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哈库麦舞、哈库麦勒舞,以及萨满舞为主要;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为继承性、竞技性、艺术性、娱乐性。在该民族舞蹈的传统与创新方面,主要的举措应该是:建立有效的文化保护机制;加大整合研究力度;通过民俗活动大力宣传,以精品意识助推作品创新。  相似文献   

2.
大秦鼓舞蹈是一种起源于闽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兼具闽南文化与温岭本土文化的特点.与其他民族舞蹈相比,大秦鼓舞蹈因具有怪诞的装扮、扭捏的舞蹈动作以及富有喜剧效果的表演等特点而深受舞蹈的喜爱.设计师可以将大秦鼓舞蹈中的造型元素融入到现代动画设计之中,如围绕大秦鼓舞蹈创设动画主题,提取大秦鼓舞蹈人物造型元素,创新大秦鼓舞蹈动作表演元素,借鉴大秦鼓舞蹈色彩搭配方式等,这不仅能丰富动画表现方式,还能借助动画实现大秦鼓舞蹈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时代,民间舞蹈创作如何缓解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地方性与全球性等一系列紧张关系,创造多元化的舞蹈形式传达地方性审美经验,民间舞蹈创作能够回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舞蹈包括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舞蹈形式与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积淀本民族的文化理念,民间舞蹈的参加者即表演者,在舞蹈中互相学习,即兴创作。中国民间舞蹈歌、舞、乐三者结合,讲究队形的排列和场面的变化,善于使用道具,并在民族交融中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我从何处来,我又向何处去”——再论蒙族民间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当代舞蹈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为目的,通过探究蒙族民间舞蹈“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将蒙族民间舞蹈的文化根源、形式、传承和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为流传的芦笙舞、摆舞、跳歌等舞蹈,是拉祜族社会生活中一种较为集中的文化体现。拉祜族舞蹈集宗教、礼仪、娱乐、艺术为一体,每一个舞蹈所表现的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广场舞蹈借助民族舞蹈特点,丰富了内涵,提高了观赏价值;而民间体育竞技形式的实现,对于广场舞蹈自身文化价值的传承与拓展,又提供了较好的传播载体.可见民间舞蹈与民间体育竞技的共存,为广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9.
萨满舞、哈库麦舞、哈库曼勒舞等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舞蹈形式.娱乐性、艺术性、竞技性、继承性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特征.在达斡尔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创新精品意识、大力宣传民俗活动、深化整合研究力度、创建有效的保护文化机制等都是关键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泉州民居艺术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是闽南文化核心区域,泉州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在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特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泉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关注民居内生活形态的重塑和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将民居保护纳入到闽南文化保护体系中考察,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