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住房保障面不断扩大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农村转移劳动力形成了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差,居住条件改善缓慢,也没有把低收入农民工住房全部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强化各级政府在解决中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制度,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让农民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沈阳市廉租住房发展现状、建立沈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划分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讨购房家庭的资金负担,提出发展廉租住房模式的若干对策与建议,为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构建城市住房消费梯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安居工程”的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布局等,为有效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依然处于困难时期,住房保障体系不同程度地还存在许多弊端。通过以株洲市为例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现状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规划存在的问题之探析,提出完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年来非常关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供应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准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居住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其公共性在价值理念、供给主体、保障对象和实施手段等方面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需要重构价值理念体系框架、构建多元供给主体机制、健全保障对象分配与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体系等,以充分体现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属性,从而切实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民生。  相似文献   

6.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新成员,它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导致我国公租房保障对象狭窄、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以及缺乏司法救济制度等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应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并扩大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完善其准入退出制度并规定申请人复议、诉讼等权利方面的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在楼市中宛如灿烂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关注,可见人们对住宅条件的改善和对住房的要求是相当迫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证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的职责。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後,要想让个人买房,一定得让他们买得起。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是加快建立住房新体制、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必然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没有其它方法可以解决人口众多、收入参差不齐的中国人的住房问题。在我国实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所考虑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进行分析,追究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中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期望通过政策调整,完善和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市场,使经济适用住房真正成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圈有浓厚的家庭观念。以新加坡为首的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坚持走“先家庭保护,后社会保障”的路子。在社会保障政策设计中融入家庭价值观,运用减税(费)、家庭内部转移支付、住房优先等激励性政策维系家庭的健全与稳定,维护家庭的保障功能,减轻国家社会保障的负担。这种以家庭为中心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中都可以引入“家庭”这一概念,以维系家庭的保障功能。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共同发展,我国才能以低成本度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11,(28):6-7
南京公租房实现有限期承租和有偿居住 “十二五”期间南京将建设500万平方米、9万套公租房,到2015年底,确保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新就业大学生和各类人才住房有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租住有支持,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南京将公租房细分为安居公寓、人才公寓、青年公寓、专家公寓,公租房实现有限期承租和有偿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