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书院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教育注重讲明义理,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书院名儒学者治学注重求实、创新,在治学风格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种良好的学风对后世的学术界起了巨大的影响;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制度及其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文章回顾了中国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力图从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教学模式、人格教育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 色,以探寻书院教育对当代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古代的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事业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书院究竟起源于何时?历来学术界存在着不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岭南书院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潮,它极有助于古代岭南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以下突出的特征 :(一 )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 )注重发展学生个性 ,提倡教学相长。古代书院的这些教育教学特色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书院的现代意义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高等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场所 ,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它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有许多一致之处 ,在一定意义上给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它的办学特色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与训育相结合、学识渊博的师资队伍、自然优美的办学环境等方面对中国当代高校,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书院的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教育管理经验,特别是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的教风、学风以及院风,对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形成于唐末,发展、兴盛于两宋,延续、衰落于明清,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11.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书院教育的独立品性主要表现为“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人才标准,书院生徒“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学术独立与讲学自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与官学平行交叉发展的一种教育制度,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延续发展于元代,于明清时期达到普及,在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它的教学特色,如学规、讲会制度、自学制度,对当代大学的办学类型与发展定位都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是一种非官方教学组织,它独立于政府规制之外,有其各自的办学特色和相对自由度.从书院独具一格的选址与布局,到以楹联题刻、讲会、书祭等为代表的多元人文环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书院环境的营造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这种“书院式精神”在无形之中对整个教育教学作了暗示和引导,对学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某些理念至今仍有精华之处,可以对当代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形式和文化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和谐独特的文化精神.广西古代书院在教学方面的和谐精神体现在:教学与学术研究和谐结合,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道德修养与学问和谐并进,多采用问难论辩式,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古代广西书院的和谐精神对加强新世纪桂林文教事业的建设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它从中古延续到近代,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考察书院兴衰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古代教育的经验,了解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书院自唐宋出现以来,就和中国新的学术、新的思潮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它于文化的创造性功能;而新的学术之所以能形成思潮,得为世人景从,则全赖其传播文化的功效。书院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教学、祭祀、刻书、藏书等。书院教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门徒、学生的,一类是对一般民众的,用现在的话讲,前者是专业教育,后者是社会教育。对学生施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术传人,壮大队伍,使学术文化发扬光大,传之后世。新的学术文化要生存、延续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传人。如同王安石借州县学与中央官学推行其《三经新义》一样,新儒学的大师们也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7.
岭南书院的兴起与中国书院教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渊源于唐末五代十国期间,正式形成于北宋开国十余年后。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数量达7000余所。1901年,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书院汇入了近代学校教育的洪流中。广雅书院、三湖书院、广州格致书院等,都体现了岭南教育的多样化以及务实、开放、创新的特点。中国书院从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也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产生于我国唐代并在宋代以后逐渐兴盛起来的民间教育机构,对传递学术薪火和开启民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书院在辛亥革命前后渐渐趋向式微,却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性质仍然具有民间办学的色彩,书院的发展的路径不外是传统文化和域外优秀文化的教育以及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宋代以降,在统治者的调控下,培养满足朝廷需求的人才成为书院产生与发展的逻辑基础。而创新学术是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千余年来书院发展的内在逻辑推动力。但人才培养和发展学术对书院发展也不是均衡地起作用,人才培养逐渐演变为限制书院学术自由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借鉴书院发展的相关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士人的文化组织。唐代以来,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它遍布城乡,为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明代开始,书院又走出国门,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代以来,因为“新学”、“西学”的加盟,它又成为交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光绪皇帝一纸将全国书院改为大、中、小三级学堂的诏令,更使它成为沟通中国古代与近现代教育的渠道。因此,书院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学术、文化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