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促进技术外溢的重要机制。但相关理论还缺乏充分的经验证据支持。已有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存在以下缺陷:产业集群的指标度量不合理,将产业集群对创新的直接效应等同于技术外溢效应,产业集群的地理与行业范围选择过宽。基于产业相近度指标可更为合理地度量各地区的产业集群程度,检验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研发对本企业创新的外溢效应以及产业集群对这种外溢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研发对本企业的创新有显著的外溢效应,但这种外溢效应仅在产业集群程度较高的地区存在;(2)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更能从产业集群中获得外部研发活动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具有主体和区域特征,企业主要通过模仿跟随效应、联系效应、人员流动效应以及平台效应四个途径获得反向技术外溢。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运用因子分析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探索性构建的基础上,以山东省143家创业型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新产品在是否采用合作研发的不同情况下创业型企业创新绩效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研究机构邻近、行业协会邻近、上下游企业邻近、信息调整作用、技术关系、研发经费投入、企业和行业的侵权水平以及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对创业型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作用,而新产品是否采用合作研发战略、高校邻近、同业邻近以及外溢技术的调整作用等没有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实现机理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具有主体和区域特征,企业主要通过模仿跟随效应、联系效应、人员流动效应以及平台效应四个途径获得反向技术外溢。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企业技术寻求型FDI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向型创新是国际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前沿, 研究构建了外向型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 试图揭示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机制. 通过对中国211家BTB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检验, 得出以下结论: ① 外向型创新对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②企业网络能力与网络外溢均对外向型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研究结论为外向型创新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虽然FDI通过竞争渠道和前向关联渠道对同行业以及下游行业国有企业产生了负向外部性,但经由后向关联渠道却对上游行业国有企业产生了显著的技术外溢,且净效应为正.上游行业本土企业竞争强度和企业规模越大,都有利于后向技术外溢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将农产品分为六大类,利用Grubel和Lloyd、Azhar和Elliot的方法,依次从规模、水平和结构3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3年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第一,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规模10年来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增速趋缓;第二,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很低,其中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较为明显;第三,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总体上所占份额略高,但大部分类别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水平型为主。建议中国应缩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强化农产品的水平差异性特征,有选择性地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9.
将学习导向和网络外溢作为内生及外生权变因素运用到开放式企业绩效机制研究当中,探讨其在两类开放式创新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起的调节机制.通过中国211家企业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①两类开放式创新均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作用,外向型创新在内向型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②学习导向及网络外溢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是对现有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延伸,为开放式创新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高管的政治行为对企业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企业变革决策的特征,对企业变革中的高管政治行为的产生、表现及其对变革决策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高管政治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从决策视角为解释和预测现有企业变革中的政治行为现象,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开放经济下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DI、国际贸易及创新相关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1998-2009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FDI与国际贸易溢出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空间溢出中,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都有显著正的影响,地理特征中,空间邻接影响更大;社会经济特征中,产业结构相关性影响更大.从总体看,FDI溢出效应为负向显著.国际贸易溢出效应为正向显著.外在环境对创新溢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汽车工业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上几乎所有跨国汽车公司都在中国完成了战略布局,并进行不同程度的直接投资.技术创新是各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技术溢出理论出发,分析了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电运营商最重要的一类生产决策,是如何将运营成本在燃料成本支出、节能创新投入和环保创新投入之间做出相对合理的配置,在达到污染排放标准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基于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煤电厂商两期动态博弈,存在三类典型竞争策略下的最优创新水平和最优产量水平的市场均衡。均衡创新水平和均衡产量均随着节能环保创新比例的增大而增大,而节能创新技术溢出对均衡产量有正向影响,对均衡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市场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基于三类不同社会福利函数设定的福利经济学分析,如果考虑环保创新及其技术溢出效应,则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各类电力市场竞争能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4.
技术溢出既能让企业节约研发成本,又降低新产品的市场价格。假定技术溢出速度随着溢出量的增长而递减,从而构建技术溢出模型,可以研究技术溢出对企业研发动力的影响。模型的分析表明应该对集群技术交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让企业具有足够的研发动力。如果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产品差异性大或者在集群产量占市场份额小的情况下,适当的技术交流环境可以使企业的研发利润最大化,并推动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R&D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企业创新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复杂的特征,从行业、企业及政府三个视角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企业R&D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其中,行业的视角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产业类型、行业技术水平等因素;企业的视角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政府的视角则主要关注技术创新政策的效率。相对来说,从政府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R&D行为影响的文献少得多。由于R&D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溢出效应,政府支持亦是影响企业R&D行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我国国情有别于西方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政府的视角探析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R&D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信息社会中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如何衡量技术溢出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表明区域集群内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利用区域技术成交额与专利量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出现四种结果,其中两种结果表现显著。第一种称为依赖型创新,在这类技术创新中,技术溢出增加,同时技术创新减少;第二种称为独立型创新,在这类技术创新中,技术溢出减少而技术创新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对企业有知识溢出效应,能促进企业创新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一个简洁的量化空间经济学模型,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中国大学对工业企业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发现大学的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很强的异质性: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具有更强的知识溢出能力,高技术行业与大企业从大学的知识溢出中受益更多。反事实研究表明,保持中国现有大学的空间布局不变,更为均衡的科技经费配置能改善大学对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最多可带来社会总福利1.3个百分点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基于本地的研发投入所形成的自主创新;二是基于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及消化所引发的二次创新。在明确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机理,并分析在对外直接投资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过程中吸收能力的影响基础上,选取2003-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L-P模型中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的交叉项,通过实证检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我国东部的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中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则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制造型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行为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制造型企业背景下,探讨影响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行为决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通过对300家浙江省制造型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客户的绿色消费行为倾向、逆向物流技术相似性、社会环境组织压力、法律强制、产品可拆卸性将会对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品模块化对企业实施逆向物流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growing into two prominent trends: there is an ever closer economic connection among countries,while at the same time wage gap is exacerbating in these countries. To analyze the casual relations betwee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wage inequality, this paper reviews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is issue and sorts them out from 4 aspects:H O model,firm heterogeneity,outsourcing and firm’s technology choic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lassical H O model is very restricted,while firm heterogeneity,combining effective wage,matching and labor market friction can have influence on workers’ wage;outsourcing betwee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ca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heterogeneous workers’ wage,and technology choice increases workers’ skill wage premia. Research shows that globalization has few or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wage gapamong heterogeneous workers,and trade barriers can greatly impair firm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kill wage premia. Therefore,developing free trade,deepeni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operation and expanding openness can improve industrial innovation,enhance skill wage premia,thus to achieve further “modernization” of firms and wor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