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实验教学用语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实现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表达的实践应用语言艺术 ,在指导学生操作实践过程中通过多种功能的综合展现 ,成功地塑造了教师的科技人格形象 ,具有文化功利实现、科技魅力导引、韵律技巧美育、情景催化感染和风格形象定位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塑造完美的教师人格,更是时代的要求。现代教师人格具有育人性、示范性、完美性、发展性的特性。由于道德冲突导致师德缺失,权威挑战导致魅力消失,人际冷漠导致情感流失,出现了当前教师人格作用弱化的现象。所以,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可以通过社会环境、教育实践、教师自我完善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教师形象是自我形象,更是他者视阂中的形象。公众视闲中教师的形象是怎样的,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社会对“以人格为特征的教师形象的期待”的蛄论。教师人格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是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师资培训和选拔上重视适合教育的人格特征,是现实教育提出的重大的课题,特定的人格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语言的审美性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高度的语言素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要取得最佳效果,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审美性.教学语言的审美性要求教学语言既要饱含情味、充满趣味,又要富有韵味、突出风味才既能彰显语文教学魅力,又能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教师魅力在教育中的充分展现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新形势下,应注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和整体形象的塑造,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教师口语教师口语是国家教委增设的新课程,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口语是人们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口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其特点和规律又是由教师口语表达的特殊机制决定的。这种特殊机制表现在教师语言运用的特殊对象、特殊环境与特殊目的三个方面。1.教师口语交际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口语交际来实现的。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7.
提高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必须重视"教师口语"这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师口语"课程中,将普通话训练贯穿始终,使师范生掌握教学口语技巧及艺术特征,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师德是教师之魂、教育之魂,关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应该担负起立德树人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职责,师德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品德素养和人格作风,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固本培元、安身立命、示范引领的价值功能.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要做到弘扬"四有好老师"价值取向,熟练运用"四个相统一"方法论,矢志践行"四个引路人"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是影响蒙古族预科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高度关注预科学生与生俱来的民族文化心理及群体人格特征,以促进其对汉语口语学习的正迁移.本文试图将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蒙古族预科生民族群体人格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初步探讨有效提高预科汉语口语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学校 ,是实现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阵地。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改革教学过程中 ,深化中师《教师口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显得重要。在中师口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情感教育 ,基本的语言知识教育和口语表达技能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创造能力 ,形成独立的人格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革口语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秘人员作为"窗口"单位的工作者,其一言一行将直接代表所在机构的形象,所以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从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培养方法两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提高文秘人员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增强文秘人员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效果,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协商,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2.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取“韵”范畴作为代表;从口语审美的动态和宏观表现上,取“势”范畴作为代表.“韵”的基础上构成了更加富有整体性和节奏感的“势”;从口语审美的内涵上,取“味”范畴作为代表,“势”是“味”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汉语口语的内外结合上,用“趣”范畴来表达汉语口语与其他口语的区别.这四个范畴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组成了认识汉语口语美学现象的网络上的纽结.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 ,因此认真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营造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于使规范的语言文字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诗歌的"民间写作"是和"知识分子写作"相对抗的诗歌探索和创作实践,因其致力于拆借象征体系和隐语结构,创作上倾向于口语化等特征而备受争议.从大众化视角、口语写作、表现力三个方面,通过对"民间写作"实践有价值那部分的挖掘,来给当下的诗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主要走的是一条脱离语言、极端重视文字的道路,这对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的雅俗格局形成有基础性的直接影响。通过文字建立的超方言、超口语的书面语形式,方能建立起中国古代文学的雅文学语言。可以粗线条说,以文言为语言基础的"言文不一致"的诗文占据了中心地位,以白话为语言基础的小说、戏剧是相对较为边缘的俗文学。  相似文献   

16.
口语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文轻语” ,把口语课变成演讲、辩论等比赛活动课的现象。究其原因 ,有制度上的缺陷 ,有传统用人标准上的误区 ,而认识不足则是根本原因。要扭转这一现状 ,必须正确认识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教学目标 ,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交流信息、传递感情,教师在使用语言交际的同时,还会使用多种非语言交际手段,身势语则是非语言交际中表现力最强也是最丰富的一种,并且在交际中有着口语无法替代、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魅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身势语,对能否营造学习英语的浓郁文化氛围,能否激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能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注意力,都起着潜在的重要作用。身势语是英语教学中潜在的隐性力量,关系着英语教学能否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模因的特点是:像基因一样被复r,像病毒那样传播或感染.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应用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充分利用模因论创建出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呢?本文讨论了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并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主义”所衍生的“实验的精神”,是五四“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建设的精神动力和现实杠杆。在“文学的国语”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全新“标准国语”的历史任务促使新文学作家不停尝试;在“国语的文学”面临挑战之时,五四先驱以“科学家的试验方法”,以实际成果验证白话文学理论。此外,国语文学价值、国语与文学互动设想的证实,也都离不开“实验的精神”的激励。  相似文献   

20.
传统蒙学识字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美感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如精炼齐整的建筑美、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辞雅对工的绘画美及优美流畅的书法美,内容方面主要体现为史事丰富的意蕴美和似兰如松的品行美。我们今天的语文教材应积极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加强形式方面美感因素,丰富教材的文化意蕴内容,使早期语文教育与美感教育、文化启蒙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