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义理论是系统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语义与翻译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原语在意义、风格、文体等方面准确地再现于译人语,应首先从词、句、篇章等方面对原语进行分析。本文从词语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英语变体,世界英语理论也随之得到发展。世界英语理论认为,英语输出应向标准英语看齐,输入则应能接纳不同的英语变体。以这一理论指导倪瓒诗文翻译实践发现:中国古代诗文的翻译,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可以有两种策略,即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应注重源语情志的表达,以更好地引起目标语读者的情感共鸣;散文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则可更多使用带源语文化特色的英语变体,以传达源语的文化身份为主。这也恰好符合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文化理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化负载词一直是翻译研究中的难点,它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以傅东华的中译本《飘》为例,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英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国俗语义研究是翻译学界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国俗语义词的差异模式,提出在翻译中可以从语境、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进行顺应,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同时也为具有较强文化背景的词汇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认知语用学核心理念的关联理论对翻译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强大的解释和指导意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以来是困扰翻译界的难题.文章以关联理论为视角,以英译"茅盾农村三部曲"为典例,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外贸英语文本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聚合体。为了翻译准确、得体,本文试按语言功能将该文本细分、解构,并运用纽马克有关理论为细分文本提供相应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和相关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解和表达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说明英汉基本颜色词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及其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翻译中不可避免的语义损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种减少语义损失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模糊语义的概述和定义;采用了黎千驹(2007)的关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的分类,说明模糊语义的基本特征,及边界模糊性和中心明晰性,相对性和可塑性和双重性;并且阐述词的模糊性与概括性,歧义性与多义性的区别.从模糊语义的角度,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探讨模糊语言的翻译原则,并得出三种翻译策略,及模糊对等翻译,模糊语言转换成精确语言与精确语言转换成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语言哲学中的意义指称论,探索其历史渊源———名实论,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对语言的意义问题等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究,对翻译意义观进行了初步思考。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有多少种用法,就有多少种意义,意义的指称论(古代的名实论)对翻译意义观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照作用,但是翻译的意义观却不应建立在简单的意义指称论上。  相似文献   

12.
埃兹拉·庞德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他还是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事业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自主性翻译理论不仅激励了他的诗歌创新,而且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石.本文主要从阅读庞德的文章"Guido's Relations"入手,探讨庞德诗歌翻译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在商务领域中,商务文本犹如架起建立国内乃至国际间各商家的桥梁,所以商务文本的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将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商务文本中商务函电、商务广告以及商务函电这三方面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词语在翻译中的语义连贯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文化词语,特别是集文学和文化于一体的文学文化词语的语义连贯与重构策略,运用语用学的语用前提理论,对比分析小说《浮躁》中部分文化词语与其英译本Turbulence中的相应译文的语义连贯,并就译文的语义连贯和重构策略及其交际效度进行了语意转换维度的讨论。结果表明:文学文化词语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原作的文化民族性和文学性特征,同时还要顺应译文读者的思维与表达习惯,这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均以再现原作意义的译文语义连贯重构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受话人或者译者常常误解说话人的意图,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语义翻译中,受话人往往忽略话语与它所发生情景语境的相关性。为了能准确地把握说话人话语的真正含义,避免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因忽视情景语境因素而导致的误解、误译、错译现象,受话人或译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该话语的情景语境,从而实现社交语用的等效。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 ,拥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意思明显 ,富于含蓄 ,意在言外 ,高度概括了语言中的修辞手段。根据汉英两种语言中习语的有关知识 ,从习语的产生和习语的民族特色及特点出发 ,人们不难得知习语翻译大致有如下技巧 :对应习语借用法、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注释、直译加意译等等。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的必要性。文章论述了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的依据 ,阐述了翻译传播学理论的构架 ,描述了翻译传播的基本模式 ,并指出建立翻译传播学理论体系是对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化”字词语进行词源、构词结构、搭配组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并归纳其英译的特点、方法,提高了汉语里大量存在并不断涌现的“化”字词语的翻译质量,实现了“化”字词语翻译的时代同步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