回大量因不平等条约而丧失的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使自由、民主和平等观念在中国民众中得到普及和被接受,对统治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巡回审判制度从盎格鲁—诺曼法律制度中发展起来,在亨利一世统治时期正式形成,至亨利二世统治时期得以发展。随着巡回审判制度的发展,国王的巡回法官遍及王国各地,王室司法权随之不断扩展,国王对王国的控制力增强。但在当时多元司法体系和教俗二元政治结构的大环境下,国王所渴求的那种对整个社会高度控制的局面并未出现。即使是巡回审判也不能将王权完全延伸至地方。在中世纪英国,权力分割下的王权尚未发展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7.
孝亲、忠君、爱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官政治思想为"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建构,其核心是"忠君"."忠孝"思想观念是专制王权政治体系中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规范,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臣民对君主具有绝对义务之政治观念.清官政治思想中的爱民思想源于儒家"仁政"与"民本"学说.在清官政治思想中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模式,成为指导清官做人从政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突出表现两代神祇之间的乱伦与暴力杀戮倾向;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建构的父母子三角关系神话,也以不惜乱伦为代价追求男性生命的再生与王权永恒.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代表,希腊文学完成了对已流行数千年的代际冲突之主题的改造和提升,将该主题置换为英雄的无意识过失,让人伦道德引导下的自我问责和另一个异常古老的替罪羊主题组合再造,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主要是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这一经济过程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是在中央朝廷的“禁”和“通”的政策实施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僚吏员对中外商人的盘剥与勒索行为。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利用各种政策所赋予的特权与金钱交易。这种行为的结果是,由于可以通过金钱买到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程度的自由,使中国的海洋经济有了一条可以发展的生路;但是权钱交易的祸害更大,专制王权和腐败的官僚制度对海洋经济的垄断管制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海洋经济的顺利发展。这是中国在300多年中由强大转而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商代王权的专制主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泰 《南都学坛》1999,19(2):16-19
商代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王权。商王权对中央政府和王畿内的贵族官僚享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贵族官僚对王权却没有制约的权力。商王权在诸侯国里虽然受到了限制,但王权对诸侯国的土地甚至对诸侯的人身( 在入朝做官时) 都有任意处置之权。专制王权是在征服战争中产生的,但也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苏美尔语在古巴比伦时期已经不是日常用语,但在学校里仍然是学生们的主要课程,因为苏美尔语作为宗教、法律和文学语言仍然被继续使用,苏美尔语还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本文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文学作品等方面的材料入手,分析古巴比伦时期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如何学习楔形文字的书写和苏美尔语口语的,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及教辅人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诸子百家之不同,不在于是否主张专制,因为他们都是肯定专制的专制主义论者;也不在于主张在何种历史条件下应该专制,因为他们都认为专制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应该的,他们都是永恒的超历史的专制主义论者。他们的不同只在于主张怎样的专制:是王道的、开明的、仁慈的专制主义,还是霸道的、野蛮的、邪恶的专制主义?因此,中国专制主义便可以归结为两大混合类型:以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永恒且开明专制主义”与以韩非和法家为代表的“永恒且邪恶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理想政治形态是王道政治。王道政治一般被理解为仁政德治。这是一种治道意义上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具有政道含义:它由天道提供正当性来源、由王道保证合法性基础、由王权供给实体化建构,从而将现实政治权力置于严格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审查之下。王道政治是一体三维的立体化政治理论,不是一种平面化的治道设计。王道政治的道德资源丰厚。霸道政治是儒家所轻视的政治形态,但霸道政治的政治建构能力似乎高于王道政治。在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之间,不同文明形态相互之间的矫正功能得以浮现,王道政治应当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帝权政治即以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象征进行施政。《尚书》所载,分为两个阶段:虞、夏、商时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重视神事、轻视人事、唯帝为尊。周王朝时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推行德政、重视帝权、天德合一。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所做的一切都要服从上帝的意志,君王是代表上帝承办人间事务的代理人,他秉承天命而行,一切以上帝的意旨为依据决策之。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梁山好汉的暴力行为?这是明清以来就争论不休的老话题。本文以为应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这个问题:一是水浒世界的乱砍乱杀现象是正义集团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二是梁山好汉的暴力倾向是黑暗专制社会的产物;三是“替天行道”决非一块空招牌,不能否认水浒世界主流的正义性;四是《水浒》渲染血腥场景带有迎合市民审美口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唐宋之际,科举制度本身存在着各种局限。这些局限的存在影响了士阶层与专制政治的合流趋势,使一部分士人对专制政治产生疏离与背叛。虽然统治者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专制政治与士阶层之间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后半叶,乔治三世通过强化君主权力、建立“国王之友”内阁,从而确立起个人专制统治.这一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做法,在英国遭遇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威尔克斯事件的爆发、伯克等人的批判与乡绅请愿运动的兴起、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及其对英国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冲击着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统治,最终促使乔治三世个人专制统治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试论北魏明元帝的复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建国前后,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诸多事端。道武帝尽管采取了杀戮宗室、子贵母死、离散部落等野蛮措施,但仍无法确定宗法式的君位继承原则。长子拓跋嗣慑于“母死”的残酷事实,愤然离京出走。清河王拓跋绍却在天赐六年十月弑父自立,于是拓跋嗣为夺回君位,与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最终复位成功。这场夺位之争是代北拓跋氏内乱的延续,具有十分复杂的部落背景,对于北魏早期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周法律思想围绕着“天命”、“王权”、“民本”、“规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建构。天命的权威性、平等性以及可转移性思想使天命的神圣性得以凸显。而王权的代理性、受限制性、受监督性及地域性思想,导致了王权思想的弱化状态。民本思想强调王权自身的勤政无逸和对民众安全、富裕、健康和安定等方面的关心和维护,展现了民众追求幸福的正当性。而规则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其思想展现了规则的多元化和正义性特征以及强调规则的具体的实施。四个方面的思想构成西周法律思想体系,蕴含着西周时期我国法律精神的逻辑理性和正义内涵,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文明,体育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育形式的最早体现,古埃及体育与现代体育有很大不同,主要包括皇室成员进行的皇室体育和普通的埃及人民进行的民众体育。其中皇室体育往往笼罩着王权和宗教崇拜的气氛,而普通埃及人的体育活动则产生于生活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