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省,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过程在老工业地区转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各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系数的灰色关联度,就计算结果分析了辽宁省1980-2009年间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揭示了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变的事实,并提出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般情况,工业化的过程即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次产业演替的过程。结合我国GDP与就业量的增加值,借鉴C-D函数回归分析可以对二者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影响仍然至关重要。所以,在协调三大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第二产业的投入以及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与否,对经济发展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江苏省2000—2009年以来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并对其偏离程度进行了测量,最后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作用机制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都具有显著关系,说明产业结构的提升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形成的,但各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采用钱纳里和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结合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率四个指标对2012—2016年青岛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实证分析,从而完成对青岛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青岛市工业发展水平处于向后工业化迈入阶段。据此对青岛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新化和生态化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5年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的结果发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值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提出湖南应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加强农业保护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降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例;发展优势部门和重点企业,培育高效益的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水平;抓住区域产业转移机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改善就业结构等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发展水平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能力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测量标尺,是明确发展思路的前提。对贵州现阶段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梳理其发展阶段特征及经济结构状况,针对计量指标给出定位判断描述,以追求产业合理化基础上的结构效益提升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之目标。文章选择人均GDP、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及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标体系对贵州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现阶段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并表现为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高度化均存有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深入,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升级的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却出现“逆”升级的现象,黑龙江省甚为典型。她兼具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之双重身份。只有关注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催生和激发相关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收纳就业能力,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才能使就业结构转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8.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但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很突出,因此应该取消农村劳动力流动壁垒,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形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一三二”转变.但是,山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层次不高、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未能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问题.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就业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三次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配置。经济学家把劳动力在产业间的结构配置称之为“就业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等级。本文将从就业结构这个角度,针对我国生产力不发达,资金短缺,农村积存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存在较高的失业率的现状,阐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不论从历…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研究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了解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吸纳劳动力情况,指出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偏离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不足,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推进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宁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中存在的高偏离度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1978—2007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与北京、上海比较,得出二元经济体制惯性、资本密集型主导、科技含量低是高偏离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第二产业升级、扶植新兴行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以及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以辽宁省为例,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偏差:产值水平及比重偏低、就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趋势缓慢,未形成与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及比重,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从而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呈现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非常相似的就业特征。面对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外需求冲击和新技术革命影响杂糅的局面,中国就业形势显得扑朔迷离。通过全面系统回顾发达国家长期就业增长和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不仅在就业总量绝对值的趋势上,甚至在就业比例相对值上,各国都呈现出非常相似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经验规律为预测中国就业总量和结构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参照:未来新增劳动力需求就业总量增加比就业岗位的增加略低,中国劳动力供给依然比较充足。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将维持稳定,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就业减少主要被服务业的增加所替代;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就业比例会持续增加,制造业比例维持稳定,采掘业将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中,生产服务业比例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比例会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2003~2007年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各次级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考察国际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增长、就业、国内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就业有显著的挤入效应,对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投资有不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辽宁大多数行业的劳动力价格弹性最近十几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出现了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排斥现象。为了增加就业和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未来劳动力就业主要应配置在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劳动力价格弹性为主的一些行业。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迁与就业弹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结构不甚合理,需要优化.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及就业弹性角度分析,我国应重点发展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这有利于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19.
辽宁渔业对辽宁经济贡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辽宁又是渔业大省。分析辽宁渔业对辽宁经济的贡献,即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增收贡献、就业贡献、创汇贡献、要素贡献,探讨辽宁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辽宁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发现,2012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处于较不合理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人员投入存在不足,R&; D投入不足; 在产出方面能源消耗过大; 产出数量过剩、产出质量不足。因而,辽宁省亟待对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