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大学社区参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的新型大学社会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在大学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以社区需求和社会发展为动力,旨在推进大学教学、科研与服务功能的综合发展,具有学术性、综合性、互惠性、公共性等特征。大学领导层、组织机构、教师参与、组织文化以及大学与社区的权力关系等因素共同决定着"大学社区参与"模式的运行状况。"大学社区参与"模式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现代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知识创新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明确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特征,对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知识创新的经济特征:大学知识创新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参量;大学知识创新具有中长期性,表现为内部的、隐性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这种效益通过一种特殊传递,又表现为外部的、显性的经济效益;大学知识创新通过知识传递的内容改变经济交易成本,通过传播知识管理理论来提高社会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科技创新中大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城市创新的源泉,也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学与城市社区的关系须臾不可分离。大学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城市发展,城市为大学的发展提供公共空间和服务平台。杨浦区内高校众多,科技园区集聚,上海市政府为此提出了"三区联动"战略,即以大学校区为依托,以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资源在公共社区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不断推动校区发展与城区发展走向融合,形成"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环境和氛围。以复旦大学为例,区校双方可以在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四个方面合作,打造"科技杨浦、教育杨浦、文化杨浦、健康杨浦"的新形象,从而提升杨浦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区校联动,双方密切合作,有利于高校学科发展和杨浦区由工业城区向后工业城区的转型,最终实现两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以"双赢"为目标,构建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知识网络是大学和企业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求得生存和稳健、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阐述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知识共享、网络能力、创新绩效三方面构建了产学研知识网络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体系对太原高新区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现状作了实证评估,得出太原高新区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仍需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和完善知识创新网络的各项功能,推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把市场关系引入办学领域,在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人才评价、科研项目设置等方面一味迎合市场需要,出现了大学办学泛市场化倾向,这实质上就是办学上的功利主义。而今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社会公民人文素养普遍下滑,与此不无关系。只有将大学办学理念回归到以"人文化成"为立命之根基,大学才能在泛市场化的洪流中,秉持大学精神,着实担当引领社会文明,促进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教育需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发展"。而当前制约社会创新发展的因素又主要是"微创新"不足、对创新的"公益支持"不足、对创新的"教育支持"不足。大学创客教育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培育"中国特色创客群体"促进社会"微创新",通过构建"创客教育服务平台"强化对创新的"教育支持"与"公益支持"。于是,"创新发展"视野下建构创客教育的社会治理模式,必须通过"共享性"众创空间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意识,通过"创客教学体系"壮大中国创新创业群体,并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强调服务导向、以人为本,为城市及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塑造公共价值并创造独特价值。本文从创新范式转变的角度对创新2.0时代从传统城市、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城市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智慧城市的特征,介绍了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实践,并以北京智慧城管建设为例介绍了北京市在智慧城市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从游离于社会之外到处于社会边缘,最终走向社会中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走过了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引导、预测社会未来这样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大学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其现实使命,也成为其与社会联系的纽带。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的集散地;国家建设的人才库;时代风尚的引领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调音师。大学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批判现实、开创风气,融合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职能的实现向社会负责和向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心理健康促进理论,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优先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心理健康促进,应将服务的焦点从个人层面的心理疾病转移到社区层面的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以少数专业服务者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促进大学社区的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来培育大学社区支持性的社会结构,增强大学生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资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在现代大学合理化叙事中有着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是贯穿在现代大学发展中的一根"红线"。大学的协同创新是中国高校在大众化进程中的又一个发展阶段,标志着中国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实质性程度更加紧密,是中国高校角色定位和功能创新的一次新契机。在协同创新的情境中,中国大学需要在新的矛盾对立和统一中,重新确证自己亘古常新的知识创造者身份和角色承担意识,再次澄明它的知识创新、学术发明、文明创造和人的培养的责任和功能,承担起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力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文化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一种主导力量。大学文化通过创新的知识、领先的科技、优秀的人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直接促进作用,这是大学文化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校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以提升大学文化力,为建设创新型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时期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知识创新和教育职能方面将发挥出新的重要作用 ;同时 ,高校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亦使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将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创新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概念 ,明确它的涵义有助于澄清模糊认识 ,了解知识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理性地规划各个主体的行为。厘清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边界 ,特别是与企业的关系 ,将为正确认识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功能以及大学企业化的问题 ,为政府关于大学知识创新的制度安排提供理论参照。出于此意 ,本文从四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 ,知识创新的涵义 ;第二 ,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大学边界 ;第三 ,大学知识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异同 ;第四 ,知识资本化与大学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着短期化行为,其深层次原因是大学文化价值理念的缺失。知识创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和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理念并体现大学学术活动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5.
公司型大学是迎合知识经济需要的制度创新。它的基本职能是孵化高技术成果,开发高技术产品,实现高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其社会功能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应用的有效结合,孵化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公司型大学有自身独特的组织特征和运行机制。中国创办公司型大学需要从角色定位、创办途径和运作形式入手。  相似文献   

16.
高校办社会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径,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后勤必须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从学校中剥离,走向社会。这项改革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约束机制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财务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基本力量和战略高地。我国大学尚存在诸多不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因素,主要表现在:刚性的组织目标导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疏离,大学组织的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纵向“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削弱了大学组织的学术活力;破坏性的评价系统遏制了大学组织成员的创造潜力;“单位制”的传统孕育了狭隘性的组织氛围,难以形成知识创新的合力。大学知识创新的特性决定了对其组织创新的要求,大学组织创新的重点为促进知识开发,其效率标准是知识生产与创新的效率,因而行政权力的弱化、学术机制作用加强、管理的柔性化将是大学组织创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两方面探讨了高校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利益相关者互动需求、高校自身发展前提和结果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社会责任的来源和依据;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导创新等角度提出了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知识系统可分为"本体知识"和"对象性知识";本体知识由自我经验、自我情感、自我概念、自我意识等系列要素构成。主体唯有借助具身认知方式才能真正内化外源知识,进而以审美方式建构本体知识、运用投射方式输出思想成果和行为图式。因此,我们应当把建构本体知识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作为大学的根本价值目标,以便借此体现大学对人类文化的全息传承与综合创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创新。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管理现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