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中心城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发力建设贸易交通枢纽,取得了新的成绩,同时也凸显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国内产业统筹规划不足,重庆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和沿线地区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以对外投资为主题,并将能源作为关键领域之一。作为"一带一路"终点的欧盟,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同中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刺激中国对欧能源投资,有助于确保欧盟能源安全并促进欧盟能源转型,同时带动双方在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也可能给中欧能源合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中欧双方应着力于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强化政策协调和沟通,以共同应对可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欧班列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血脉和经络。班列提单改革不但可以引领欧亚陆路贸易规则的发展,亦有望推动“一带一路”由“政治驱动”向“规则驱动”之重大转变。经过多年改革探索,从单证条款、三方融资协议,到单证流程、全程控货,一套成熟的班列提单模式已形成。然,亚欧两大“铁路运输公约”和国内立法的提单规则急需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寻求突破,为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法律支撑,助力亚欧铁路运输规则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从中欧班列运行中的换轨问题出发,从轨道标准的协调统一切入,论证了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据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最后就如何推动中欧班列轨道标准化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为中欧贸易、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对中国经济转型起重要作用的物流业获得飞速发展,不仅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且已渗透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新经济与新生活时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关节。2011年3月,自重庆出发的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境。从此,铁路开  相似文献   

7.
“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是连接重庆到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因其安全、高效、便捷等众多综合优势,已成为中国货物快速运往欧洲的新的战略通道,被誉为“新丝绸之路”。同时,以“渝新欧”为代表的中欧铁路集装箱班列打通了我国西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经贸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对“渝新欧”大通道概况的分析,阐明“渝新欧”大通道重要的战略意义,详细分析“渝新欧”大通道的主要优势和瓶颈问题,提出“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提升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通道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梳理,将中欧班列发展系统分为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子系统、出境货运量子系统、班列间竞争子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子系统,并对该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增大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以及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是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主要措施的结论.单纯地增加中欧班列吸引力或者增加运力并不能持续提高班列的货运量,只有两者同时增加才能有效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洲位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终端节点,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欧洲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挖掘"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的贸易潜力,选取位于西欧、南欧、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区域中的21个典型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鉴于中欧贸易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分析欧洲各国与中国制成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2006—2015年间中国与这些国家间不同层次制成品贸易的互补特性,并给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欧洲国家进一步密切贸易合作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为内陆地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共享国家改革开放新成果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以成都"蓉欧+"战略为例,深入剖析了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路径。分析认为,"蓉欧+"战略围绕通道、枢纽、节点、腹地和产业五大战略方向,通过加强组织实施、强化枢纽功能、抢建集货网络、鼓励外贸和产能转移,有效促进了当地对欧洲贸易的止滑回升,提升了蓉欧快铁的市场影响力,但仍面临着线路间竞争激烈、往返货源难以保证、政府支持政策有待优化和战略实施体系尚不完善等关键问题。因此,为有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地区需加快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提升货源组织能力,促进运营主体市场化经营,不断完善战略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新民 《南都学坛》2004,24(5):27-31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CFSP)支柱存在着诸如结构失衡、决策效率低下、运作机制失调、政策工具缺乏、依托杠杆不力等制度性缺陷 ,“一个声音的欧洲”目标远未达到。就对华关系而言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欧盟的共同对华政策一方面为中欧关系提供了契机 ,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上述缺失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欧盟共同对华政策框架内各领域的不同约束力和“双轨制”特征增加了中国对欧决策的难度 ,“正 负外溢效应”都可能出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中欧关系的重心仍然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图模型理论研究冲突视角下中欧班列运营过程中运输订单商业竞争战略,构建“渝新欧”班列运营商、“苏满欧”班列运营商和昆山IT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冲突模型。利用TOPSIS法评估班列的运输效率,确定决策者偏好,通过计算均衡解获得符合各决策者利益的理性对策。借助灵敏度分析研究决策者偏好改变对模型冲突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竞争中,运输效率较低的一方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弥补自身劣势而获得订单;运输效率较高的一方只有通过降价才能获得订单。该研究为班列运营商提供利益冲突中的商业竞争战略,能为顾客企业选择高效合理的运输线路提供有效的战略决策,同时亦能为宏观调控者规范市场、提高市场运输效率提供有效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5.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6.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20.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