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班门弄斧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著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mò)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这  相似文献   

2.
<正>一、李白跌宕起伏的一生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诗歌价值。那么,李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李白的一生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李白在5岁到25岁时,他饱读诗书并在蜀中游历。李白在五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了江油县,十五岁的他已经创作出许多诗篇。  相似文献   

3.
皎洁的象征 理想的寄托——略论李白诗中的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诗歌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李自许多著名诗篇,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闪烁着灿烂的浪漫主义光辉。李白诗中描写月的地方特别多。明月是皎洁的象征,是他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和寄托。 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美丽的明月,使诗人从小就深切的向往。李白诗中,美丽的明月遍洒清辉伴随诗人漫游吟诗,饮酒作歌。他或者“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或者在游览名山大川时,沉浸在“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的清幽气氛中。他“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追求无限美好的理想境界。正是因为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对明月有特殊感情,才会有  相似文献   

4.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用通俗小说的手法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与正史记载严谨简约的笔法不同,冯梦龙更多采用"因文生事"的笔法,用亦真亦幻的笔墨来塑造李白。其文结合众多传说故事,写实的成分居少,想象、夸张的成分居多,将李白的人生经历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广大读者对李白有了另一种解读。而像冯梦龙这样的晚明士人,在精神气质及科举仕途上也多少与李白有某些相通之处:既追求精神超越的愉悦,也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既狂狷、旷达,又善于"玩味"生活。因此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他便以一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创作心理来塑造李白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盛唐诗坛,一位天才的诗人带着他银河落九天般豪迈雄壮的诗篇走上诗坛.他的诗,仿佛是一声声震响诗坛的春雷,向盛唐这个气象恢宏的大帝国宣布;一位独具异彩的诗人步入了俊才云蒸的时代.他就是诗人李白.他的诗,令人目骇神摇.古人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诗歌迷离惝恍,不可究诘.今人则认为他的诗歌豪迈奔放.笔者认为,李白并非云端里飞来的诗人,而是盛唐诗歌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李白诗歌的风格固非一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一提到李白,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将他归为诗人,并且给其戴上了一顶顶诗人的桂冠,诸如“诗仙”、“大诗人”、“千古诗人之冠”等等。但是,据笔者对李白生平的研究却发现,李白本人从不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诗人,更不以自己是一位诗人而引以为荣。李白一向具有远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李白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诗人,但在喧闹的同时,李白却备感孤独,其诗中多次使用的"独酌"一词,正是其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李白的孤独来源于他自视甚高的期许与天真的从政理念和行为的矛盾,来源于仕与隐的矛盾,来源于其诡异的身世、异于常人的外表和行为举止以及种种传奇的经历带给他的陌生感和孤寂感,来源于居无定所以及长期漫游的生活方式带给他的空虚感和负疚感。李白在"独酌"中叩问苍天大地,在花间月下的醉影里,找到自己心灵的安栖之地。作为第一个大量使用"独酌"词语的诗人,其"独酌"诗中特有的人文精神,沾溉着后世无数的文人。李白"独酌"的孤影,已成为后世文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美丽剪影。  相似文献   

8.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松浦友久(一)引言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矾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在一般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李白是传说最多的一人,“捉月”传说只就其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临终场面这点...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我国古代写月亮最多的诗人,月亮意象是李白一个永恒的情结.李白的月亮诗蕴藏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哲理精神,是高亢激昂的盛唐时代理想和清明政治的象征;是诗人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性格的标志;是诗人消解内心痛苦,确认自身人格的方式;是诗人抒发热恋故土,怀念友人之情的对象,还是诗人寄寓叩问人生、探索宇宙的哲理思考的栽体.李白的月亮意象意蕴丰富,艺术高超,代表了我国古代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李白于天宝三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从此,诗人就象大鹏折翅,天马坠地,从理想的高空跌进了现实世界。随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腐败,他逐渐看清了黑暗的社会本质,创作出愈来愈多的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面貌。李白并不是天生的伟大诗人,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主人公,有时像处在人生开始时,有时像处在人生结束时;有时怀恋过去,有时憧憬未来。分别如叔本华人生哲学阐述的那样:有时“眼前展现出一片宏伟的未来”,有时“看到的是一漫长的过去”,有时产生“一步步迈向断头台的死囚的感受”,有时“从存在或意志角度认知事物”,有时“认为自己身上一切都是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时加入永王李磷幕府一事,后人往往为他开脱,语多偏袒。本文通过对李白《永王东巡歌》等诗歌内容的分析,证明李白对李磷的图谋是清楚的,他也想趁世乱之机拥立永王,藉以攀龙附凤,唐王朝对他的处罚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4.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浪漫主义的诗风豪放飘逸。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诗人"伤感"的一面,春花、秋月、流水、美酒、白发都成了李白书写心中伤逝情怀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无不或显或隐地透露出其思想中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从屈原触类取象,以橘自况之后,不少深于比兴、善于取象的诗人也托物寓意,创造了许许多多“物”“我”同一的自我象征。例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的碧荷、“虽照春阳晖,复悲高秋月”的孤兰、“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和“皓齿终不发,劳心空自持”的美人等等,其实都是负才拓落的诗人自我象征。但最典型的,还是他长歌当哭的《临终歌》:  相似文献   

17.
<正>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杜甫这著名的流传久远的诗句,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贯穿于李白一生行止、左右着李白终身命运的,是个人同社会现实的对立;反映到他的诗歌创作中,便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优美纯洁的形象,同客观世界的丑恶浑浊的本相的对立。在这二者的较量中,失败的常常是诗人一方,严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击垮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诗人也因此而产生过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等消极避世,颓废虚无的思想感情。但是,李白终究没有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低头屈服,更没有玷污自己的心灵去迎合世俗,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纵观李白一生,他始终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这,就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他的浪漫主义诗篇的主导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邕为李善之子,是开元天宝中颇负盛名的作家。两《唐书》文苑中有传。李白、杜甫、高适等大诗人有都曾与之交游;晚年被奸相李林甫嫉恨,杖杀于齐州任上,李白、杜甫都有诗作悼念他。李白何时与李邕交游?这涉及李白的《上李邕》诗的系年。钱谦益《少陵先生年谱》在天宝四年下注云“李邕为北海太守,陪宴历下亭,李白、高适俱有赠邕诗,当是同时”。据此,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一位极重友情的诗人,他平生对社会一般人,尤其是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是极富同情心的,对待他的朋友,就更不待说了。在盛唐诗人中,如王维、高适、岑参诸人,几无不是杜甫的朋友。杜甫素日与他们唱和的诗,是很多的,而在所有朋友当中,与杜甫关系最密切、且交情最深的,就数李白了。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是杜甫平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进入“金闺”,但在天宝三年春就被“赐金放逐”,他只有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十年漫游生活。他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二人从此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汴州又遇见诗人高适,三位诗人一同畅游了梁园(开封)、济南等地。这使杜甫长久不能  相似文献   

20.
裴迪考论     
裴迪是和王维同时而稍后的田园诗人 ,他的一生中大概有 2 0年是跟随着王维度过的。裴迪在唐代并不是显赫的诗人。但是他与当时除了李白以外的其他大诗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考证他的事迹和与这些诗人的关系 ,也可以使这些诗人得到更多的还原以被人们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