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视觉文化: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女性形象的看与被看是一种复杂的视觉行为和视觉文化。从观看的行为来说,女性形象看与被看的模式呈现为女性形象被男性观看,被女性观看,甚至是女性的自赏。无论广告中女性形象是在场还是缺席,是真实地存在还是由男性的虚拟而存在,女性形象出现的目的就是被看。由于男女两性在生物特征和社会特性方面的不同,观看的行为方式和观看的文化意味有着显著的区别。男性通过窥视行为,放大女性的性征,并过滤掉女性美的其他成分,将女性视为满足自己潜在欲望的性符号,女性被男性性化。女性通过审视行为,激发起因缺失而引起的焦虑,将广告女性幻化成生活的指导者和楷模,将女性美化。  相似文献   

2.
1934年9月的《申报》广告中,有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涵盖了时尚女郎、贤妻、良母等所有女性的现实角色,但在实质上仍然作为男性的性对象而存在,并没有摆脱"被看"的地位。从社会功用上来说,这些女性广告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起着规训作用;但相对于传统的社会而言,女性广告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叛。  相似文献   

3.
广告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促销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受到广告商和销售商的追捧。而在数量众多的广告中,其主体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然而,广告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存在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与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这种模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基于广告在促进人们认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强调并提高广告中女性话语权的地位才能改进人们以及女性自身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就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并且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无孔不入的各种广告中不难发现:女性在其中出现的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现实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规范.通过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他视角"和由此体现出的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  相似文献   

6.
春晚广告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发布时机看,春晚广告选择了一个存在诸多习俗禁忌的节庆仪式活动;从广告策划与创意看,春晚广告与春节晚会蓄意合谋,相互配置,完成由意义而至利益的置换;从传播效果看,春晚广告因为晚会的诸多焦点与自我的创意局限而难以顺遂如愿。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广告的女性符号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别运用了中西两种女性符号的两则广告的对比研究入手,分析了中西不同文化中女性符号的特征及其在广告中的表现,揭示了“性”指涉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产生“不洁”感的深层原因。文章作者认为:广告文化的反思和“女权主义”冲击,使西方广告的女性符号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中国的女性符号却还没有类似的思想洗礼,所以至今仍保留了传统女性文化的集体无意识,按心理定势把广告中的女性符号分为浪漫的“仙女”和实用的“奴婢”两大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8.
广告中的女性社会角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广告具有性别教育功能。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和社会要求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应突破某些传统成见 ,体现出女性社会角色的丰富内涵。依据“人本广告观” ,广告不应一味地渲染女性对男性的依附 ,而应该着力于塑造具有“双性”人格特征的新女性形象。在媒体广告与女性自我定位的关系中 ,媒体可以是引导者 ,也可以是现有定型观念的维持者 ,或者堕落为媚俗者。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大众传媒勃兴的语境里,广告奉行一套自身的消费逻辑和销售理念,广告中的女性在这种视觉语境里主张自己的美丽、彰显其独有的广告美学。文章从审美文化层面尝试对之作出一些解读,并对之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广告的女性主义批判:迷失了"靶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主义批判对广告中女性待遇的描绘和批判不乏意义,但却未找到恰当的批判对象.广告,包括广告主、广告创作者和代理机构,以及广告媒介并非刻意与女性为敌,真正桎梏、贬低、侮辱、矮化、性对象化女性的罪魁是男权社会本身.改变这一切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发表于1847年的《简·爱》以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的新知识女性形象而备受女性主义者的青睐。但是,对于作品中梅森·伯莎的死,以及小说完美结局的“败笔论”,历来众说纷纭。从自由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这些争议进行了探究,揭示了《简·爱》女性主义爱情观的合理内核及彻底性,同时也分析了自由女性主义的伤痕——女性解放力量、解放道路、女性命运归宿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和出色代表,是女性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女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妇女的整体面貌,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全面素质。但目前中国女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和女生“高分低成就”的残酷现实以及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困惑、人生追求迷茫等现象。女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对女大学生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针对当今女大学生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困惑彷徨等现象,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可从五种方法入手: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加强主体意识教育、优化认知意识教育、正确定位优秀品质、培植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简·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的范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是女作家写女性而又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简·爱》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部女性文学的范本,是女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整体命运的关怀,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首先,它揭示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控诉了男性中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其次,它塑造了追求自立平等,维护女性尊严的新型女性的形象,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抗争。最后,它把两性之爱升华为两性的心灵契合和精神交融,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对两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4.
建党初期的女党员们在革命实践中争取机会和发展空间,将五四运动中获得的性别平等理念付诸实践,致力于自身解放以及争取全部的妇女解放,成为实际推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妇女运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即使面对社会不平等的性别制度,以及党组织内部存在一定的性别分工,她们仍然努力挑战传统的性别规范,彰显了其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中长篇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转型,即从现实批判转向历史缔造。体现了女性写作从女性意识、性别意识,向家国意识、人类意识的观念转型,从女性血缘、情感史,向人类心灵、经验史的思维转型。这种立足现实指向未来的历史叙事,其意义在于能够构成人类多重生存时空"共时性"的经验,使现实具有纵深性与延续性的双向延展,进而进入到从女性的生存现状、精神形态到探寻个体灵魂真相的深度书写。这是海内外华文女性文学创造性意识的新品质,标志着海内外华文女作家不仅以女性个体生命体验批判男权文化伦理观念,进而且以超越自我性别的姿态在世界文学建构中确立华文女性文学的位置,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创作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之作。它成功塑造了两个新女性形象伊丽莎白和吉英。她们两人都有着与当时社会背景不相符的女性意识,对当时社会上女性的地位与待遇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无情的抨击,从而揭示出作家本人作为女性作家的独有观点,即对于男权社会中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遭遇进行了勇敢的反抗,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新女性,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出不一样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校大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并将其与女性群体和男女合校女生进行差异比较,为女校大学生教育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人格量表(NEO—P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选取女校和男女合校女生共507人进行测试。结论:1.女校学生的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与女性群体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2.女校学生在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着显著专业差异。3.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4.女校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女合校女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