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建设交易制度的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交易制度的比较研究是当前国际建筑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建筑交易制度类型的分析,指出从建筑市场交易环节的聚合程度来分,建筑交易制度分为完全分离、部分分离、完全结合三种形式,从建筑市场交易方式来分,建筑交易制度分为选择“老伙伴”、有限比选和公开招募。不同的聚合程度带来不同的交易成本和效果;完全分离制度工程质量高,但交易成本也高;部分结合制度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完全结合制度工程质量高,交易成本最低,但移交成本高。不同的交易方式也有其不同的特点:选择“老伙伴”制度,交易成本低,但需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限比选制度,交易成本较高,且增加腐败的机会;公开招募制度虽然交易成本较高,但它带来的收益也很大,其最大优点是有利于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2.
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新闻业出现的社会背景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编营分离制度在我国提出的社会语境与功能预期.编营分离制度的变迁主体主要是政府,也有媒体自觉或不自觉的"应合"或"实践自觉",一定程度上是"上""下"共同选择的结果;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闻业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矛盾以及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在新闻生产中的相互博弈,成为编营分离制度出现的现实语境;引进编营分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新闻传媒原有的事业性质,又实现了传媒在竞争态势下的利润和效率要求.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IASB征求采纳的"预期损失模型"折射出金融监管规则对会计准则的"干预",有悖于会计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原则。既有研究认定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应坚持分离的存在模式,但缺乏经济学视角对分离有效性的论证。现代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分离的有效性分析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表明,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规则分离遵从了会计产权的"自然优序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宏观金融监管当局公共会计产权主体诉求对个体微观会计资源的"妨害",降低制度运行的内生交易费用,其本质是一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制度安排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原因及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的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诸多弊端,这种调审结合、交相运行的调解模式,常造成与审判的混同,不利于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有必要对其加以改革。"调审分离,审前调解"应成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由不同性质的制度构成。这些制度不仅可以通过市场规制法、财税法、宏观经济管理法等现实立法体系进行"凝固化"黏合,而且可以从理论上将其作为制度选择结果予以"生动性"描述。用制度选择理论解释经济法内容,可以对这些制度之间复杂关系予以厘清,并直接回应为何经济法具有"公私法结合"的应用法形式。反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法基于公益立场的赋权制度,可为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奠定法律基础,而在执行制度选择上实现创新,则可以节约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6.
强调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市场,是市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观点。如何解析"社会结构",本文提出了"制度结构"、"关系结构"与"建构结构"这三个可操作分析的维度。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与其经验分析的方法步骤中,发现"社会结构"的分层分析与其有逻辑嵌合之处。据此,在当前市场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中,"市场场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和可资运用的经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背景下的社区重建有3个重要主题:政社分离、商居分离、灾后重建。通过武汉市汉正街商业街区从"商居混杂"到"商居分离"的变迁过程,说明了"商居分离",即社区与市场的分离是"政社分离"、"灾后重建"之外的另一种社区重建模式。"政社分离"通过重新厘定"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而重建社区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商居分离"则是通过重新厘定"市场"与"社区"的关系而重建社区的公共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8.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永恒的新话题,而清晰地界定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的角色地位,对于未来社保体系改革十分关键。考虑到社保制度中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特殊性,本文基于国际社保制度的演进历史,总结了社保制度的演化逻辑,指出未来国际和国内改革的取向应该是"有效政府+有效市场"的组合,公私合作(PPP)应是改革的目标模式。结合中国实践的特殊性,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社保改革路径和取向的特殊性,并着重讨论了PPP导向的改革将会面临的挑战,期冀为未来的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珠三角地方政府改革在充分利用传统制度资源的同时,又适时地引入新的制度变量。在内外生态条件的支持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向现代"强政府———强市场"均衡模式的转变,从而为地方政府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马克思有关市场制度的某些经典论述与现代经济学的新认识结合起来,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学界面临的广泛挑战.本文将借助于西方学者的一些思考,就某些重要命题来探讨这种结合的一些关节点.本文认为,(1)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理论价值在于能够提供某种商品价格的价值基础的决定理论,而这恰好可以补救对市场机制有精巧分析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模型的根本缺陷;由此融合而成的价格机制分析可以构成市场制度中性证明的理论基础.至于特定市场制度的非中性特征,应该到市场化的非理性扩张领域和特定制度环境中去寻求答案,最起码,比之于资本主义,具有更为均等的收入分配和良好的福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有的题中之意.(2)"资本雇佣劳动"的命题,在企业内部的微观层面上是所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内在逻辑,但在宏观层面上,这种逻辑在资本主义中的最显著特征是实业界利用他们作为"人格化的资本"的特权地位,通过控制政府,实现自己的特殊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摆脱这种特征,将面临极大的挑战.(3)马克思对市场对自由与平等的影响的精彩分析是可以很好地与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分析融合为一体的,问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如何发挥市场制度的这类积极影响,同时又限制其对某些良好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排污权交易是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产物,用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排污权交易本质上仍是环境管理制度。人性假设的修正、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政府角色的多重性要求对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权力加以约束。应从政府权力规制、公众参与机制设立和可操作的交易规则三个方面完成政府权力约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在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过程中,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的内容包括:扭转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管理分割、市场分割、户口分割、就业分割的制度变革和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有机结合,促进人口、土地和资金等3个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分类与分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行政管理、产权管理和营造市场环境的分离;国有资产运营方式为资本运营,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制衡机制。该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及政事分离是我国公立高校面临的迫切要求。而这一要求得以付诸实践的前提之一就是实行高校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公立高校两权分离是不彻底的,并指出高校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存在分离的现实基础以及高校与市场、高校与政府间矛盾生成的动力机制,这些决定了两权分离将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诺思的国家与政府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格拉斯*C*诺思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是对制度与制度变迁问题的开创性研究,正是他将国家理论与产权理论结合起来,使他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更是对政治学、行政学的国家和政府理论的极大丰富.本文对诺思的制度、国家模型与国家目标、国家与产权的关系理论,制度与政府职能理论进行评述,略述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宪政的本质即是限政,也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政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出发,催生了宪政,并且决定了宪政的价值取向。因此,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它为主权设计一套分权制衡的架构,为人权提供制度性保障和司法救济。宪政的价值有着其现实意义。在中国要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应该把宪政作为社会经济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最大特色乃是以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所共同持有的公有制跟市场经济二者决不相容的教条 ,实现重大突破 ;在实践上 ,中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乃是史无前例的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国企改革在公有制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微观经济基础。中国通过实践找到了这一条道路 :“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政企分开”。为此 ,必须将作为经济实体的“国家”跟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分开 ,改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进而建立新的公有制形式———基金所有制 (或社会所有制 )。这就要求政府职能改革与国企改革互动。目前政企分而不断的局面若久拖不决 ,易产生“权贵资本家”。  相似文献   

18.
水权为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水权管理是从水权分配、交易到监督、补偿的一个完整水资源权属管理过程,其中水权制度是水权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缺乏对水权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研究以及对水权制度的系统构建。面对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时代特点,水权管理必须优先突出制度导向,水权赋予确认制度、转让交易制度、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补偿激励制度构成最严格水权制度的主体内容。在改进的“水权科层概念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以最严格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权管理改革框架体系,为转型期我国的水权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思路与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地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是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一个发展课题.迄今对中国乡村这三者之间关系所做的探究不单缺乏以社区为本的实证研究,而且往往忽视了村落层面非正规制度所起的作用.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文章从历史视野勾勒了内蒙古一个村落以往60年土地利用活动的流变及与之伴生的生态后果,并探究了其背后的制度因素.研究揭示,这个村不断变化的土地利用实践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正规制度与嵌入村落社区的非正规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果.国家农地制度中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集体行动的弱化、社会资本的丧失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等正规与非正规的制度机制的缺失都加剧了微观层面的不可持续性.这一切都折射了西部乃至全国各地带有普遍性的共同挑战,有助于拓宽并加深对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