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真年代》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迪丝.华顿并不是女性主义作家,但她在很多作品中描述了妇女的低下身份和被压迫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她时当时妇女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对于人性的束缚.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压迫女性的反抗声音和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时候,伊迪丝·华顿再次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伊迪丝.华顿在她的创作中关注女性命运和生活.她突出强调了女性受男权社会压迫和束缚的悲惨命运.这些妇女永远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劣势,、不仅如此.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相互伤害,<纯真年代>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两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旨在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地位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红楼梦》中袭人等8个女奴被改名的原因。进而阐述《红楼梦》对众多女奴被改名的描写的意义:反映了女奴的悲剧命运,表现了作家同情女性命运和关注女性问题的思想情感。最后阐明,曹雪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时代潮流的推波助澜,更有作家使命的强烈驱使。  相似文献   

3.
以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为例来看当代女性写作的某些特色,如关注的内容、对女性主义理论阐释和理解的深度以及对当下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等等.陈染作为一个清醒的女性写作者,以她个人的肉体和心灵体验歇斯底里般地在撞击着她所认为的关于女性的种种幻想,扰乱着主流文学的话语规范和象征秩序,展现了女性的真实自我,使她的作品成为女性在当下时代中自觉的文学范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细读策略,分析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2004年出版的小说<打开你的心灵>中所表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沃克在小说中将主人公凯特的精神探索和生态关怀相结合,既表达她对自然的仰慕之情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又抨击了男权社会的丑恶和贪婪,从而再现女性与自然同命相连的关系和对当下生态危机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5.
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表现了女性知识分子在转型时期所经历的信念迷失和价值错位的蜕变过程.作品通过一拜女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历史语境中的情爱经历,深刻地揭示出当代知识女性的尴尬处境,细腻描写了男权主义、物质主义和虚无主义对她们的精神解构.作品对当下现实的冷峻审视和剖析社会问题的罕见深度,引发了读者对于经济时代女性命运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昆德拉作品中为丈夫或儿子而存在的两类女性形象的解读,在透视昆德拉作品内涵的同时表达了对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现实"残破"意识的表达、人情美人性善的书写、平凡女性的赞颂三方面研究孙犁边缘化选择在写作内容上的呈现."残破"意识中所包含的对时代、社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和发展走向的深深忧虑与思索和对个体生存境遇、前途、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是相辅相成密切汇融的.这就有别于当时主流文学中满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热情单纯明朗的色泽.写人性写人情这本身就超越了当时的时代文本,而对平凡女性的赞颂更是对"高大全"的反拨、对普通人的尊重.这正是孙犁与其他主流作家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格洛提萨》关注女性自己的人生体验,以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展现了一位老年知识女性格洛提萨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哀伤。格洛提萨对自己青春时代的缅怀、对两任丈夫以及画家情人等的追忆以人体油画、镜子和写作贯穿始终,呈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作为客体和他者的命运,同时也揭示了知识女性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经典命运在当下颇受关注,它的权威性规范性受到了挑战,以至于从万众瞩目的中心沦落到了必须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的地步,本文从时空体验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从而指出时代的变化导致了空间范畴逐渐支配了时间范畴,而我们的时代也逐渐走进消费时代、图像时代,在这种社会现实面前,历史感逐渐消逝了,拉康所说的由于符指链的断裂所带来的精神分裂感则弥漫开来,人们只能注目于当下,导致像经典这样的文化传统失去了原先的效用和地位,从而导致了它们将渐渐淡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铁凝是一位女性写作最纯粹的作家,她善于利用经验,展示历史动荡与时代变化中渴望改变命运的女性人物,关注强势社会生活对弱势个人命运的制约,以及人生困境中个人的抗争与无奈,侧重个人空间被损害后的残缺性,人物真诚坦荡,看重情义,人物悲剧多是命运悲剧。铁凝小说的人物表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女性生存的真实境况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4.
鲁迅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以文学为武器从事着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国民启蒙工作;张爱玲是一个带有自由气息的作家,她以自己的风格和方式继续着五四以来的启蒙话语,关注女性命运.本文对二人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相似文献   

16.
《寒夜》是巴金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极具感染力,描写了在抗战后期作为陪都的重庆的一个小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作家把眼光从关注大家庭、关注社会变迁转移到关注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文章试图从曾树生的悲剧命运中探析巴金这时期的女性伦理观,在女性解放的浪潮下巴金的女性伦理观日趋成熟客观,曾树生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给她们带来的尴尬处境。曾树生正是作家这时期对女性解放的思考的一个结果,也是作家对于现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出路的一种困惑和无奈心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当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农民问题,在许多方面依然不能涵盖农村妇女的问题.农村妇女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既要面对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严酷现实,又要承受当今社会还普遍存在的性别压迫.因其特殊的双重身份,她们的生存和命运更为边缘化、悲剧化.无论进城还是还乡,她们从精神上都成为这个特定时代无家可归的人.  相似文献   

18.
田丰 《东方论坛》2021,(2):150-157
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小说文本中,对中国农村女性的苦难命运和血泪痛史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揭露,试图以此唤起人们对于中国乡村女性的同情与关注。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其中揭示了女性在时代革命语境下所发生的一些新变,昭示出女性的解放之路,表现了她们在革命潮流推动下,自身身体意识的觉醒和为了求得自身解放所作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抗争。然而,女性的解放之路是坎坷曲折的,对于那些积极投身于革命阵营的女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当下女性文学存在着亲近都市疏离乡村的写作倾向,作为尚欠缺言说能力的乡村女性,成为女性文学中的缺席者,她们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困境被普遍忽略了。铁凝、方方、严歌苓的有关商业化时代中乡村女性命运的小说,弥补了这种缺席与忽略,既拓展了女性写作的叙事空间,又揭示了作为现代化的表征———商业化所隐藏的男权中心的本质,以及对乡村女性的压榨。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界主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斯坦贝克短篇小说《菊花》中伊莉莎和自然之间复杂而紧密的关系,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中女性和自然遭受男性压迫和掠夺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