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对苏俄社会发展的认知始而冷静谨慎,继而心悦诚服地高度赞赏,后来抛弃曾经对苏俄模式的倾慕。自由主义的主要诉求、现代民主政治理念的影响、实验主义的立场及内心的民族主义倾向共同制约了胡适对苏俄的态度。胡适苏俄社会发展观感的变化是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一个缩影,他们对苏俄社会发展的不同看法,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显示出当时知识界的分化,隐藏着他们的政治认同,这也成为他们构造中国未来蓝图的重要参考资源,影响了他们对新中国的现实政治抉择。  相似文献   

2.
《欧游漫录》所传递的苏俄形象投射着徐志摩的政治立场与价值观念,记录了他苏俄观转变的心理轨迹。徐志摩基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苏俄乌托邦提出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1920年代中国人对苏俄乌托邦的浪漫想象与革命冲动。其对中国政治道路、政治模式选择的仔细考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徐志摩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秉持的苏俄观和政治理念,在当时激进情绪鼓胀的政治文化语境中注定了无地自由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在对苏俄文艺论战的关注和参与中,鲁迅更多地站在了以普列汉诺夫理论为思想源头的“同路人”文学一边。鲁迅对苏俄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翻译,客观呈现了他对苏俄文学的价值取向,而在对论争文献的翻译和对苏俄文学丛书的编选中,则表现出参与论战的主体性。他对苏俄“同路人”文学的亲和,表明他本人即有“同路人”的思想内蕴,这成为他参与苏俄文艺论战的必然性。鲁迅的“立人思想”以及对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的强调,与马克思主义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徐志摩是资产阶级诗人,大概没有人反对,但是进一步问:徐志摩是怎样的资产阶级诗人?回答就很不一样了。有的认为,徐志摩是反动的资产阶级诗人,说:“徐志摩的诗较之胡适的诗有更恶毒、更迷人的地方。恶毒在于他的诗的思想,迷人在于他的诗的艺术。”①也有的把他说成是资产阶级革令民主主义诗人,认为他的诗“有三条积极的主线: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②还有的说,六十年来“中国只有三个半诗人”,徐志摩是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5.
站在新世纪,回首20世纪中国思想界追求现代化的风风雨雨,不得不使我们重新注目胡适的思想。为了中国的现代化,他始终不渝地宣传自由主义思想,他的思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地使他的呐喊和努力遭到冷遇,成为枉然。格里德把胡适的自由主义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失败归结为“乃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是淹没在暴力和革命之中的。而自由主义则不能为暴力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①就精辟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终身信奉自由主义  胡适曾说道:“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②从胡适个人的阅读秩序说…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对自由的张扬却体现了"文化边际人"情结,即他在超越传统时又没有远离传统文化的土壤。他在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中塑造健全个人主义的魅力;诠释无为而治的现代意义;其批政、议政的做法体现着传统强烈的人文批判意识;而其容忍的原则则在质的追求中又晨露出士大夫懦弱的心迹。然而忽视对中国社会政治格局的科学把握最终酿成了胡适的自由主义之累。  相似文献   

7.
胡适提倡自由主义起先是从输入政治思想着手的,随后延伸到文化和文学上来。胡适的自由主义文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个人主义品格的倡导、自由主义观念在文学中的表现以及独立的创作态度。胡适大力宣传易卜生主义,希望文学能够促进国人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的确立。胡适把《易卜生主义》里张扬的个性主义输入到新文学中,他主张个人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还反映在创作上,认为作家有文艺创作的自由,可以与政治意识形态保持疏离。  相似文献   

8.
丁文江到苏俄进行考察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在政治思想上,他开始支持集中的政治体制;在经济观念上,他从向往自由经济转向了坚信计划经济;在信仰价值上,他从追求个人自由转向了向往公共信仰。丁文江的思想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迷茫。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代诗杰,徐志摩那“晶莹圆润”的诗作曾拥有广泛读者,也颇得文学史家的好评。然而,对于徐志摩一生起落消长的思想变衍的探析,却历来颇多异议。原因就在:作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同时又是‘末代’诗人”的徐志摩,一生都是在矛盾痛苦中度过的,其思想充满着复杂性;而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总是同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不相谐调,时或遭至非议也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尽管徐志摩毕生追求的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社会”,其社会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难免于碰壁,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是真诚的,其间不乏希望祖国自立、民族自强之意,贯穿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对“理想社会”从追求到幻灭的过程,恰恰典型地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探索人生道路的艰辛,从反面演示了他们应有的历史性选择。本文以徐志摩探寻“理想社会”为脉络,分四个时期描述其思想变衍轨迹,试图以此对徐志摩的思想发展作出尽可能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以胡适禅宗研究为个案,研究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与传统自由思想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胡适的禅宗研究虽然缺乏思想深度,但他的自由主义理论与禅宗存在关联,胡适要求政治与文化自由,这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主要进展,但胡适并没有意识到现代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也能找到它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开始前后,鲁迅思想“转变”问题一度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热点。随着对“改造国民性”等命题的重新评价或发掘,以及对鲁迅前期思想的日益重视,有关鲁迅思想“转变”的讨论渐入冷寂。倒是以鲁迅“向左转”为潜在前提而对鲁迅思想价值评估的趋势,在社会文化和学术思想两个层面逐渐兴盛起来。在“祛左翼化”社会潜在思潮中,“褒胡贬鲁”和“守鲁贬胡(或不贬胡)”观点尖锐对立;与此同时,鲁迅与自由主义思想的关联也被收入视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左翼”价值的重新发现,也使对鲁迅遗产的评价处于更为复杂的格局中。  相似文献   

12.
李陆史是韩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十分欣赏现代新诗创作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歌,并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徐志摩的诗歌近乎完美,所以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竭力模仿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风格,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完美,而在内容上,克服了徐志摩诗歌的局限性,促进了韩国现代诗歌的创作。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李陆史与徐志摩的诗歌,探讨了汉文化对韩国诗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脍炙人口 ,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由《再别康桥》这首诗 ,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创作了他的第一批诗歌,他还以剑桥自然物景为题材创作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再别康桥》。他的剑桥诗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影响,歌唱诗人的创造、爱欲,抒发政治理想;写剑桥自然美景的诗有田园牧歌风,表达了对剑桥的热爱和依依不舍之情。《再别康桥》之美,在于它精炼、提纯、节制的功夫,以及异国情调与古典意境的完美统一。徐志摩为了刻意追求古典意境,甚至不惜在意象的选用上作伪。剑桥把徐志摩培养成一位杰出的诗人,也让他写了自己最好的诗。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在创作初期就受到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诗化生活的艺术观,它包含日常生活、自由、爱、美等因素。这种艺术观使其诗歌创作具有来源于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的诗意美,是徐志摩对于新诗抒情美学领域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自由主义肇始于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时期,由盛到衰,历经三个阶段,自由主义在俄罗斯的衰落,其深层原因在于俄罗斯传统文化与自由主义的内在紧张。另外,俄罗斯中产阶级力量薄弱、自由主义者内外政策的失败及西方对俄地缘政治压力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三人有许多共同点,也都非常有个性。闻一多可谓为义而献身的爱国诗人;徐志摩可谓为情而生而诗而死的理想主义诗人;朱湘可谓为诗而活的诗人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仅月余,诗人学者胡怀琛撰文对之发难,并替胡适改诗,由此引发一场笔墨官司。嗣后胡怀琛搜集相关书信文章汇成《尝试集批评与讨论》一书出版。细读《尝试集批评与讨论》史料可见:胡怀琛对胡适的态度平和低调,而胡适对胡怀琛的态度则轻蔑傲慢;胡怀琛评改《尝试集》的目的是打磨新诗艺术。胡怀琛的诗学观念亦新且旧,学人对胡怀琛的评价不高,但胡怀琛对《尝试集》的评改,从批评实践层面为五四新诗建设提供了诸多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