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都把乌鲁木齐市及新疆其他大中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返乡就业的意愿远远高于汉族大学生,这是受其家长影响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都十分青睐于选择稳定性较高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去企业工作的接受程度远远低于汉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工作收入和待遇的期望值低于汉族大学生,而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对于去南疆工作都有较高的收入期望;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就业时最具竞争力的条件是汉语水平,而汉族大学生则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最重要;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就业时"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的比率较高,而汉族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是衡量一个地区初次分配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几年,黑龙江省劳动报酬和城镇居民收入长期居全国末位,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 不断提高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提高低收入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工资、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实行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方式等,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载入宪法.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某些依据。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其原因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从自治区建立的1947年到1987年的40年期间,增长了2.90倍。同期,区内汉族人口增长了2.61倍。但在汉族人口增长中,迁移增长及移民后裔的自然增长占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就业质量议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重大课题。文章利用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两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新生代相比,老一代农民工的劳动报酬综合情况较好,工作较为稳定,工作环境更人性一些,劳资关系也更加和谐;而社会保险与福利待遇享受、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情况要更好些。这种差异,与两代农民工不同的价值追求与权利意识、企业非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两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总体上还比较低,可以通过加强法制保障、提高就业能力等路径,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所致的内需不足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难题。尽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初次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过低是其症结所在。财税政策作为影响劳动报酬指标的重要因素,应在提高劳动力技能、完善劳动力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降低生产税负、拓展劳动报酬占比空间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以优化初次分配格局,推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赵科  刘建平  聂曲 《学术探索》2014,(3):126-130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就业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本研究对云南省13种1529名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低于一般大学生水平,受性别、城乡类别、家庭经济条件、专业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应对方式具有极端发展趋势,受性别、是否毕业生、专业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就业应对方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职业成熟度能较好地预测就业应对方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就业指导应注重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培养与问题解决方式指导相结合,以减轻他们在应对就业压力事件时的负面情绪,促进其顺利就业,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加强横向联合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何高娃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横向联合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发展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横向联合正是...  相似文献   

8.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辉  李红 《学术探索》2002,(1):98-101
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云南省 7个边疆地区的 1 0种少数民族中学生共 70 3名 ,汉族中学生2 1 4名进行测查。结果表明 :(1 )云南边疆民族中学生的SCL -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 ,且差异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 (P <0 0 0 1 ) ;(2 )与当地汉族学生相比 ,民族学生的各项因子均分明显偏高 ,提示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当地汉族学生严重 ;(3)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年级差异 ,即初中生的SCL - 90各因子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中生。文章最后分析了民族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就业稳定性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就业稳定性不仅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因素更具有多样性,个体特征、社会角色和职业价值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具有影响,其中社会角色和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个体特征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新疆城镇汉族与少数民族居民为对象,构建新疆城镇居民购物决策风格量表,研究他们在购物决策风格上的差异,探讨购物决策风格差异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新疆城镇汉族在购物决策上追求完美重视质量型、潮流品牌转换型、重视品牌型、购物后悔型较少数民族消费者表现更突出,而新疆少数民族消费者在品牌忠诚型因子上比汉族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就业导向的少数民族乡村妇女在地化职业培训是提升培训就业效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应然之举。少数民族地区针对乡村妇女开展了大量的职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其经验与不足值得相关研究和实践借鉴和参考。笔者以都柳江流域三个苗族村寨为样本,通过系统梳理发现弹性就业与弹性用工融合、学习内容衔接职业经验、培训工作生活一体化有助于职业培训效果的提升,但教育与就业衔接不够、培训设计专业性不足、培训机构的功利性过强和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也是制约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职业培训质量提升的需要,少数民族乡村妇女职业培训需以妇女灵活就业为导向设计职业培训体系;以妇女终身职业发展为目的开发培训内容;以妇女学习特点为基础培育复合型师资队伍;以县中职学校为中心完善培训就业服务平台;以学员就业为原则完善培训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工就业质量偏低,表现为工作不够稳定,职业收入不高,劳动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各项福利待遇的覆盖面不广。从社会与法律因素分析来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排斥、法律认知、组织参与等因素都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有一定影响,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改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呈现为整体增长较快、各少数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阶段性波动大等特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国家对少数民族“适当放宽”的政策以及1982~1989年间因按国家政策更改民族成分引起的人口数量异常变动和某些技术性因素相关。未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在"适当放宽"政策和民族通婚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将继续维持在高于汉族的增长率水平上运行,预计到205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将达到2亿人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有研究认为,工作转换是农民工群体为了提高其就业质量(工资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而现实中工作转换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深入考察.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工作转换前的就业状态,考察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与其转换前的就业状态有关,转换前就业质量越高,转换后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越有限,工作转换对原本处于低质量就业状态的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更大的提升作用;参加养老了保险以及有固定或长期劳动合同的受雇就业者在工作转换中处于不利地位,相对于未转换者,工作转换反而使其就业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15.
增加劳动报酬刺激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是目前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症结所在.财税政策作为影响劳动报酬的指标和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应通过创新财税机制,支持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制度和职工持股分红制度;同时改进我国现有的税制结构,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建立起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体制和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汉族人口21,129,487人,占74%;各少数民族人口7,423,455人,占26%。同1964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汉族人口增长60.88%,年均增长2.68%,少数民族增长85.04%,年均增长3.84%。这些数据说明,我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汉族。同时,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更年轻,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为42.02%,比汉族高1,18%,老年人口系数为4.57%,比汉族低0.13%。加之,国家对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政策比汉族宽。因此,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仍将快于汉族。据测算,到本世纪末,少数民族人口将增加到1,041万人左右,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26.01%上升到30.17%。因此,少数民族妇女的生育状况,对今后全省的人口发展和经济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展示率先发展的中原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活力”.汉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是“由上而下”,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则是“由下而上”,这是一个旋涡型的轨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史应该把这种整体风貌和深层脉络描绘出来.当中原的正统文化在精密的建构中趋于模式化,甚至僵化的时候,存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边缘文化就对之发起新的挑战,注入一种为教条模式难以约束的原始活力和新鲜思维,突破原有的僵局,使整个文明的动力学系统重新焕发生机,在新的历史台阶上出现新一轮的接纳、排斥、重组和融合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会对我国未来劳动力质量产生深远影响,但现有文献关于父母外出异地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摄入影响的研究结论争议较大,关键一个原因是以往多数研究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家庭分组上存在严重缺陷。基于父母异地就业和本地就业家庭分离程度差异和照管儿童父母分工差异,通过对农户家庭科学合理分组,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收入效应与时间效应两方面深入系统揭示了父亲或母亲异地就业对农村儿童营养的影响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当父亲本地务农时,母亲异地就业对农村儿童的营养摄入没有显著影响,收入效应会被时间效应抵消;而当母亲本地务农时,父亲异地就业的收入效应高于时间效应,能显著提高儿童蛋白质摄入水平和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显著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文化水平和配偶情况之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来源和地方政府是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历史文化方面,对流入地宗教的看法及流出地域等文化和历史造成的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方面,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张丽琍 《理论界》2009,(2):13-16
在我国经济调整过程中,女性就业参与率和就业质量受到了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调整以及全球化、城市化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女性参与率和就业质量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就业的职业层次、职业结构、职业身份、家庭收入等方面,对女性就业参与率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改善女性就业环境,提高女性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