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家政工作与家庭和非生产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家政工作较之其他劳动呈现出特殊的"面相".鉴于家政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法律以规范家政劳动应当是我国未来家政劳动立法的方向.但为因应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的紧迫性,目前可根据家政工人就业的不同模式分别将其纳入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范畴,并制定各个层级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予以配合.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有大约2000万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然而家政服务工作的劳动属性却一直无明确定性,家政工人不被认定为法律上的劳动者,加之传统社会观念限制,使其备受社会歧视。"家政工"的称呼有利于把家政人员与劳动法的其他工人同等看待,避免歧视,并纳入劳动法调整,保护家政工权益。只有真实地把家政工劳动权利落实到法律文本上,并在社会上强制推行,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保护到家政工的劳动权利,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认其法律上的劳动者地位。  相似文献   

3.
家政服务员的权益侵害主要体现在拖欠工资、工作超时、食宿得不到保证、人格尊严受损、休息休假权被剥夺、缺乏社会保障等方面。然而,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在保障家政服务业妇女权益方面存在严重缺失,没有合理、统一的家政服务标准,缺乏为她们提供帮助的组织和相关蜂策。针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缺失,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制订统一的家政服务管理条例,并构建家政服务业妇女权益保护的政策体系.以全面保护家政服务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人及家庭不具有劳动法上用人单位资格已经成为司法实务界的共识。就家政工人而言,随着我国家政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家政工人数量日渐增多,家政工人遇到劳务纠纷时雏权难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最高人民法院和人社部将非员工制的家政工人排除在劳动法保护之外的规范性文件不仅有悖现行《劳动合同法》之文意,而且已经不适应中国现实需求。因此,废止该类规范性文件,归位《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主体资格文意解读,为家政工人劳动法保护留下流动性适用空间,由裁判机构根据劳动关系的相关标准裁定是否适用劳动法不仅符合现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亦可为裁判机构在保护家政工人的法律和现实之间找寻平衡点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家政服务”、“家庭服务”和“家事服务”,这三个概念使用的语境不同,内涵和外延也有所不同。基于关系的理论辨析,家政服务业应采用分类保护、逐步立法的路径来保护家政劳动者权益。由于家政服务业“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三者关系的不明晰和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的欠缺,家政劳动纠纷日益增多,因此,分析家政服务业用工关系的法律性质,梳理家政服务业用工中产生的法律关系,立法保护家政服务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已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人约有150万,其中96%以上是女性。家政行业因不具有正规就业的特点而被《劳动法》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目前又无其他相关法律保护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因此家政工超时工作、休息休假得不到保障、食宿条件低于一般标准、遭受性骚扰、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缺乏社会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大范围内存在,严重侵害了家政工的劳动权益,进而影响了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劳动者保护、雇主和家政公司的利益实现、社会性别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必要性,以期引起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家政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家庭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家政工人的劳动权益状况堪忧。这主要表现在:家政工的社会保险权利难以保障;家政工的休息权利和加班工资难以保障;职业培训中的问题突出;劳动安全卫生隐患较多;合同保障不足。其背后涉及诸多影响因素,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现有的法律法规未能跟上家庭服务行业发展及家政工人权益保障的需求,被排除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之外,业内三方关系的法律定位不明确。因此,国家有必要从立法层面促进和保护家政工人的权利,确认家政工的劳动者地位,制定符合家政工作特点的劳动法律保障制度。可供选择的立法路径有劳动法调整模式、专门法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是建立现代商业保险制度的标志之一,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从法律的视角观察,健全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取向,也是我国保险消费者保护的着力点。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确立倾斜性保护法制理念,改善维权法制环境,保障依法自主维权;需要改革现行的监管体系,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实现监管功能转型,强化对消费者的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农民工劳动权益屡屡被侵害,阻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宪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即将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实质精神和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关键不在法律规范的缺失,而在实践中法律贯彻实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家政工作为劳动者不应该被法律所遗忘,应该针对家政行业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家政工的劳动权益,文章就本条例的起草旨在实现此目的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1.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一旦发生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法律纠纷时,我国现行法律尚无对进行代言的名人的法律责任进行约束的法律条款,如何完善立法明确名人责任,建立与其报酬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惩罚机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我们现行法律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完善有关名人责任的广告法律制度,不仅需要对名人责任进行法理分析,并比对现行法律规范,同时结合不同的侵害事件和社会影响情况进行合理责任分析,并合理利用媒体的监督作用,提高广告行业自律程度,才能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要派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形式与实质内容割裂而成的双重劳动关系,这种有别于传统的、复杂的劳动关系,使派遣劳动者承受双重的约束,其权益难以得到现行《劳动法》的有效保护.双重劳动关系的不规范运行、法律的相对滞后和缺失、制度的不完善,是派遣劳动者陷入劳权困境的主要原因.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立法规范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的行为,是保障派遣劳动者劳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社会法是在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所调整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不同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在中国大陆地区现行法律体系中,社会法是七大法律部门之一,并被界定为“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关系的总和”。虽  相似文献   

14.
论包容性增长理念下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理念作为我国未来的执政理念,也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提供了全新视角。经济法应在"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通过对经济法律制度的精心设计,突破农民利益产生与权益维护的双重困惑;通过科学立法与严格执法,实现利益共享与权利平等的目标追求,从而构建起更完备的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的整个妇女群体的个体权利保护能力的不足以及相关制度和立法、执法中的障碍,是影响妇女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但对上述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援助体系又未能涵盖,因此,在妇女权益保护制度方面引入公益诉讼已成为必要。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相对滞后,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尚是空缺,已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产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三包制度、产品责任制度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严密的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及救济体系.构建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迫切需要.应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扩大产品召回对象的范围;确立"产品缺陷"的单一界定标准,统一产品召回条件;科学规定召回责任的免责事由,以充分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目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家政工人在提供家政服务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关系,涉及这些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的缺陷或缺失共同导致了家政工人权利易受损害的事实.对家政工人权利的保护,不仅要改造劳动法,使之一定程度上将家政工人纳入劳动者的范围;也要对家政企业的所有权模式进行改造,成立家政工人所有的家政合作社,从而使其成为家政服务市场化、产业化过程中的真正的影响力量;还要构建家政工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相互之间超越契约的互信.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智慧社会中的特殊主体,"数字弱势群体"因个人能力差异、社会结构变革及政策法律滞后而产生,并依据不同外延分为绝对(显性)"数字弱势群体"和相对(隐形)"数字弱势群体"两种类型."数字弱势群体"之"弱势"集中表现为其信息权益侵害,该信息权益包括信息平等、信息自由、信息安全和特殊保护四方面,且伴随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呈现出不同权益失衡样态."数字弱势群体"信息权益失衡除智能技术本身原因外,还和新科技带来的"技术索权"和"技术赋权"冲突、智慧社会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变革直接相关.解决此难题,必须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化回应,而不应仅局限于完善信息设施、提升信息服务和加强信息监管.具体到法律保障机制建构上,理念方面,我们要结合智慧社会技术治理的特点与要求,完善法律治理实践;操作方面,我们要基于设权保护模式,从一般性规范和专门性规范入手完善权益保障的权利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信息不对称看消费者知情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用信息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念,论述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关系。结合实践中常见的消费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法律的角度分析由于消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败德行为、不利选择及信号失灵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进一步论述知情权对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矫正,指出现行法律制度对信息不对称规制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完善消费者知情权保护机制及构建消费者知情权的社会保护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平等就业权益、就业和劳动报酬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权利救济的权益等合法劳动权益屡屡受到侵犯,这些侵害存在的原因包括大学生自我维权意识和保护能力弱、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等。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要靠自身维护权益意识的提高,还要靠学校、政府和企业的多方保护。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