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欧洲大学教师之分类与聘任,以德法两国大学较为典型。其他欧洲如英国、意大利等国之大学,以及欧洲之外的美国、日本之大学,对德国大学教师之分等设级与聘任制度等,皆有所继承。不过,因为各国国情相异,在继承之同时亦多有发展。中国近代大学本是西方大学理念舶入的产物,其教师之分等设级与聘任等,更是受西方大学综合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2.
略论1912-1927年间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鲜有专论。近代中国大学初创时期,政府在大学教师职称聘任等方面进行的政策性规范和大学在实际操作中的特点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出现的早期大学,基本是国立、省立、私立和教会大学等在萌芽发展中并存。从政府层面看,近代省立大学教师聘任包括分级、资格取得等明文规定,各大学又因实际情况不同而实现路径迥异,其中,省立重庆大学尤其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在聘任委员会、聘任方式与聘任时间等方面。可为今日各省立及国立大学尚在进行中的人事制度改革等提供某种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外大学教师基本制度和我国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我国现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过程中应把握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大学早期教师聘任制度的确立,确保了教师的经济报酬和大学的教学效率,体现了对学生负责的原则,符合当时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要求,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实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一制度的形成,受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教会对大学的控制,教师利益的确保,大学教学的开展,都要求确立稳定的教师聘任制度;另一方面,中世纪大学作为教师行会,要求确立共享的聘任制度,以确保行会成员的专业性,维护其利益和地位,而翻译运动带来的欧洲文化繁荣和古希腊文明的复兴,则要求选择高水平的教师继承和传播高深知识。  相似文献   

6.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刘兴汉在(台北)《美国月刊》第7卷第8期上发展文章认为,美国大学教师的聘任,大致分为传统的“终生任期制”与新兴的“合约制”。这两种聘任制度各有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代表着对于大学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专业自主权与学术自由观念的不同阐释,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领域。文章在详细分析了上述  相似文献   

7.
美国大学的教师手册是一本有关美国大学的政策、规程、服务和资源等内容的概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了解大学相关政策,如学术自由、教师聘任、教师权利和责任,以及这些政策的具体应用。教师手册是教师工作指南和行政法管理的工具,有助于教师和行政人员更好地工作;教师手册经常被视为大学与教师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有助于明晰大学与教师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减少大学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改进大学与教师的关系,促进大学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看美中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指导。通过美中两国教师聘任制度的比较,提出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在运用人力资源理论时需借鉴美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H大学2003年至2006年的职称评审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学缘关系越丰富的大学教师,取得更大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不同种类的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本科、硕士与博士在同一所学校就读并留校任教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可能性最大,具有硕士学缘关系的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最小。促进大学教师学术职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与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文化关乎着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建设,直接反映着大学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教师所处的的政治、经济、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教师文化受到多方冲击和挑战,面临着多种潜在的威胁。把握当前大学教师文化面临的困境,探寻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尝试提出其重构策略,以期对促进大学文化建设、师德建设,推动高校教师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后,外聘教师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在肯定高校外聘教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许多高校在外聘教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与外聘教师之间签订的合同属于劳动合同,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应该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规范。这样可以促进学校自主用人,维护学校和外聘教师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用人单位、大学生员工、大学毕业生以及高校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差异的调查发现,这四个群体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态度存在多方面的不对称:用人单位更重视工作态度、领悟力等软素质,而毕业生则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家庭背景等硬素质;相对于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教师都不够重视领悟力、可塑性、社交礼仪、面试表现、性格等素质。只有缩小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素质供求差异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期,政府通过教学工作量将大学教师职业划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两种类型。当时,大学盛行聘请兼任教师及专任教师在外校兼课,兼任教师和专任教师之间的区别不明显。这种现象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批评,此后,中国的学界、大学和政府逐渐限制兼任教师:学界注重构筑官职和学术职业的界限,限制大学专任教师兼任官职|大学约束本校教师外出兼课|政府限制大学聘请过多的兼任教师。到民国后期,中国大学学术职业的专任程度逐步提高。这一历程反映了大学由注重教学绩效向关注学术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天津九所高校师生及部分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深入调查,对天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在寻求毕业生创业难、就业难的政策障碍及法律成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普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同时,架构促进天津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的法律体系,以此为规范大学生创业、就业市场,净化创业、就业环境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社会需求与地方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之间依旧存在不对称问题,地方高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和改革相应机制,提升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校漆画教学领域里,要把漆画课程教学与有大量需求的装饰画市场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提升提高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率,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职业指导具有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和提供就业信息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工作定位不明确、教师职业化程度低和缺乏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问题,应通过完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职业指导师队伍、创新多样化职业指导形式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残酷的就业形势导致有些毕业生心态失衡,校园中出现恶性竞争、道德滑坡现象。严峻的形势暴露了高校德育工作在学生就业教育方面的困境:理想与实际的矛盾、传统与现实的冲突、说教与实践的脱节等等。因此,高校德育应从丰富德育内容,强化就业教育主题;改进德育方法,重视职业心理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就业教育责任感等方面入手,走出困境,发挥强有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自诞生以来就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明的传承者而存在着,探求知识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大学正在背离基本使命,呈现出“办学目标就业化”、“培养方式工厂化”、“师生关系市场化”的异化趋势。我国大学要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回归使命,确立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塑造共同探索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不少从事职业生涯咨询的专家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因素之一。笔者在本文中就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旨在引起广大在校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旨在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从教师胜任力和教师胜任力品质要素构成出发,通过自编的教师胜任力品质调查问卷,以广西3所高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高校教师胜任力品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生和教师终身就业力为导向的高校教师胜任力品质因子模型,为突破高校就业管理模式、教师考核、选拔和工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