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资金稀缺性和投资者风险厌恶性,本文修改了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无风险利率融资假设。在考虑不同资产融资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本文推导出不同资金成本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从理论上指出资产的期望收益由资金成本和市场风险共同决定,从而拓展了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通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新模型在债券市场中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考虑到债券信用等级因素导致的资金成本差异,不同资金成本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能够对债券收益率进行有效的解释。同时,从模型推导中还能看到,收益率波动衰减的速率小于期限增加的速率,这正是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倾斜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无成本假说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偏好无关结论"的根本原因。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社会成本分析的思路,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研究了投资者的组合选择,认为:投资者偏好是决定其组合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定价是对总风险定价。最后,在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投资者偏好的主观均衡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楼市指数、股市指数、CPI以及市场基准利率的月度数据对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定量分析,结论表明:资产价格过快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促使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加重资本市场的过热现象;并进而强化了政府的流动性过剩预期,促使政府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平抑资产价格的过快膨胀,以消除通货膨胀。此外,本文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量化阐释了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对于系统不均衡的调整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货约占资产总额25%——50%,如此高的资产占有率,如果企业不能积极有效加以利用、管理,势必会导致资金的大量闲置浪费。存货管理的重点是计价问题。计价方法选择不同,导致存货的价格、成本、利润不同,最终影响企业税负。  相似文献   

5.
无成本假说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QAPM)“资产均衡价格与投资者偏好无关结论”的根本原因。经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关于社会成本分析的.思路,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研究了投资者的组合选择,认为:投资者偏好是决定其组合选择的重要因素;并且,定价是对总风险定价。最后,在分析投资者个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投资者偏好的主观均衡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状态依存所有权与国有企业定价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状态依存所有权的视角对国有企业不同经营状况下的所有者进行了分析,进而分类阐释了相应状态下国有企业的定价基础,并利用资产属性对不同剩余索取权下的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了划分,给出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具体定价模式,即国有企业并购定价模式取决于相应状态的剩余索取者和资产属性。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时,应根据目标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类型、资产属性以及双方谈判能力来选择不同的估值方法,确定合理的并购价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失灵造成了自然资源产品的成本结构畸形化、价格构成单一化等问题.以租值耗散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自然资源产权虚置与价格管制是导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缺陷的根源.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结构要素、维护自然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规范自然资源资产宏观管理环境、调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纠纷等四个方面形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发展了一个均衡模型,从微观机理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资产价格会发生不频繁的跳跃行为.在该模型中,投资者学习不可直接观测的、真实的经济系统状态并为此支付成本的行为诱发了资产价格的跳跃行为.而投资者是否选择学习的行为则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参数和收入的条件波动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固定资产数额大、分布广 ,资产新旧程度不一 ,出现了资产多价并存 ,同类资产价格差异的现象 ;由于价格体制改革以来 ,物价波动给固定资产价格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又由于高校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质 ,不计折旧、不摊成本等原因 ,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差异和背离较大。因此 ,在高校资产估价中 ,应把握好三个原则 ,即资产的客观性原则、现实性原则、适宜性原则 ,以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准确和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1998-2011年苹果种植成本和价格变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工、资金投入、化肥、农药等影响种植成本增加,其中资金和化肥影响显著,品种、质量、销售季节及商品化措施对苹果价格影响明显.价格提高拉动果农积极性带来苹果种植成本的增加,为避免生产过多导致价格下跌、苹果产业无法健康发展的后果,应当优化苹果品种结构、建立苹果家庭农场和适当控制规模.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