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反对和支持两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 ,产生择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以及家长和学生向往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要解决学生与学校的供求矛盾 ,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择校 ;建立学校评估制度 ,探寻学生和家长能接受的择校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择校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产权及与其相关的交易费用、科斯定理是整个产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对于分析我国的择校现象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择校赋予了公立学校独主的产权,有助于学校降低交易费用,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政府应该通过制订择校指标按比例发放制度、择校费监管制度,尝试实行“免费择校”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使择校能够发挥正常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如何缓解乃至化解日益尖锐的择校矛盾也是广大研究者正在极力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择校”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探究的并不多。立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系统观念下对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通过对择校和教育公平的理性分析以及我国具有实行学校选择制度的可能性的分析,试图阐明在一定的前提下,学校选择制度将可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和主要途径。当前教育管理方式存在的政府整体统筹不力、教育拨款制度不合理、学校人事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破解教育管理中的深层次矛盾,消除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具体对策如下:要加强宏观调控,改革教育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理顺政校关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购房择校成为了择校的一种新方式。以购房择校的教育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购房择校现象进行教育公平视角下的价值判断,梳理就近入学、购房择校以及教育公平之间的逻辑关联。基于"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的教育公平观,通过对购房择校、就近入学政策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购房择校妨碍了教育的机会公平和质量公平,应该予以矫正。最后,结合具体实际及国外的择校制度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层次提出了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心理问题愈显突出。调查发现,目前师范生的就业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不乐观、社会认知复杂、就业观念变化显著、就业途径选择单一、价值取向转变以及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究其原因,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既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以及高校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要从学生和学校双方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就学生自身而言,一要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要合理调适就业心态;就学校教育而言,一要加强就业指导,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择校热”现象愈演愈烈,择校的范围不断扩大,择校人群不断增加,择校形式多种多样.其负面影响不仅导致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和扩大学校间的差距,而且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学校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及家长和学生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故应加大教育建设的投入,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扶持,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的合理流动,缩小师资力量的地区差距,加大人才选拔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择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情况下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其本质上并未违反教育公平,"就近入学"政策其实剥夺了受教育者选择的自由,因而择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择校确实存在加重有的择校家庭的经济负担,容易滋生教育腐败和人为地拉大各阶层之间的差距等问题;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家长高度重视子女教育和社会竞争加剧是产生择校的原因;均衡优势教育资源,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投入、改造和支持,加快优秀教师的流动,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地择校等则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的影响以及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学生自我调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就业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土地管理缺乏必要的公众参与,"以租代征"等违规占地问题突出,政府管理部门违法批地现象频发,解决土地纠纷的机制和手段过于单一等问题。其原因有法律方面的、政策方面的、机制方面的,还有利益驱动方面的。探讨国外征地制度的特点,对我国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问题;原因;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为了加强和改进西安市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走出德育困境,政府应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支持;建立开展长效性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的工作机制,扎深道德教育的根基;坚持道德教育的整体协调性,加强全体市民道德教育,为未成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努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加强社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化社区微观环境;全面改革和创新学校德育体制,强化学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高校各学院科研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将高校二级学院分为现金牛类、明星类、问题类、瘦狗类4种类型,提出各类型学院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学院特点以及高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将高校未来的发展分为维持模式、发展模式、补救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下,以4类学院发展基础为依据,提出高校长期发展5种战略。从案例高校全局统筹角度出发,本着学校资源分配效益最大化目标原则,选择以发展明星类、问题类战略为主的发展模式,建立各二级学院每项资源投入指标改变量模型,并对各学院人、财、物投入提出调整性数据。强调校院二级管理必须立足学院发展,依据各学院考核评价等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科研、人事、经费资源分配,以实现二级管理资源分配相对公平、有效。  相似文献   

13.
择校的本意是让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 ,从而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但各国的实践表明 ,实施择校政策的结果实际上有利于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高的社会群体 ,这就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本文将通过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比较 ,来说明择校政策是如何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高中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数量扩张与教育资源不足矛盾突出,普职比例失调,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资源配置缺乏倾斜度、精英教育的负面影响、职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成长的制度保障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民营"的理念与制度创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教育民营"是指由非政府组织或公民个人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经营管理的教育制度."教育民营"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它增进了教育公平和效益.在"教育民营"制度中,政府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管理领域,其职能在于维护和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教育凭证制度"和"开放一切(除军事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外)教育服务领域"是"教育民营"制度架构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民营"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礼仪行为水准并未随其年龄的增长、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而逐步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着与其所受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存在着礼仪修养的严重缺失,体现学校的礼仪教育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倡导现代礼仪教育理念,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努力,克服学校礼仪教育这项系统工程各环节相互脱节、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端,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礼仪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门主要提供个人和社会所需要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式是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决策中的核心问题.教育产品的基本属性表现为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受益上的排他性、正外部性、公益性,政府资助是促使教育产品供应最优化的重要条件.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私人产品,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基本上是私人产品.当前我国教育产品提供方式的基本格局为义务教育产品以政府生产和提供为主,市场生产和提供的范围很有限;非义务教育产品虽然主要依托政府生产和提供,但近期市场生产和提供的份额越来越大.今后我国教育产品提供应当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学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政府应成为公办学校的举办者、管理者和民办学校的支持者;市场提供社会所需的数量有限的赢利性产品和较大量的非赢利性产品;中介组织更多更好地参与产品生产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积极采用科学、规范、高效的运作方式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社会所需的各类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18.
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通过城乡学校组织间的合作和制度化建设,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提升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它表现了学校由封闭系统组织向开放系统组织的发展变革,充分体现了开放系统的发展观。实施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必须强调三个关键要素:开放、环境和资源,因为开放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环境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和条件,资源是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小学地域布局表现出分布较为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校别布局上表现出主要分布在公立小学,私立小学也占一定比例;时间分布上呈现出抗战后公立小学数量依然增加,私立小学数量减少。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经费支撑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前学校布局调整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整体调控,布局及调整中要以学生为本位,制定好合理的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