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口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出现了劳动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现象。研究和揭示两者之间的变动规律,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口产业结构变动的共同趋势和不同特点人口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人口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就业的数量比例,它是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劳动人口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求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找出目前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所在。方法根据1996—2006年统计数据,使用趋势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就业结构偏差系数、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等指标。结论认为目前西安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太低,产生大量劳动力溢出,对第二三产业形成巨大就业压力:(2)调整后的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依然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增加就业作用不强,“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限制了普通劳动力就业;(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解决就业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就业岗位已趋于饱和;(4)西安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不能协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产出增长吸纳就业人数指标、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系数和就业贡献率对福建省第二产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就业人员产业流动及最终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从业人员结构的合理性。文章试从2002年到2006年河北省产业间就业人员流动比例,运用马尔可夫链对较长时期内河北省的产业就业人员构成进行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虽然第一产业人员构成呈下降趋势,第二和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但是整体上滞后于河北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规划的产业升级目标及优化的产业结构,且各产业自身存在相应问题。文章针对预测结果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对产业结构就业人员的合理引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运用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两项指标,比较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以及二者的协调性问题.结果表明:三大地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非但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而且还呈恶化的趋势;中、西部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一直大于东部;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不仅都为正值而且越来越小.第一产业仍存在剩余劳动力,尤以西部地区为甚;与此同时,第二、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但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均在下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中心主题。文章以1978~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与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市化推进是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诉求和手段。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化情况,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污染物排放水平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三次产业间比例优化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角度,提出生态文明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在产业间层面,保持第一产业产值稳定增长,控制工业产值,适度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在各产业层面,要促进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测算人民币现实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程度,考察人民币现实汇率失调对中国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现实汇率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估,1994年至2008年间的汇率失调水平显著影响了中国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人民币现实汇率低估会扩大我国城镇就业规模、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第二产业就业。因此,需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以均衡汇率为参照系的汇率目标区制度;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大力扶植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对产业结构提升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缓慢增加,第三产业逐年上升;就业结构总体呈现出从业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在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就业的矛盾等方面进行的静态与动态分析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没能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而提升产业结构却能带来就业的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成为金融危机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有效增加就业的关键。在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时要注意产业安全,保持可持续发展;遵循规律调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能否同频共振取得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但我国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高校就业错位,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非同步,人才资源浪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关联性问题。面对困惑,高校必须做到人才升级为产业转型打好基础,企业主动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端岗位,政府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才就业环境,使高端产业促进高端就业成为可能,是浙江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但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从就业结构角度看,河北省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变动不一致,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和调整,以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研究辽宁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了解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吸纳劳动力情况,指出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偏离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不足,尤其是国企改革的推进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3.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将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劳动力需求对接,探寻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如何优化以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全国大学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利用行业—学科人才就业矩阵确定各行业所需的不同学科人才的基本比例,将各行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学科人才需求。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首先表现为总量性失业,各学科的未就业率都超过两成,在现有科类结构基础上调整学科间的比例关系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学科和行业不存在简单的就业对应关系,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各学科的毕业生也分布在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中,其中工学毕业生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最大,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也排第二。三层交互分类模型的结果表明,毕业生起薪在产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超六成大学生聚集在第三产业就业并非工资水平驱动的就业转移,而是由于第三产业对高端劳动力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学用匹配率最高,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同产业对大学生的专业特定技能和通用技能有不同需求,高等教育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对接策略,同...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两者协调与否,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合理转移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总体趋向合理,但也存在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问题,可以从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与过去相比在向合理化转换。第一次就业比重明显下降,有些省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有一定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还很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困难;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也还比较低。落后的就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进而影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近十年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构成比,以及与其他国家相比,得出我国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产业结构优化度低和区域发展失衡导致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进程将很缓慢。另外,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缺乏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完善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陕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趋势与配第.克拉克定理基本上相符合。但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很突出,因此应该取消农村劳动力流动壁垒,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由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3部分构成。产值结构由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形态决定,同时也反映了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了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关系。并通过对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分析,结合福建省区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成熟度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福建省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存在劳动力冗余,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就业结构渐趋合理;第三产业资产结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