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不再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而代之以现金流量表。由于存在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互调整的问题,因此编制难度较大。本文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以利于会计人负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1998年3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并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现金流量表是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它可以对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及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情况作出更为可靠的判断;能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它不仅可以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还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并和国际惯例相协调,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境外筹资等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原先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改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对外报送和公布的年度会计报表,已成为企业对外编报的主要报表之一。这样,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现金流量表取代了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表的编制方法,在教学中除讲授结构和编制技巧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现金流量表使会计核算资料成为报表使用者更直接有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相似文献   

4.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营运资金为基础,反映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情况的营运资金变动表,即通常所说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另一种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反映企业的经营,融资和投资活动对现金影响的现金流量表、两种表都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成为沟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侨梁。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纷纷要求企业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营运资金变动表,原因何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底选择编制哪一种报表更能满足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以下从现金流量表和营运资金变动表的比较中探寻。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和《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现金流量表的会计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了使企业更方便、灵活地编制现金流量表 ,提出了推广利用多栏式现金日记账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 ,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编制方法 ,加强表外信息的披露力度等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1998年1月1日颁布的《现金流量表准则》为依据,分析了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业务划分、直接法和间接法和核对以及应计制向现金制的转换等问题,提供了一些编制技巧。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在已被现金流量表取代。文章简要分析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内容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是衡量企业购买力和评价企业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助于直观地反应现金流量变化,并估量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9.
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至今已有4年多,在此期间先后调整修改了两次,从内容到形式更趋于完善和合理。在此,就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内容、列示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并运用比率分析的方法,利用《现金流量表》来考察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适应性、收益质量、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我们的结论是要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仅仅依靠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应参考其他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现金流量表是一张较难编制的报表 ,是主要的会计报表之一。本文以用友财务软件v8 11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例来说明软件编制的原理 ,比较了手工编制与使用软件编制的异同 ,为电算化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