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辛谭 《华人时刊》2005,(12):5-5
中国一些经济学者分析认为,“穷人经 济学”将是“十一五”规划的理念之一。未来 5年,中国在追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 “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 和社会的公平”,避免陷入“穷人更穷、富人 更富”的贫困陷阱。 “穷人经济学”不仅仅从道德上容易获 得大家的共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也有助 于提高宏观经济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福祉。 “穷人经济学”需要关注收入分配和资 源分配,注重‘增长的均衡”即社会民众整体 收入水平的均衡增长,特别是关注民众收入 金字塔塔基的稳步提高。按照福利经济学的 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收 入水平提高了,才意味着社会福祉的增长。政 府需要调整收入和资源的分配,使得现有社 会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譬如对于“富人”而言,收入增加后,个 人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使得其中用于消费部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分化成了穷人和富人之后,经济学本身也注定要随之分化:穷人有穷人的经济学,富人有富人的经济学。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对今年春运火车票价  相似文献   

3.
张启楷 《市民》2007,(2):11-11
传说中“富人泡妞,穷人泡网”,还是很有道理。想来是穷人时间多,上网费又便宜,再有某君警语“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着”。  相似文献   

4.
骆爽 《社区》2002,(8):24-24
城市穷人与城市富人有什么不同?穷人除了对富人的生活羡慕外,对富人的印象不见得好,比如给富人加上这样一些帽子:守财奴、吸血鬼、为富不仁、非法致富。确实,富人在道德上并不具备比穷人更高的优势,有些富人的致富过程是不道德的。但是城市穷人检讨过自己,反省过自己吗?许多城市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不能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城市人批判之四上天赐给穷人和富人的时间是相等的,一天都有24小时。富人用时间干什么去了?建立各种客户关系,投资,琢磨金钱哲学等等;穷人用时间干什么?侃大山,搓麻将,怨天尤人去了。改变命运的钥…  相似文献   

5.
李树荣 《社区》2010,(14):34-34
前几年,一个芬兰IT精英开车超速,被警察开了约合60万人民币的天价罚单,这个价码差不多可以买下他那部车。原来,芬兰的交通法规定,罚款是按肇事者的收入比例开出的,因为同样罚1000元,富人可能不在乎,穷人却会很痛苦,而事故是一样的,没理由让富人和穷人的痛苦程度不同。把平等做到这个份上,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一个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将一个动态时段内的社会财富划分为“存量”与“增量”两个部分,假设社会只存在“穷人”和“富人”两种团体,那就可以把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问题简化为社会财富的“存量”与“增量”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配比率问题。随后,根据各项假定搭建关于社会财富存量、社会财富增量、贫富差距现状与贫富差距控制目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推演和对推演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要控制甚至改善贫富差距现象,就要注意保持社会财富存量的比例,并在社会财富增量的分配上向穷人倾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贫困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话题。“劳动穷人”现象的出现,根本成因是缺乏资产。因此,帮助“劳动穷人”拥有资产,是扶贫工作的关键与重点,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来,百姓们街头巷议的都是:中央要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了。因为分配、收入,涉及每个百姓的日子,所以牵动每个人的心。百姓最不满的就是“不公”。难怪许多百姓说“:这几年,眼见着一些‘富人’富得流油;而一些‘穷人’穷得发愁。”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分配带来的不公,已经“熟视无奈”了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答记者问上曾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穷人经济学”的话,并结合中国的发展的实际,对舒尔茨关于“穷人经济学”观点赋予了新的更为具体的内容,其内涵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温家宝总理的“穷人经济学”观,是中国发展的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