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好农家书屋是各县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从书屋的择址、管理员的选择、业务辅导等几个方面,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应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建好农家书屋是各县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从书屋的择址、管理员的选择、业务辅导等几个方面,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应发挥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治理困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农家书屋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家书屋工程属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J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满足情况的调查,发现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一的农家书屋存在建设和使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并面临着选择性政策执行、数字化政绩游戏、乡村干部责任缺失与信任危机等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治理困境的影响。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主体和权力中心的多元化,从而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中的合作、参与、协商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对2010年以来关于地方高校与农家书屋建设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了讨论的热点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相对农家书屋所具有的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模式及途径、地方高校图书馆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等;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指出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建设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采取的是技术性的治理路径。在技术性的治理思维下,领导部门对农家书屋工程的表达可以分为实质性目标和量化指标两个主要部分。量化指标是指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要达成的量化的、数字化的指标;实质性目标是指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要达成的对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影响和效果。技术性治理的项目制运作、自上而下的目标量化分解、条件约束下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以及选择性价值无涉的立场,使得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践与表达呈现出一种既一致又背离的双重关系。一致的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提出的量化指标,背离的是农家书屋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质效果。一种尊重乡土文化、动员农民参与、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治理能够成为技术性治理的替代路径,从而弥合农村文化建设中实践与表达的差距与悖论。  相似文献   

6.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国家民生建设工程。从建设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从发展的角度看它是一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从建设的复杂性来看,纵向涉及到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领导和管理,横向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因此,要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农家书屋发展相适应,与国家行为相匹配的层级分明、职责明确、事权清晰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组织领导体系。根据构建县(市)、乡(镇)、村三级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要求,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组织领导体系的思路,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建设是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惠及我国8亿农民的民生文化工程,也是建设新型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从投入渠道、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使用方式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进行探讨和考量;要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扩大建设成果,将农家书屋建成政府满意、农民喜爱的我国新农村中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的全面覆盖,农家书屋建设工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解读和现代阅读、农民需求、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阅读内容、方式、渠道、活动、效果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农家书屋未来建设的走势和现代化的概念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家书屋"平台,对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在理论梳理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书屋"平台的公共服务现状及机制,并从制度保障体系、平台网络体系、内容供给体系、长效机制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了农村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农家书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认为农家书屋存在图书配置针对性不强、管理不够规范、农民的阅读习惯须培养、镇村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农家书屋发展的主要对策,为农家书屋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搞社会主义,在农民占多数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广大农村,必须发展集体经济、走合作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发展集体经济,坚持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道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没有集体经济的家庭承包经营,只能是“农户小规模经营”,实质上是小农个体经济。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小农个体经济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体系中相对薄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目标,标志着党的农村农民政策的重要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党的执政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实现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通过党的基层执政能力的增强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本文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认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切实把农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 ,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是解决其目前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而现有的农村宅基地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等很多问题。基于建设新农村的视角,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宅基地整理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集约用地;多方面融资,保证资金运行;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实现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与必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二元结构转换的机遇期与关键期,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面对和探析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实施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明确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农业科技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2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其对策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海峡西岸新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新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必须坚持资源配置优化、特色产业发达、科技支撑有力、城乡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基本要求,结合福建省的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海峡西岸新农村现代产业体系的三大目标和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农村信息化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为科学问题研究的基本判断,试图从新农村建设、信息化管理、社会发展管理三大层面及其先进文化融合的视域,探索当代新农村信息化的和谐发展规律。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管理研究,系寻求未来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怎样依靠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方法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反映,旨在为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前瞻性研究基础和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