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外戚,一般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有时也包括公主的夫族.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集团.当他们凭借着掖庭之亲和椒房之宠而内擅枢机之政、外总军政之柄,此即外戚政治.一外戚集团是从西汉时期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我们考察西汉的外戚政治时,有一个现象特别引人注目,即西汉外戚多出自微贱.赵翼《廿二史札记·汉初后妃多出微贱》中指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一个重法制的朝代,"祖宗之法"贯穿整个宋代。由于后妃身份的特殊,她们须遵循的规制比较多。宋代约束后妃的规制主要有严密的宫廷制度、权力行使适度的垂帘听政制度、后妃政治的监督机制及封建伦理规范等。宋代后妃循规蹈矩的特点,造就了她们在政治上"守成而治",在生活上恪守妇德。  相似文献   

3.
北魏外戚述论孔毅外戚政治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北魏显得颇为特殊,这就是:秦汉以来外戚屡屡干政的政治局势得以抑制;同时,母后专权又较为普遍,但在某一历史阶段的母后专权又与外戚于政有不同的意味,表现出强烈的北方民族气息和文化风俗。“妃后无...  相似文献   

4.
两汉外戚为祸惨烈,其于政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往著述中论及甚多.由于历史的复杂性及各个朝代的具体情况有别,不同时期的外戚必然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对两汉外戚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一、两汉外戚出身不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甘二史札记·汉初后妃多出低贱》一文中列举汉高祖薄姬、景帝王皇后、武帝卫皇后的出身,指出:“两太后、一皇后皆出自微贱,且多有夫者.”其后,汉成帝时,起飞燕亦由曲阳阿主家沤者得幸,立为皇后,其妹为昭仪,据《汉书·外戚传》载,西汉一代11位皇帝,共有22家外戚,其中明确记载出身微贱者11…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唐代后妃干预朝政的历史背景、后妃干政的具体情况及外戚与后妃干政的关系等方面论述唐代后妃与朝政的关系 ,进而探讨了为什么唐代后妃干政尤其是出现了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 ,都未能动摇李姓王室的统治 ,唐朝的政权没有毁于后妃与外戚专权 ,而是最后毁于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等  相似文献   

6.
有宋一代,后妃参与政治的现象颇为普遍,特别是她们在帝位传承中发挥的作用。宋代后妃参与帝位传承的情况有三:即新君年少幼孤、帝统不正或非法继位。后妃介入帝位传承的现象在宋代虽十分显著,但却由主动转向被动,其作用也已偏于象征性了。  相似文献   

7.
后妃制度是君主制时代帝王的婚姻家庭制度。它既是维系皇统的一种手段,又使帝王任意占有天下女子合法化。家天下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给政治带来巨大影响。后妃干政、外戚干政是一种很突出的历史现象。但是,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里,女子无法建立皇统,也不能改变皇统。身为至尊的帝王妻妾,常常与奴隶只有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8.
《辽史·公主表》与《外戚表》互为表里,既是《外戚表》的补充,又有《外戚表》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内涵。它从特殊的一面反映了辽代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印证了辽代民族融合的特点,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表现了有辽一代几乎全部的争权夺位的政治斗争,从中可以看到公主的地位。文末补注了《公主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史可查最早的外戚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辅佐晋文公的狐偃、狐毛兄弟。外戚干政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政治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为历代史家所诟病。但是在战国后期,血缘宗法贵族社会向君主集权专制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代,秦国的外戚群体为秦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女破国"这一在中国广泛流传的理念认为:美貌的女子会对国家政权造成破坏,且带有明显的人为创造的特点。这一理念产生于先秦,在汉代得以强化并固定下来,与当时后妃、外戚对朝政带来的普遍恶劣影响有关。"美女破国"这一理念开始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式,也不断地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成为历代反复出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拓跋珪为了防止后妃和外戚干政制定了“立子杀母”制度,此制在孝文帝以前一直被一丝不苟地遵行。但尽管 如此,太后干政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北魏前期两者几乎呈现并行发展的状态。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立子杀母”制 本身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北魏政权一些独有的特点也为太后干政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后妃参政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评价后妃参政的历史地位时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其是否利于社会的发展,而不能从维护皇帝专制的角度加以评说。  相似文献   

13.
三国妇女的参政情况各有不同。其中曹魏严禁妇人与政,蜀汉后妃不能参与朝政。孙吴后妃与公主积极参与政治及国家事务的管理,而公主干政也加剧了政局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外戚政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政冶现象。从有史可稽的材料看,中国的外戚于政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秦国外戚魏冉。魏冉,姓,楚国人,秦昭王母宣太后弟,昭王母舅。秦惠文王、武王两朝时,魏冉曾在朝廷任职,以军功渐次晋升。公元前307年,,武王在同力士孟说举鼎时折断胫骨,病笃而卒。这时昭王年仅十九,又在燕为人质。他依靠母舅魏冉的力量打败诸公子,得继大位。昭王继位后,将大权交给其母宣太后与魏  相似文献   

15.
花馔文化是古代花卉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融合。宋代花馔文化是宋人科学利用花卉、追求精致生活的表现,折射着时代特征和宋人的精神面貌。介绍了宋代花卉的食用文化和饮用文化,并对其繁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宋代花馔文化的繁荣有其深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有助于今人传承古代文化,对科学利用花卉为人类服务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艺生态思想,古代文论家以生命态度对待文学,产生了大量的拟人化文学批评,从而使古代文论具有鲜明的生态学特点。这种特点在古代文论的语言表述方式、创作论、作品论、方法论等理论层面及各理论范畴、命题中都有大量的体现。解读古代文论中的文艺生态思想,不但有助于更深刻正确地理解古代文论,且有助于今天的文艺生态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制度渊源于我国远古传说的五帝时代,它是以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为基础的,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至周代才定型下来.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制度的渊源、基础及确立进行梳理,以使读者对这个与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相始终的国家帝王婚姻制度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刊印了大量的地图和地图学著作。地图日益被包括苏轼在内的宋代士人重视。苏轼对地图学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学的系统下,以解读《禹贡》为契机关注地图学;二是在治政实践中,重视地图的军事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外戚、宦官专权的时期,而东汉一代外戚、宦官作为两大政治集团不断地相互倾轧,杀戮,其斗争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深则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中,还有第三种力量——士大夫卷入了矛盾的旋涡。本文拟就士大夫在外戚、宦官斗争中所扮角色、最终归向等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弄清东汉政治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后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后妃问题初探陈恩虎关键词:后妃,门阀等级制度,豪族,士族中国的后妃体制发韧于周。《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昏义》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人十一御妻.”迨至秦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