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大力推进循环农业经济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必须依赖于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规范和保障。作者对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立法意义、立法目的、技术支撑和推广模式、发展体制和法制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为制定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促进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新疆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循环经济发展的五个环节、两个层 次和两个核心链机理作用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新疆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村循环工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循环,实施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是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安徽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安徽省1985年至2011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发展历程量化分析影响安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给出结论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从区域层面研究如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朝着绿色健康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域循环发展的模式应有典型的农业、工业及城市循环经济模式,并从教育、管理、法律和科技等层面共同着手,以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讨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实施思路及实现途径.提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确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循环农业战略的前提条件。立足恩施州民族山区特色,园地制宜地设计适合州情的最佳发展模式,是恩施州当前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任务。笔者在借鉴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典范模式上,尝试建构起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三环复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有利于减少农业污染物的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万年县循环农业发展及农资利用情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了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学历、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听过农业相关讲座、是否关注农业方面的信息等因素对农户的循环农业认知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然而现有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估缺乏对循环经济能力的评价,因此不能反映项目的循环经济能力和收益水平。对此,应用循环经济理论,探讨建设项目循环成本与收益的特征并识别其构成要素,据此对传统的费用效益比和经济净现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建立循环费用效益比评价和循环经济净现值评价两种针对循环经济项目的评价模型。这两个模型可作为评价指标用于建设项目前期评估和建设项目比较选择。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是一种生态经济。云南农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应采取进行广泛的生态文化宣传;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新型综合农业体系;重视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