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运用传统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对垄断厂商出租和出售耐用品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与出售相比,垄断厂商更加偏好出租。石磊-寇宗来模型也有一定不足,需着重分析加入道德风险、进入威胁和可置信承诺的条件后,耐用品垄断厂商出租和出售耐用品的最优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说明:首先,道德风险使垄断厂商在出租耐用品时承担额外的成本,在该成本大于临界道德风险成本时,垄断厂商将选择出售;反之亦然。其次,进入威胁会促使垄断厂商选择出售耐用品以占领部分市场,阻碍潜在竞争者进入。最后,垄断厂商做出不降价的可置信承诺能提高出售耐用品时的利润,加速资金流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给出了不确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效用函数,然后分析了四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厂商的质量决策问题,并对实施名牌战略企业的质量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获取程度与政府监管水平都会影响厂商的质量决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息获取程度越高,厂商越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产品质量的有力监管也会促使厂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校商学院高建刚博士所著《质量成本、收入分配与垂直产品差异研究》一书是国内学者中,较早较系统地研究该问题的专著,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全书20余万字。该书以双寡头厂商模型为例,系统地分析了高质量优势原则成立的条件。分析表明,高质量优势原则通常与消费者的收入分布有关系。具体来说,高质量优势原则通常在消费者的收入分布比较均匀或者高收入消费群体比较密集的时候成立。但若消费者的收入分配属于右偏态分布时,即低收入消费者群体比较密集时,低质量厂商比较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而且作者还发现,低质量优势的出现,并不一定需要低档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高档产品,这一发现与以往文献截然不同。此外,作者还考察了厂商先后进入市场的情况下,厂商对质量的选择问题。很显然,既然高质量优势原则不一定成立,那么先进入市场的厂商就不一定会选择高质量策略,而是否选择高质量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分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存在品牌转移者和忠诚者两类特殊消费群情况下的两阶段水平差异模型,其中品牌转移者在选择产品时只考虑价格因素而不考虑运输成本,品牌忠诚者总是选择某一品牌的产品而不管价格和运输成本。讨论了在两阶段选址-定价博弈模型中纯战略均衡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网络外部性与垄断厂商多产品多期销售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多产品,垄断厂商如何制定合理的多期销售定价策略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是定价策略研究中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厂商两期销售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多产品的定价策略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外部性越强的产品,厂商越需要降低首期销售产品的价格,提高第二期产品的价格。两类产品分期销售整体利润最大化情形下的最优价格均低于垄断厂商单独追求每一类产品销售利润最大化情形下的价格。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是衡量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我国最近几年上市油脂期货为例,分别考察了价格上涨、价格下跌和价格震荡调整三种不同价格行为阶段的市场流动性。构建了价格冲击模型,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了油脂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了量价关系,并刻画了不同阶段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特征,发现在价格下降阶段和价格调整阶段交易频率变动均引发了较大的价格波动,此时交易成本较高。最后针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基于顾客价值的质量经济性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质量经济性理论不同,本文从顾客价值角度对产品质量与产品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产品质量价格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产品质量对顾客价值的影响;同时从企业角度考虑产品质量对产品制造成本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顾客价值的质量经济性模型,并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相对折价等提升顾客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8年至今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三寡头垄断局面。分析第三次重组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各自的竞争优势,并构建成本函数,建立Bertrand模型,研究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的三方定价问题。均衡分析表明,当市场处于博弈均衡状态时,价格较低的厂商将获取较高的收益;厂商可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成本等手段降低产品的均衡价格;同时,由于均衡价格的差异与市场份额的差异成比例,厂商在实施降价战略时,应重点关注与竞争厂商间产品价格差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Vertinsky的绿色认证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扩充.假设有形质量的生产成本与产品的无形质量(环境友好性)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结论,如果两厂商可自由选择产品的环境质量认证水平,则总质量高的产品的环境质量水平也高.如果两厂商必须通过政府规定的环境质量认证,则产品总质量高的厂商选择通过高质量的环境认证,而产品总质量低的厂商选择通过低质量的环境认证.与帕累托最优时相比,厂商自由选择环境认证水平时产品的环境质量相对低下.但在两个厂商都通过认证的前提下,不能确定单一水平认证和两个水平认证究竞谁更优.  相似文献   

11.
伯川德悖论与产品差别化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川德悖论暗示着 ,生产同质品的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 ,有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趋势。于是同质品成为价格竞争的起因 ,文中分析了采取产品差别化策略回避价格竞争的可行性 ,论证了产品差别化可以缓和价格竞争的原因 ,研究了厂商主动实施差别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很多制造商雇佣销售代理销售产品,销售代理与顾客的直接接触获得了更加准确的需求信息,这些信息对制造商的其他运作决策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反过来,制造商的运作决策又会影响顾客的需求和销售代理的销售努力。该文研究的就是制造商如何设定激励合同激励销售代理努力工作同时为制造商提供真实的市场信息,制造商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产品的定价。将采用委托代理理论的方法找到最优的产品销售价格和最优的激励合同,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于消费者差异性的假设是经济学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消费者消费能力差异对Hotelling模型中厂商的产品定位策略与产品均衡价格及博弈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当产品提供给消费能力较低的消费者的最大效用较小且该类消费者不能被市场完全覆盖时,厂商对产品的定位策略不再符合最大差异化原理,而具有线性函数形式赶路成本的博弈模型也存在Nash均衡。  相似文献   

14.
所谓所有权保留制度,是指在买卖合同中,买受人虽占有使用标的物,但在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特定条件(通常是价金的一部或全部清偿)成就之前,出卖人仍保留标的物所有权。本文从所有权保留式分期付款的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及其存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2002—2004年间92家曾经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企业增长机会与融资公告股价反应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总的说来市场对股权再融资有负面反应,但是市场区别对待了高增长企业和低增长企业的融资公告。平均来说,高增长企业在公告股权再融资时股票价格的反应明显好于低增长企业。实证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对股权再融资公告的反应与企业的增长机会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两个高低信任度的快速消费品品牌和耐用消费品品牌,针对虚拟延伸产品进行高低价格水平下的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测量。结果表明,价格对感知质量无显著影响,对高和低信任度的快速消费品品牌的延伸产品以及高信任度的耐用消费品品牌的延伸产品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有显著影响,但对低信任度的耐用消费品品牌的延伸产品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意向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一条线上线下并存型的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同时销售高端和低端的异质品。构建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供应链成员的分销策略偏好,剖析不同分销策略对供应链成员利润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差异敏感程度较小(较大)时,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均偏好线下销售低端产品,线上销售高端产品(线下销售高端产品,线上销售低端产品)的分销策略;当消费者的产品质量差异敏感程度适中时,制造商、实体店和电商的分销策略偏好不一致。同时,线上线下销售产品的质量差异程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制造商的利润水平。通过拓展分析验证相关结论,在制造商自己构建线上销售渠道的情形下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8.
多产品企业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产出额和贸易额,产品范围和产品组合决策关系到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总体生产率。系统梳理和评述了多产品企业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文献、多产品企业国际贸易行为与绩效典型事实的经验研究文献和国际贸易影响多产品企业行为与绩效的经验文献。研究认为,多产品企业国际贸易理论由跨国企业具体化模型演变为基于Melitz异质性企业理论的一般化模型,此后从研发投入、管理效率、劳动力技能等企业异质性和可变成本加成、质量差异等产品异质性维度进行了拓展和深化。研究还认为,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静态分布偏向于出口额高的产品,出口产品动态转换频繁且贡献绝大部分出口额;进口(出口)贸易自由化、进口产品转换、出口目的地竞争程度、出口状态和汇率等国际贸易相关因素显著影响多产品企业行为和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