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各方面的因素所促成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得到了西藏上层爱国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粉碎了国外敌对势力的重重阻挠,以及西藏地方政府中少数分离主义分子的负隅顽抗,使得和平解放西藏成为不可抗拒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刘国庆 《中华魂》2012,(14):35-3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双方的全权代表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创造了基本前提,西藏社会发展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签字时所用的特制毛笔、竹笔、笔架、镇尺、墨盒,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  相似文献   

3.
戴炳中 《南都学坛》2008,28(3):98-109
邓小平为西藏和平解放和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积极主动接受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伟大战略任务;认真研究西藏情况,负责筹划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四条策略方针,继而主持起草了准备同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和谈的"十条政策";以打促谈,解放昌都争取西藏地方政府派出和谈代表,并落实"十七条协议",指导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开展农业生产;毕生关注西藏大局稳定,心系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连同寓于这些巨大历史性贡献之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重要思想,都表现出了一位时代巨人的博大胸襟、远见卓识和崇高风范,为我们留下了一笔治藏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在英国对中国西藏虎视眈眈、中央政府推行治藏“新政”、西藏地方政局复杂化的背景下,在西藏拉萨创办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的汉、藏双文《西藏白话报》深受西藏地区各族同胞的欢迎。《西藏白话报》在倡导“反帝爱国”,维护祖国的统一、倡导“通用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倡导“发展西藏”,加强西藏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倡导“开通民智”, 形成西藏社会新风气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班禅返藏问题,是和平解放西藏、实现藏民族的内部团结进而恢复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关系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事实和实际出发,努力争取十世班禅对和平解放西藏的支持。接着通过和谈,使十三世达赖和噶厦承认十世班禅的合法地位,恢复班禅与达赖之间旧有的正常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出周密安排,注意十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相互间的沟通,顺利解决了班禅的返藏问题,实现了藏民族的内部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正常关系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 ,我党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国家统一 ,进行了不断的努力与探索 ,党的对台政策也历经了“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本文对我党对台政策三次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所体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对上层的统战工作是西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亲帝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展对西藏上层的统战工作的,其统战工作的性质是反帝爱国统一战线。结合当时西藏地方特殊的形势,中央把西藏上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定性为"压倒一切",是重中之重,群众工作只能服从于统战工作。中央对西藏上层统战工作的特点是"统战上层,影响下层",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统战实践,较好地协调了"统战上层"和"影响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党对西藏上层的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不仅争取到了上层的支持,完成了反帝的任务,而且还改善了军民关系,启发了下层群众的阶级觉悟,增进了下层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使西藏社会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为民主改革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力图利用“四强”的国际地位和英国即将退出印度的机会,加强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的关系。国民政府战后西藏政策的核心是全面支持以热振活佛为首的西藏爱国僧侣和民众,但达扎集团在英国和印度的支持下,将热振逮捕并杀害。由于在处理热振事件上的失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僧俗各界的威望急剧下降,其所制订的西藏政策无法实行。  相似文献   

9.
对口援藏是我国实现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受援方的视角分析援藏政策、机制及资源配置成效很有必要。就受援方的积极作为而言,不仅可以从受援方服从全国“一盘棋”去理解,更值得从受援方的理性行动角度来分析。西藏地方作为对口援藏的受援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援助,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中央、援藏省市、中央企业等建立有效互动。西藏地方回应与对接了中央对口援藏的制度安排,从自治区政府层面到具体实施援藏项目的社区基层单位,将受援工作纳入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之中,相关工作也都被纳入各级党政机构的工作日程。同时,西藏地方的回应与对接行为,既包括对外争取中央更多政策资源和援助方更多援助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对内搞好接受援助的工作对接和推动援藏项目落地。受援方对中央对口援藏政策的回应与对接形成了一个现实的机制;反过来,这一机制又进一步促成西藏地方各层面与援藏省市、央企、中央机关的互动。受援方积极回应与对接中央对口支援政策,生动地说明对口支援西藏是一个将全国各地与西藏连接起来的媒介平台,这一平台展示了西藏与祖国的紧密联系,同时揭示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如何以...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於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实施40周年纪念日。西藏的和平解放,把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彻底地驱逐了出去,使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实现了西藏地方和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大团结,从此西藏人民回到了祖国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充分享受民族平等和区域自治的权利,为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西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后期是英国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其早期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2.
193 4年初 ,黄慕松受命赴藏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册封与致祭典礼 ,并抓住机会宣传中央的对藏政策 ,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黄慕松使藏是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对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藏地方政府对外公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同意中央派员常驻拉萨。自此 ,英国也随即调整了对藏政策 ,中英在西藏的角逐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13.
美国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的历史考察(1951-1968)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美国政府解密的外交文件,可对美国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综观1951年到1968年美国的西藏政策,大体上经过一个推动达赖集团抵制和平解放西藏《17条协定》的实施,策动西藏叛乱和达赖喇嘛出逃,再到利用联合国工具和所谓"西藏人权"、"民族自决"的口号,策动"藏独问题"国际化,积极支持西藏分裂势力分裂祖国、"遏制"和"牵制"中国的过程。美国这一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十分消极的负面影响,并成为藏独势力分裂祖国和国外反华势力攻击中国的所谓"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驻藏大臣是清朝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驻藏大臣从最初设立到最终形成稳定的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也可以说是清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一个"法制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清朝政府制定了较为全面、完善的治藏法令。这些法令的颁布和实施对维护当时国家的统一,促进西藏地方的稳定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的过程出发,分析清朝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相继颁行一系列治藏法令的内容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对当前我国民族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代清政府对外国人西藏活动的管制政策是其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政策经历了明令禁止、有限解禁、弛禁三个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入藏的外国人实施驱逐政策。《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开始对入藏外国人的管制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但仍对其进行劝阻和防范。《烟台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禁止外国人入西藏活动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清地方官员对该政策进行了变通。清政府在兑现外国人入藏承诺的同时,也试图防范列强对西藏的觊觎,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西藏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主的渗透政策。由于喜玛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印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对藏渗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13世纪中期被正式纳入元帝国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治理和管辖,设置宣政院机构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在西藏地方设置乌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封授有实力的地方实力集团为万户等。元朝对西藏地方的直接治理和萨迦派为首的藏传佛教上层在元朝扶植下的政教合一形式的统治对其后700年的西藏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中央对西藏的管理形式也成为明清两代中央王朝统治西藏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默克尔时代德国政府对华政策在保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连续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巨大变化。随着德美关系的改善,默克尔政府开始推行“价值观外交”,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抵制。德国政府还企图利用西藏问题压制中国改变人权政策。随着中德经贸交流的不断扩大,未来中德外交必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伟大构想."一国两制"逻辑地蕴涵了"一国两法",它不仅本身具有法律的属性,而且,它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制度中."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