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现代大学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职能多样的大型系统;大学教育的发展,既与大学教育内部各子系统的发展有关,又与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有关,保持各内部系统以及大学教育与外部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大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前提;“关联平衡”、“关联预估”等是大学教育协调发展必须依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趋势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大学“以人为本”的内涵正由仅仅“以尊重个性为核心,促进个体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为取向”,向“以全球伦理和全球普适性为背景,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性平衡的战略思想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和受益共生”迁移。《大学:文化与内涵》一书紧扣全球应对、可持续性、以人为本、大学创新四大主题立足大学文化变迁,探索大学内涵建设;统筹大学内涵建设,促进大学文化提升;发挥大学文化功能,凝练大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学习发达国家大学教育成功的经验,将是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长期的主要内容。站在全球化的立场上,大学教育国际化是一种有待我们去实现的理念;站在大学发展的立场,大学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实现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途径、形式以及把大学教育国际化看作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为适应全球化、一体化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或战略行为来对大学国际化作出不同的理解。我国大学发展所呈现出来的“边缘化”特征还将长期存在。历史上我国大学选取的是一种依附式发展路径,现实中我国大学国际化策略也面临着单向度和单一性问题。吸取历史上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正视现实中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困境,走本土化的国际化道路应是我们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明社会新残疾人观理念下,更多的残障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层次教育,其教育支持问题势必引起社会关注。从价值理念、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残障学生大学教育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基于社会工作之构念,残障学生大学教育支持的实现路径主要从三个层面开展:其一,“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其二,“组织—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其三,“社会政策—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国社会工作积极实现从本土化到土生化的嵌入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特殊专业学生(指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在对特殊专业学生的大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一英语学习群体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6.
《大学》以精辟的语言和成熟的思维提出了儒家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途径的总结性论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以及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程序。研读《大学》,可从“三纲领”和“八条目”及其内在联系入手,以大学之道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为主线,力求发掘不同历史时期著名学者对“大学之道”的传承与发扬;从大学校训对大学之道的吸收与运用的角度,揭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道对确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所实施的专业教育,它以培养少数职业艺术人才为目标.国民艺术教育则是以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手段和内容,以培养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艺术知识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没有一定数量的课时支撑的课堂教学,大学艺术教育质量就难以保证,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由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未定型,导致了该教育科目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这三种艺术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和本质,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其教学内容和科目可暂设在音乐、美术和书法等艺术学科之中.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学术教育的“质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概念是科学至上主义话语霸权的产物。大学的社会责任要求它树立学术教育的理念并实施学术教育的方针而不是职业教育的方针;衡量学术教育的标准不是“质量”,而是在人和科学方面的理智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功能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功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的,大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的需求和对大学的期望直接相关。研究大学的功能首先要从大学发展的社会实践出发,必须注意社会进步气大学“内部逻辑”发展的统一;其二,注意研究大学功能的结构,即要注重研究大学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包括层次和类型,以及对不同大学中各种功能的大小顺序和限度;其三,要重视功能的形态与表述的统一,以及其命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10-11日,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专家从何谓大学、何谓教育等角度出发,热烈探讨了中国近百年来一直作为“富国强兵”手段的大学教育,如何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恢复其精神本质。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8所大学的14位专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下的大学文化”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所谓现代大学就是指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教育、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大学以及大学教育。经济以及教育、文化的全球化,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教育、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大学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的教育,在全球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我们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对现代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的几个观念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每投入1美元的培训费,就会产生30美元的产值”——摩托罗拉格言在过去的世纪,大学的崛起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大学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维护社会价值准则、培育社会精英的社会组织机构,成为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近年来知识社会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其他社会机构开始向大学提出了挑战,其中公司大学就是这股力量中的主力军,如“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据曼哈顿专门从事继续教育咨询的CorporateUniversityXchange公司的最新调查,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公司大学的数量以…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艺术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欣赏”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的人文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而在当前教育多元化潮流及“综合课程论”的背景下,从宏观综合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知艺术性的人文知识,通过数字网络等先进技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进行教学,结合经典美术名作,将“美育”“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理念落到实处,引领学生们进入艺术的殿堂,拓展知识面,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文化使命与教育特点_决定了大学的形象与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社会德育责任,大学的道德形象是社会道德的直接解读与体现,大学的社会服务具有丰富而重要的社会德育内涵。大学在社会道德建设上应开风气之先,通过知识群体的推动,引领公民道德成长,丰富公民道德内容,实现新的“化民成俗”。通过公开讲座、研讨座谈、咨询展览、举办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德育形式促进社会德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性境遇下 ,大学的使命被功能化而失去形而上意义。现代性迫使大学突出专业教育而削弱甚至是取消博雅教育。是践行传统的大学理念还是承担社会功能 ?现代大学性格发生了分裂。但是 ,只要我们转换角度 ,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个层面理解大学 ,大学的现代性焦虑就能够得到克服。大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自由民教育和公民道德养成是大学必须担当的责任 ;大学又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织” ,理应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 ,提供知识。现代大学的使命是 ,在履行文化启蒙和人格养成同时 ,也把自己的关注放在科学的技术应用价值上 ,放在训练生产技能上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大学,促使其在良性运行中与社会形成相互协调发展的状态,对于发挥大学对社会文明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和谐大学的标准之基础上,指出目前在国内存在着“大学跟着社会跑、办学跟着市场跑”等不和谐现象,探索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从深化大学改革、淡化官本思想,树立战略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提高办学质量、加强通识教育,重视文化建设、鼓励“和而不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谐大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的内外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内部而言,大学的职能得到了全面拓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一样,成为了大学的普遍职能;除了全日制本科教育外,大学还广泛地开展了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学历学位证书教育、继续教育等;大学的办学规模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有内层文化、幔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内层文化是大学的内核 ,是大学办学中所持有的理念、观念 ,包括大学的使命观、经营观、行为观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办学理想的追求 ,它是办学思想的长期积淀和哲学总结。“以人为本 ,注重内涵 ,强化特色 ,加快发展 ,创建一流”的办学理念 ,是在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指导下对我校办学理想、思路、目标的追求 ,也是我校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无形资产与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高等学校与社区的文化互动关系、城市社区蕴含的德育资源以及大学生品德发育的内在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学德育工作视阈向所驻社区拓展的必要性。认为社区物质文化建设为大学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社区的地域性优势为大学德育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空间;社区的人力资源是大学德育师资的必要补充,同时城市社区也是大学生品德发育所必需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的最直接、最便捷的场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德育的工作视阈向社区拓展过程中应遵循主动吸收、理性选择、科学调控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文章以系统分析“模式”为基础,从教育模式目标、功能、培养方式和操作规程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对“大学教育模式”进行界定的基本框架,客观地描述了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大学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出了系统设计、建立学习型组织、优化大学文化、让学生做模式主人和改变学生心智模式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