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为进一步研究推进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合理、可行做法,在评估近年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新特征,阐述国家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耦合性,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下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发展模式。当前,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可能模式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整体视角,构建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将党内巡视(巡察)定性为政治责任审计,并与经济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联动机制下,坚持经济审计与政治审计相统一,二者相互协调、同步运行、紧密嵌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任弼时在党的建设、青年运动、军队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任弼时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尤其作为中央巡视员,以及在党的六大前后留守国内参与党的全面领导工作和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对如何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和怎样发挥其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阐释,并通过巡视解决了诸多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任弼时的党内巡视实践,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巡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内巡视制度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已日趋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关注党内巡视制度的渊源、理论基础、实践运行及视角创新等方面。未来可进一步加强中共主要领导人党内巡视制度或党内监督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拓展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研究范畴、研究视角,加强巡视制度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1928年《巡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正式创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没有被“中止”,也没有被“无形废除”,而是进入到探索调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种政治运动接连展开,运动式巡视应运而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虽然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制度进行了修复与发展,党内监督成为该时期巡视制度的主要功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已跃升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在百年演进中实现了双重转向,即巡视模式由秘密式巡视转向运动式巡视,再转向制度式巡视。巡视功能由革命动员转向组织领导,再转向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是外部压力、内部推力、主观助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各地已围绕政府责任进行制度构建,开展许多问责工作,但问责普遍化带来基层工作压力过重等问题。对此,应依据行政学关于政治、行政的二元理论,针对生态文明工作特点,构建有所区别又紧密相连的两套责任体系。政治责任体现社会与政治系统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实行无过错问责原则,实施功能是给公共权力行使者提供权能和民意基础。各级政府是政治责任主要承担主体,直接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的机构首脑是主要责任人。执政党从总体上对全国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负责,通过党内机制将责任予以分解。行政责任体现权力行使机关内部的命令-服从关系,实行过错问责原则,追求行政理性,实施条件是有完备的规章制度,承担者是一线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良好履行是政治责任的基础,政治责任的有效维持是行政责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开展巡视工作有着长期的历史传统和实际经验,巡视工作是保证我们党基业长青的有效措施之一,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巡视工作制度化的历程。近年来,我们党将党内监督与巡视工作的制度化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长效性的源头治腐效果,党内监督与巡视工作的制度化历程是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因此,建立巡视工作、逐步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并加以创新,是党在反腐倡廉和吏治监督方面的有益举措,其根本精神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7.
高校党内巡视在我国学术廉政治理中的价值日益凸显,虽然党中央对党内巡视的各个要素均作了严格的规范,并形成了严密的巡视法规体系,但随着高校党内巡视的全面展开,高校党内巡视的无序与失范也时有发生,其深层次原因乃是巡视法治理念的缺失.巡视法治理念的缺失与错位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至上观念的缺失与异化以及正当巡视程序的虚无.导致我国高校党内巡视法治理念缺失的因素主要有:传统"人治"思想阻碍高校党内巡视法治理念的培育与提升,中西法治理念的冲突导致对巡视法治的曲解,巡视法制的疏漏削弱了高校党内巡视法治理念提升的基础.因此塑造高校党内巡视主体法律至上观念,重构高校党内巡视的正当程序,追寻高校党内巡视的良法与善治是我国高校党内巡视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解释工作规定》都明确规定“党内法规的解释同党内法规具有同等效力”,但关于“同等效力”的概念意涵学界却莫衷一是。虽然党内法规解释与党内法规文本具有诸多共通性,但两者在客观上的差异,使得党内法规解释与党内法规文本在规范效力、时间效力和空间效力上难以做到完全的等同。基于此,文章从“同等效力”的内在逻辑入手,从上述三个效力维度对“同等效力”的概念进行厘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同等效力”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玮 《南都学坛》2014,(4):33-34
作为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陈云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党内巡视制度进行过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对于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力量、加强民主集中制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云在巡视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巡视规律、形成的经验总结对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巡视制度做出了贡献,对我党现行的巡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要切实重视巡视工作,不断完善巡视工作制度,巡视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党内巡视作为自我监督“利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与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在反腐倡廉、严明党纪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巡视制度不健全、缺乏“第三方”主体参与、巡视主体自我监督不够和巡视成果的运用率不高等问题。究其根源,可归因于理论研究滞后于巡视实践、巡视组成员来源单一、巡视对象特定化以及巡视双方信息不对称等。加强和完善党内巡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亟需从推进理论研究、健全巡视制度体系、探索“第三方”参与、加强巡视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巡视成果转化率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1.
党内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巡视制度经历了萌芽与初创、继承与探索、恢复与重建、规范与发展、成熟与完善5个发展阶段。巡视制度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巡视权威由相对较强向全面增强转变、巡视内容由相对简单向日益丰富转变、巡视过程由非规范化向规范化转变、巡视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等鲜明特征。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化巡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化巡视制度的理论创新;注重巡视制度的完善,增强巡视制度的科学高效;注重巡视制度的实践运用,加强巡视成果的实效转化;注重巡视制度的协调配合,强调巡视方法的协同推进;注重巡视巡察的机制衔接,强调巡视巡察的上下联动。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不作为的政治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因自身或下属行政不作为而应承担的政治上的不利后果。该责任源于人民主权这一宪政基本原理,同时,政治—行政二分理论和官僚制理论也为其提供了理论注脚。国外行政不作为政治问责的常见形式主要有公开道歉、引咎辞职、职务罢免,主要问责机制有质询机制、辞职机制、倒阁机制(罢免或撤职)、选举机制等。完善中国的行政不作为政治问责制度,落实行政不作为政治责任,必须实现行政不作为政治责任的法制化,同时应健全以异体问责机制为重点的行政不作为政治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巡视制度是当前完善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 ,这种制度古而有之。以史为鉴 ,汲取经验 ,滋补今天的巡视工作 ,使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巡视制度经历了继承与初步发展、挫折与重新恢复、规范与不断完善、深化与系统构建四个阶段的发展,呈现出了诸多鲜明特征。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法宝,坚持从严治党的重要原则,体现了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系统梳理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刻把握巡视制度的鲜明历史特征,科学前瞻地凝炼巡视制度的历史经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巡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了巡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巡视监督成效是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任务。文章从高校巡视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出发,对高校巡视监督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方式、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据此提出了创新高校巡视监督体系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可以为高校巡视工作的推进与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突破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对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进行梳理,认为当前党内民主的发展存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不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不全面、党内监督制度弱化的路径制约。为扩大党内民主,消除路径依赖惯性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尝试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3个方面来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发展完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审计的独立性看我国内部审计的领导取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审计独立性概念,从审计的组织独立、工作独立和经济独立出发,分析了西方国家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过程;并就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谈了内部审计的领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共中央重建了党内监督制度。之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健全监察体制,强化选举监督,规范干部的选拔工作,改进和加强巡视工作,强调权力公开运行,突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党内监督制度,推动了干部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巡视制度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巡视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制度作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总结研究这一制度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对新时期开展党内巡视工作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随着巡视制度被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为党内监督制度,巡视工作也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职责,目前已完成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巡视,这为我们开展巡视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本文以被巡视国有企业的下属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采用PSM-DID的分析方法,考察党的巡视对企业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的巡视能够显著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2)党的巡视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更为显著;(3)渠道效应研究表明,党的巡视通过加强媒体的报道、约束地方的保护主义,从而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分位数回归及安慰剂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为检验反腐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微观角度的经验证据,这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党的巡视制度,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他国学习中国经验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