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在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任弼时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尤其作为中央巡视员,以及在党的六大前后留守国内参与党的全面领导工作和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对如何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和怎样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释,并通过巡视解决了诸多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任弼时的党内巡视实践,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巡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内巡视作为自我监督“利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与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在反腐倡廉、严明党纪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巡视制度不健全、缺乏“第三方”主体参与、巡视主体自我监督不够和巡视成果的运用率不高等问题。究其根源,可归因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巡视实践、巡视组成员来源单一、巡视对象特定化以及巡视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加强和完善党内巡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亟需从推进理论研究、健全巡视制度体系、探索“第三方”参与、加强巡视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巡视成果转化率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3.
张玮 《南都学坛》2014,(4):33-34
作为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陈云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党内巡视制度进行过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对于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力量、加强民主集中制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云在巡视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巡视规律、形成的经验总结对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巡视制度做出了贡献,对我党现行的巡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要切实重视巡视工作,不断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巡视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4.
党内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巡视制度经历了萌芽与初创、继承与探索、恢复与重建、规范与发展、成熟与完善5个发展阶段。巡视制度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巡视权威由相对较强向全面增强转变、巡视内容由相对简单向日益丰富转变、巡视过程由非规范化向规范化转变、巡视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等鲜明特征。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化巡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化巡视制度的理论创新;注重巡视制度的完善,增强巡视制度的科学高效;注重巡视制度的实践运用,加强巡视成果的实效转化;注重巡视制度的协调配合,强调巡视方法的协同推进;注重巡视巡察的机制衔接,强调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   

5.
巡视制度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巡视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作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总结研究这一制度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对新时期开展党内巡视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立足党内巡视工作的实际,基于党内巡视的视角,认为作为党内政治监督的党内巡视(巡察)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责任审计。从审计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提出和发展政治责任审计概念的可行性,尝试形成政治责任审计的概念,并尝试构建一个政治责任审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从政治责任审计的本质、指导思想、动力机制、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依据规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结合党内巡视工作的现实情况进行了阐释,并对政治责任审计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党性、权威性、法治性、独立性、全面性、专业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1928年《巡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正式创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没有被“中止”,也没有被“无形废除”,而是进入到探索调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种政治运动接连展开,运动式巡视应运而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虽然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制度进行了修复与发展,党内监督成为该时期巡视制度的主要功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已跃升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在百年演进中实现了双重转向,即巡视模式由秘密式巡视转向运动式巡视,再转向制度式巡视。巡视功能由革命动员转向组织领导,再转向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是外部压力、内部推力、主观助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经历了继承与初步发展、挫折与重新恢复、规范与不断完善、深化与系统构建四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了诸多鲜明特征。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法宝,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系统梳理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刻把握巡视制度的鲜明历史特征,科学前瞻地凝炼巡视制度的历史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随着巡视制度被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为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工作也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职责,目前已完成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巡视,这为我们开展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本文以被巡视国有企业的下属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采用PSM-DID的分析方法,考察党的巡视对企业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的巡视能够显著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2)党的巡视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更为显著;(3)渠道效应研究表明,党的巡视通过加强媒体的报道、约束地方的保护主义,从而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分位数回归及安慰剂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为检验反腐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微观角度的经验证据,这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党的巡视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他国学习中国经验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党内监督文化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内监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关党内监督的制度规范、心理、观念与思想体系等方面的总和。它包括精神层面的党内监督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党内监督文化,具有保障、规范、教化等功能。党内监督文化的实现既需要深入挖掘本土监督文化资源,积极借鉴国外有益成果;又需要完善精神性党内监督文化建设,强化制度性党内监督文化建设;还需要立足于多维视角,协同推进党内监督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术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和底蕴、向纵深发展与向基层延伸的路径、与高校党的建设的关系、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系、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体而言是热点突出、内容广泛、视角多样。为了更加系统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该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具体而言,在研究内容方面,要强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为多样的维度;在研究方法方面,要善于运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基于中国近百年以来的特定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特定现代化目标创造出的重要政治制度.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这一制度的形成与成熟完善,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彰显的规律性,政党制度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性,政党制度运行的合理性和政党制度国家治理绩效的有效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的主要来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背景下,这四重来源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实现整合,以共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增强其优越性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具有说服力和传播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越性话语体系,从而在学理上阐明它对世界政党制度与政党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代会是政党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党内民主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党代会这一根本性的制度。近年来,党代会常任制试行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制度建设优先性、广泛的制度认同性和政治效用的多样性。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已经在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力量方面取得成效,即逐步树立了党代会作为权力机关的地位,在与人民民主同步发展中产生出竞争性的力量等。党代会常任制试行是党内在基层组织层面的探索,这种探索到了目前阶段需要进行调整和深化,以增强其动力、完善其机制。应在县(市)一级着手合理调整党内权力结构,在组织推动的同时,推广试行中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制度覆盖。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党对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执政本领;重视研究党执政的政策、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执政水平;从严治党,增强党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按班人,保证党和国家永不变色;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不断提升党总揽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这些经验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财富。认真总结建国初期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经验,大力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对于今天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共中央重建了党内监督制度。之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健全监察体制,强化选举监督,规范干部的选拔工作,改进和加强巡视工作,强调权力公开运行,突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推动了干部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延安时期,毛泽东着力从功能、方法以及实践三个视角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系统提炼和总结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党内民主探索的三个视角,对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正面临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挑战,面临多元文化相互冲突带来的挑战,面临互联网负面影响带来的挑战,面临学生自身问题带来的挑战。为深入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选拔机制、培训机制和考察机制,并将选拔、培养与考察结合起来,以此推动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时,时人正在反思民国初政党政治的弊端。沽名钓誉、争权夺利成为当时政党的标识。在如此氛围中,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具有了改造政党的自觉和努力,致力于将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不同于旧式政党的新型政党。从理论指导来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为己谋利,不为己徇私。此价值立场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自己的最终衡量标准,敢于刀刃向内、向一切不利于实现人民利益言行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现实需要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面临的险峻考验和危险,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的热情,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坚固组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来看,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自我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自我革命得到进一步强调,并得到充分实践与发展。以自我革命解决党内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经常性的做法;以自我革命破除错误思想、路线、方针的影响,确立正确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的自我革命实践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得以清晰起来:从性质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内的思想斗争;从内容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指出政治上、组织上、工作上的错误和缺点;从目的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为了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和分歧,达到团结统一;从保障上看,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展离不开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俄共(布)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俄共(布)的中央机构逐步建立起来。俄共(布)的中央机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代表大会、党代表会议,二是中央委员会及其政治局、书记处,三是中央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三类中央机构的创立,体现了权力的分工和制约。这种权力结构的建构,是列宁为俄共(布)和国际共运留下的宝贵遗产,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与不断完善,参政党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回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各参政党还应该从组织结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充分发挥参政党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