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公共利益的问题,而公共利益内部又孕育着政府利益,本文从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相互关系开始分析,进而分析政府利益扩张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克服政府自利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强调政府的根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利益,探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与公正的基本路径,规避不适的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核心途径。公共利益在公共治理中具有的重大功能可以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文化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公共利益所反映的是,在多元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政府与利益相关者在利益和利益分配问题上所达成的共识。在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实现公共利益,以下几个方面是重要的:公共治理是否尊重了人的尊严和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公共治理是否体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优先;公共治理是否超越了特殊利益集团、部门、地方和短期的利益;公共治理是否尊重了科学与理性;公共治理的过程是否开放和尊重了民意、遵循了正当程序和社会公认的伦理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就公共管理理论创新,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各自的观点。陈振明提出重视对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指出,当代国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理与改革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而当前我国的政府治理与改革产生了大量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体制的逐步成熟,社会的阶层、结构、运转方式乃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变迁,客观上需要我国构建新型的公共治理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政府治理与改革的创新研究,以推进我国政府治理变革。张成福提出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及理论创新必须关注“大”问题或学科的核心问题,认为当代公共行政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有:公民在公共行政中的角色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利益导向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行动问题;公共行政中多重角色之间的互动问题;公共行政中的公共责任实现问题等。在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中,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特色,但要在我国当前体制及现实状况下来研究具体问题。周志忍就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着重指出几点:研究的问题导向性;研究综述的写作;研究范围的确定;善于观察,联系实际,避免学术研究走极端。  相似文献   

4.
公私合作模式(PPP)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从经济法维度看,PPP协议的公益属性要求在发展PPP模式中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案例比较可以发现,我国PPP模式的立法相对滞后,各项规范性文件缺乏完善的机制保障,导致因权力运用不当、制度设计不足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不理想。构建PPP模式中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机制,要求政府在PPP模式中切实承担社会公共利益保障职责,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坚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合理界定公私合作的权责关系,强化对PPP项目中政府权力的监管和问责,改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保障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PPP模式中的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保障人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最佳政体。他强调混合政体在制度上协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融通贵族的权威与平民的自由权利,从而发挥了消弭不同社会等级之间利益纷争、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作用。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其本质是通过社会各阶层共享权力,建立利益均衡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政治稳定,使利益协调取代以权制权成为实现政治稳定的新模式。因此,在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中,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应该发挥国家机制与社会机制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权威保证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开展社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组织发展奉行的是政府选择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借助政府的力量自上而下地培育民间组织,有利于实现传统民间组织的现代性转换,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在逻辑。但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政府主体与民间主体之间相矛盾;政府主观预设与客观需求之间相脱节;政府自身不合理的价值偏好与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要求相背离;政府选择所形成的行政依附与民间组织的独立自主相违背。因此,在民间组织生成方式上逐步实现由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的路径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间组织自主性、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形成良性社会结构、化解社会风险的需要;是提高社会自主能力,实现权力回归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所涉及的利益可以分成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新能源产业既关系到公共利益的维护,又关系到个人利益的实现。四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个人利益、组织利益、公共利益的和谐。从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入手,分水能、生物质能、核能、新能源装备四个方面进行现状描述,并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分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次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要遵循一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公共问题只有进入决策者的政策议程中,才有得到解决的可能。目前中国阻碍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型的议程设定模式、特殊利益集团对政策议程的不公平干预、片面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因素只能导致社会问题的积蓄和扩大,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作为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理论,对公共政策议程设定有如下启示:强调公民参与的议程设定模式,提高公民和团体平等地参与议程设定的能力,注重公共利益取向的公共协商能够包容公正、效率、自由和安全等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价值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之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条件。也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合法性基础。在法律中系统规定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成为我国立法中的重要问题。从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度其实现的逻辑前提出发,尝试从法学理论层面和法学技术层面探索如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确定公共利益的评价标准,构建公共利益实现的正当程序系统,架构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在对新公共管理批判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以纠正新公共管理的偏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新公共管理的超越。因此,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被各国政府倍加推崇的政府改革工具——绩效管理与评估也将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获得新的发展,同时为创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学界专家围绕政府利益分别提出了五种代表性观点,即政府利益就是公共利益;政府利益是与公共利益相区别的政府自身利益;政府和公务员既代表公共利益,又有小团体和个人利益;行政机关代表公共利益,而政府官员则具有自身利益;剥削阶级国家的政府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代表公共利益。上述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与缺陷不足,未来政府利益的研究应在科学确定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形态研究方法,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视野,重视政府利益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海洋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及其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将涉海管理对象作为设置政府机构并划分其职权范围的做法亟须转变,从维护公民权益、提供公共服务、增进公共福利的公共管理学视角来理解海洋管理是探讨现代政府海洋管理职能的基本思路。国家海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提供海洋公共物品,包括维护海洋权益、维持海洋活动秩序、提供海洋公共服务品、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并保护海洋环境等。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淡化"资源管理"、"海洋事业"等观念,正确理解综合管理等流行理念,摆脱狭隘的部门视角,真正从国家海洋管理的职责出发思考海洋管理的政府职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调整政府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亲自主持起草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以市场化的土地制度改革为重中之先、地方政府用地方公产为本地公众服务、中央政府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工商建设、中央政府的财力要有保证地取之于地方政府,以及奉行大县小省的建设思想,等等。孙中山建国大纲的经济思想,对于21世纪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政府应把为公共利益的服务作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动态变化的博弈过程,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稳定的、相对独立的、分工合作的"新三元结构"。在"新三元结构"关系之下,公民社会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极,公民社会的成熟和发展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与政府体制改革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英日两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经过创立、定型、改革与调整后,目前正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研究生教育由长期以来的处于高教系统的边缘向逐渐受到重视转变,由单一走向多样、封闭走向开放,模式移植与恪守传统相结合。从中可以得出三条经验: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应与法制化、制度化相结合,并将教育的模式移植与模式创新并举,实现教育管理机制中政府、学术权威和市场力量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民营"的理念与制度创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民营"是指由非政府组织或公民个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经营管理的教育制度."教育民营"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它增进了教育公平和效益.在"教育民营"制度中,政府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管理领域,其职能在于维护和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教育凭证制度"和"开放一切(除军事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外)教育服务领域"是"教育民营"制度架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民营"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义务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适宜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公共财政是政府公共治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代表了财政改革的方向。当前,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认识很多,但对于投入的质量却关注不够。究竟如何投入、投入多少、如何评价投入的效益,成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研究的重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是根据"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委托—代理论"和"目标结果导向"等理论建立起来的新制度,与关注过程的教育评价具有本质的差异,对于教育评价的转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和谐社会是全面系统的和谐,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要重视公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并适当采取自下而上的评估测量方式。同时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也蕴涵了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导向。在分析了公共服务中顾客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顾客导向的含义之后,介绍了顾客满意度测量的基本模型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顾客满意度测量在我国政府窗口服务部门开展的操作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国“放管服”改革的一大创新,但是其在公共行政领域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认知。步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政府改革的指导原则。在公共行政实践创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沟通,表征了政府对人民服务效能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承诺,克服了政府本身的“索取”欲望。在公共行政理论创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试图融合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长期争论,兼顾政治与行政、公平与效率、私利与公利的二元价值。要巩固和升华改革成果,让“中国话语”在公共行政领域落地生根,仍需探索“以人民为中心”与“以领导为中心”、依法治理与柔性治理、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