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不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土地上,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进入到后期阶段,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从工业化前期的40%以上降到15%以下(如美国3%,日本为8%),由此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大中城市,财力和物力都难以承受。因此,发展农村小城镇就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发掘农村市场潜…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出传统农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与信息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工业化为突破点,以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并行发展的状况.以湖北省为例,对湖北农村工业化情况进行偏离一份额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工业增长数量占优,质量处于劣势;二元经济结构的桎梏,阻碍了湖北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湖北农村工业化尚未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包括农村工业化,片面的工业化和单向的农村———城市人口流动模式都不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充分就业找到新途径,关键在于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加速农村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从建国前到现在,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农村工业化的经验,如农村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依赖于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的市场机制、不断创新的科技、具有开拓意识的农民和必要的资金来源。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发展速度尽管很慢,但其发展历程为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略论西南三省的农村工业化发展郭晓鸣一、西南三省农村工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农村工业化是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直接产物,农村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乡镇工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的发展上。由于单纯从事服务业和其它第三产业的乡镇企业所占比重极小,故本文将...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是传统农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内涵为:跨越式的工业化,农业的工业化,农村要素资源的工业化,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化.河南黄淮四市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宜为:立足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深化加工制造业,加快工业再工业化;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工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工业化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除了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外,更离不开法律手段的运用。日本的经验表明,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证农村工业化迅速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后政府在农村工业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农村工业化的法律建设还很不完善。法律建设滞后阻碍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为了确保农村工业化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健全农村工业化法律体系,强化法律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粗放式经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工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经营机制不完善,适应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力度,尽快建立适应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加快现有农村工业企业的物质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农村工业化的开始也在于对农本经济中'织'的突破,但在生产原料来源、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利用等三方面较早地为乡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英国的乡村工业化以毛纺织业为龙头,将农民家庭经济纳入英国独特的'家内制'乡村工业体系之中,并逐步扩大到其他工业部门。农村的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协调发展,成为各地区工业化的核心,形成一个个经济生活圈,逐渐带领农村步入经济一体化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早期工业化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许多学者围绕着工业化的问题提出过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毕生关注"中国问题"的梁漱溟则提出"由农业引发工业"的工业化思想.不过目前学术界多认为其工业化思想为"重农"派思想.其实,"农村工业化"思想才是梁漱溟工业化思想的实质所在,而具有"新生命"的"农村"则是他所找到的推行"农村工业化"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13.
浙江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考察浙江农村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情况,总结其基本经验,探讨90年代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对策。为制定浙江农村发展长远规划和促进农村第三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工农、城乡互动的过程。市场动力主导作用下的自然工业化,有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征。这种自然工业化模式与现实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工业化模式比较,工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不明显。浙江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自然工业化的特征。发展中国家要化解二元经济结构,除了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政策外,还要立足工业化市场作用机制,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工业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工业的飞速发展是过去三十年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由于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对农村工业化的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些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通过对农村工业化的概念与内涵、农村工业化的国际经验、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农村工业的效率与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我们认为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历史与现实,充分审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I临的现实约束条件,才能对农村工业化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农村工业化既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在城乡间转移与城镇化紧密相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策是一种基于信息传播、预期形成的复杂微观决定,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区域非农产业集体转移,宏观上表现为转移目的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预期在决策中起关键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工业化、城镇化联结在一起,使得城镇化水平对工业化发展的弹性在短期、长期分别表现出滞后和超前的特征。在构建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基础上,运用河南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对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可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原始工业化理论是对近代西欧农村工业化的理论概括 ,也是人们关注农村工业历史和现状的产物。该理论强调农村改造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 ,值得从总体上予以肯定 ,其完善有待研究的深化和方法的改进。该理论涉及的农民与工业化的关系 ,与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有着相通之处。尽管时代背景互不相同 ,原始工业化理论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工业化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工业化为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这种贡献却在下降,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倾向加强.劳动力转移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不能仅靠城市化,农村工业化途径应该继续受到关注.文章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速度下降的内外部原因,认为导致速度下降的因素不会长期发挥作用,并从作为农村工业化主体的乡镇企业在相对经济效益、竞争优势、不平衡性、积聚效应和自身特点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后提出了发挥潜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二元工业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构建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和加工型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在改变农村经济基础的同时,必然导致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是农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我国31省市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农村妇女的经济、政治和教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之间具有正向的互动关系,而农村妇女的生育地位则与农村工业化之间具有负向韵互动关系,其中农村妇女的经济和教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力度较大,而农村妇女的政治和生育地位与农村工业化的互动力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