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党内选举制度的继续改革与完善是健全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针对党内选举制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必须建立开放式的竞争性选举制度,设置选举制、任期制和罢免制三位一体的党内选举机制,完善对违反党内选举制度行为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纪委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内监督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制度建设、制度创新,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认清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性因素,采取切实有效对策,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观念、建立党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建立党委内部的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党内监督的必要性、重点对象、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曾经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这个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结合党的现状认真践行这个理论,通过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制度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舆论监督等措施搞好党内监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是从严治党、巩固党执政地位的要求,要加强对党内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不但要从机制、制度上防范滥用职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党内构建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使各种权力处在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6.
党内监督文化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内监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关党内监督的制度规范、心理、观念与思想体系等方面的总和。它包括精神层面的党内监督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党内监督文化,具有保障、规范、教化等功能。党内监督文化的实现既需要深入挖掘本土监督文化资源,积极借鉴国外有益成果;又需要完善精神性党内监督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性党内监督文化建设;还需要立足于多维视角,协同推进党内监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程序建设。党内民主程序化建设主要是围绕制度来进行的,没有制度就没有程序,没有程序制度的运行就缺少保障,程序建设与制度建设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党内民主程序化建设应从“权力”人手,构建一套包括党内权力的产生和授予、行使、终止的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选举制度、决策和监督制度、罢免或撤换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内巡视制度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已日趋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关注党内巡视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实践运行及视角创新等方面。未来可进一步加强中共主要领导人党内巡视制度或党内监督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拓展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范畴、研究视角,加强巡视制度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举权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村民民主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尽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提出罢免主体的范围、取消了村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罢免程序的规定、放宽了通过罢免的法定条件,但是却未规定罢免组织机构,未规定罢免时效,未完善罢免程序,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农民“难罢免”“乱罢免”的现象.建立以村民监督机构、乡镇政府和村民自身的三级罢免启动为路径、以司法监督为保障的罢免机制,是村民自治中村民罢免权实现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党内监督对保护执政党权力的正常运行以及防范不正确用权意义重大,具有规范和约束权力、有效遏制腐败、积极促进和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内监督相关制度、加强科学管理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着监督的结构尚需要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够、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而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保障。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认真实行广泛的定期的党内选举制,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实行党的报告制和党内民主讨论制,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对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最初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后,列宁极为重视执政党的党内监督,其主要理论及措施是: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规定其与中央委员会的平行地位,保障其独立地位,加强党的监察机构与监督制度建设。我们党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借鉴列宁的执政党党内监督理论与制度设计,加强对党内民主制度尤其是集体决策制度贯彻实施的监督,将对重要岗位和"第一把手"的监督设置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在地方实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委平行的政治体制,以强化公民对公权运行的监督,促进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3.
漫长而又曲折的党内监督历程表明,党内监督的基本特征为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统一;监督目的与监督手段统一;自觉监督与强制监督统一.而难监督、不敢监督等党内监督问题的症结,恰都是党内监督基本特征的衍生物、附生物,甚或共生物.党内监督机制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立法工作加以健全与完善,重点在于党内选举制度;监督机关的质询听证制度;干部弹劾制度;各级党委会和常委会的议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自觉而强大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秘钥”,党内监督为此提供了可靠路径。党内监督百年实践满载着党救国建国治国的初心使命与奋斗足迹。历经百年,党内监督逐步实现体系化、战略化发展,为规范与引导领导干部“公权力”运用等作出贡献。继往开来,未来党内监督应坚持以党内治理引领国家治理的绩效目标,以历史经验为启迪、以现实诉求为依据,按照“全覆盖”“法治化”“协调化”以及“技术化”的路向发展,不断提升监督效能,通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党内监督思想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党内监督思想非常丰富。他不仅强调党内监督对确保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克服腐败现象、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通过党纪监督、制度监督、机构监督、舆论监督等途径以实现党内监督。毛泽东的党内监督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证,以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为动力,以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为举措,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7.
《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是顺应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这一历史要求而郑重出台的。它的颁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必将对党内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继续前进产生强大推动力。党代表任期制的有效实行和继续完善,仍有待于党代表的选举产生、党代表的权利职责以及对党代表的监督等理论及实际问题的厘清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实现民主是党的历史使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导,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把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放在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上,党内民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内民主提升到事关党的生命和人民民主发展的高度,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开展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思想和新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利于保证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正确处理它与党内集中、与党内监督、与人民民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