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纳兰性德姓氏考释纳兰性德(1655—1685)为清代著名的满洲族文学家、大词人。关于其姓氏,从署名上看,无疑是姓纳兰的,但人们又说其为叶赫那拉(纳喇)的后人。那么,他到底是姓纳兰呢,还是姓那拉?从历史上看,纳喇氏乃金朝女真贵族姓氏。明朝初年,居住在松...  相似文献   

2.
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叶赫满族乡,原是明代女真族扈伦四部中叶赫部的故地。叶赫是与努尔哈赤合葬沈阳东陵的孝慈高皇后的家乡。又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的祖籍。叶赫部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外家,同治帝载淳与光绪帝载湉的外家也是叶赫部的后裔。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和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都是叶赫贝勒金台失的子孙。这些人在明末和清代的历史舞  相似文献   

3.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是古代海西女真叶赫部的后裔。叶赫部和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矛盾甚深。经几十年的争斗,努尔哈赤灭掉了叶赫。所以,在近代的笔记和小说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即慈禧当政的目的是为了覆灭努尔哈赤创建的满洲,以报叶赫先祖的仇恨。据说,当叶赫被努尔哈赤消灭的当时,叶赫的先祖曾发下誓言,一定要报此弥天大恨。其中发誓人和誓词说法不一,大致有四:  相似文献   

4.
吴伯娅 《中华魂》2013,(14):30-32
满族第一大词人 纳兰性德,姓纳喇氏(又译作纳兰氏),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胤初初名保成)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1月),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1685年7月),得年30岁。他是清初词坛上的名家,满族第一大词人。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满族文坛上,纳兰性德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经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有关诗、赋、书、画的论述,不仅是满族文学史上的艺术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艺理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纳兰性德生于公元1655年,姓纳兰氏,最初名成德,后因避皇太子允祁之嫌而改为性德,字容若,属满洲正黄旗人。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据《清史稿》文苑传可知,他事亲以考,“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他自幼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史稿·文苑(一)》中记载:“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收纳兰性德现存的词348首,其中涉及边塞题材的有69首,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在历代词人中,大量创作边塞词的,首推纳兰性德。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修订  相似文献   

7.
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代诗词名家纳兰性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自然清新的优美诗篇,还履行过觇梭龙诸羌的特殊使命,真是一位“饮水题诗卷,行边展画图”的文武全才。“觇梭龙”,张任政说“梭龙在黑龙江,一作索伦”。近来,马乃骝、寇宗基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纳兰性德奉命巡边,不是去东北,而是往西走。我们同意这个新判断。姜宸英在纳兰离京时,有《宿燕郊,送容若奉使西域》一诗。徐乾学写的纳兰墓志碑,赞其“卒有成功于西方,亦不为无所表现”。其师友所道“西域”、“西方”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行军方向。纳兰本人的《五色蝴蝶赋》曰:“余奉使出塞,吉日脂车。晓背阳鸟而(车历)辘,宵瞻元武而驰驱。”朝发之时背向阳鸟(太阳),夜行之际瞻望元武(即玄  相似文献   

8.
《纳兰词》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生于公元1654年(顺治11年),死于公元1685年(康熙24年),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纳兰词》共收词341阕。在清初词人中,他的成就虽不及朱彝尊和陈维崧,但名气很大。 他父亲明珠官至大学士,擅权纳贿,家财巨富。纳兰本人十八岁中举,廿三岁中进士,官至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由于他出身贵盛,少年科第,既擅文词,又娴骑射,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流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的词中包含着太多的"风"意象,其中以"东风"、"西风"为最。纳兰在使用"风"意象时,既联系了时令,又传达了心绪,使其笔下的"风"具有了与传统相异的纳兰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几经磨难的明珠影像我与慈禧太后四代侄孙那根正先生是多年的朋友,纳兰明珠是他的十代叔祖(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的长子德尔格勒是那根正的先祖,德尔格勒的二弟尼雅哈便是明珠的父亲)。前些天去老那家,他邀我看一轴明珠的影像。这幅四尺整纸的明珠影像,虽然色彩脱落,暗红的  相似文献   

11.
纳兰词中有多首节令词,其节令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内涵丰富;三是在民族性上的缺失。这些特点的成因源于强烈的生命意识,明显的汉化倾向,以及独特身世、多情个性、深邃词心。以节令词为径,可以更好地走进《饮水词》,走进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心灵世界。这对纳兰性德及其词学研究均有助益,同时对于了解清初满汉文化交流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清朝建国和蒙古诸部漠南蒙古话部领主大多数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达延汗的子孙,与喀尔喀系同族。清朝则是兴起于大兴安岭东侧的满洲人建立的王朝。1635年之前,满洲人被称为女真人,原本是狩猎、畜牧、农耕并举的人们。明代,他们通过貂皮等交易富强起来,之后,被称为清朝太祖皇帝的努尔哈赤统一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王朝,称“后金国”。1624年,努尔哈赤与成吉思汗之弟术赤合撒儿的后人、蒙古科尔沁部领主联姻,结成同盟关系。1626年努尔哈赤死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父位,开始逐步征服蒙古诸部。当时,在蒙古方面,达延汗直系后人察哈尔部…  相似文献   

13.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从一六八五年夭逝至今,已整整三百年了。作为纳兰词的爱好者,我想谈谈自己阅读纳兰词的一点体会,并以此作为对词人的纪念。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因避东宫名讳而更名,字容若,生于顺治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公元一六五五年),死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一六八五年)。纳兰在世虽短,但给后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却是丰富的,其精华部分汇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其中词占四卷。八四年出版的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迄今为止纳兰词最完备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另有附录多种,可资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4.
薛昂夫行年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以字行,人称薛昂夫。元代畏吾儿族有名的散曲家。 王德渊《薛昂夫诗集序》:“薛超吾,字昂夫。其民族为回鹘人,其名为蒙古人,其字为汉人”。 薛超吾,康熙《衢州府志》作“薛超吾儿”,民国《衢县志》作“薛遮吾尔”,皆随音译写,字无定形。 “回鹘”,即古代之“回纥”,散居漠北,以游牧为生。隋大业间,与仆固、同罗诸部结为回纥同盟。唐德宗贞元四年,改称回鹘。后为黠戛斯所败,部落西迁,散居今新疆东南一带。蒙古铁木真时归附,称畏吾儿,即现今之维吾尔族。 揭侯斯《送爕元普序》云:爕里普化为蒙古人,本无氏姓,“故人取名之首字加其字之上若氏姓之者,以便称谓,今天下之通俗也”。薛超吾之称薛昂夫,亦徇此俗。  相似文献   

15.
属僚对于上官之称谓.称人与自称.京外不同。对于管理各部院之亲郡王。称之为王爷。对于部院之尚书.待郎.则称之为大人.而冠以姓。以尚,待不仅一人也。其自称则不论郎中、员外,主事。均称司官。亦有称章京者(章京初为将军之满洲称谓。世祖入关时盛京将军自称章京是也。继而转为委员之满洲称谓.如军机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属员皆称章京是也)。虽京堂道府为章京.亦自称章京。尚、侍对于司官.章京之无戚友私谊者。则曰某老爷。某,姓也。此就京曹官言之也。若在外官.则藩,臬,学各司对于督抚.自称本  相似文献   

16.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上的特殊人物,长期以来学人一直遵循着陈其年、陈廷焯与王国维之评对之尊重与研读。细玩起来,几家清儒之评有许多不一致与思路分歧,而他们的分歧恰恰暴露出纳兰之于中华词史上的致命弱点,而这可能也不是纳兰需要标举之处。事实上纳兰词的一些特征诸如"自然之眼""梦境宣叙"等意义,不在于是其表面上的特点,从本质上说其价值在于更能暴露纳兰作为特殊身份对中华传统的缺失,从而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张红 《中华魂》2013,(6):46-48
萨尔浒城因“萨尔浒之役”而闻名。萨尔浒为满语,释为“木橱”之意,形容林木繁茂的意思。萨尔浒原为建州女真苏子河部所辖,城主为瓜喇、诺米纳、奈哈答兄弟三人。万历十三年(1585)左右,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打败瓜喇兄弟,萨尔浒归其所有。  相似文献   

18.
一、佩特林所见到的归化城众所周知,阿勒坦汗以后自称强盛的土默特王国,在一六二八年,由于察哈尔部林丹汗的袭击而溃灭了。这时,土默特部的王公、牧民,虽然一部分留在故地,但大部分还是逃到了满洲王朝的后金国(后来的清朝)。然而,在那里似乎许多王公被杀了,以后的土默特部系  相似文献   

19.
(续一)纳刺丁汗从阿克苏到来亦兀勒巴儿思汗投奔卡尔玛克人此事记述如下:当什马克和毛拉·兴得叶萨武尔把汗的命令送到(阿克苏)时,纳刺了汗表示完全服从,接着就去了叶尔羌,得以拜倒在父汗的脚下。他们开始疯狂地屠杀,命令杀害所有稍有过失,或被怀疑的人。纳刺丁汗同自己的军队和阿布都喇汗的一部分异密们走通往克兹尔的路。汗和和卓穆罕默德·阿布都拉则走下路。当他们到达西格村时,处死了达尔维什·穆哈马德叶萨武尔和其他一些人。纳刺了汗得知,米尔咱阿里·沙赫比吉克,札刺思部的米尔咱沙伊法勒拉黑,雅木古尔赤伯克·沙格里…  相似文献   

20.
爱新觉罗·昭梿的政治法律思想评介鲍明昭木连(1776—1829)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自号汲修主人,又号檀樽主人,满洲族,姓爱新觉罗氏,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之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生于北京。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授散秩大臣,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