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倡性恶说,但主张化性起伪,力图以后天教育的方式改造人的本性,进而导向为善的道路.韩非接受了荀子的性恶说,但从"人性利己"中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并由此引申出他以法治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潘澈 《东方论坛》2021,(5):58-70
荀子的人性论,不是性本恶论,而是性向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向善论正相对应.孟子荀子的人性论都是基于孔子的人性论的展开.而孔子的性相近说强调的是性的非善非恶,性的善恶则是就后天的积习修为上说.孟子荀子的或狂或狷的人格特征制约着向善向恶的人性判断的不同选择.而人性无论向善还是向恶都不妨碍可以通过后天的存养或矫饰使人性得以完善.《荀子·性恶》篇的具体论述表明其所谓性恶是性向恶而非性本恶.荀子的性恶伪善说与韩非自利自为的性本恶论不同,荀子的性向恶论并未得出人性不可改变的消极结论.  相似文献   

3.
荀子对人性的关注,源于其设立的天人分途。他设定在人身上"性""伪"二分对立,同时又主张二者相合,这二重关系构成荀子性恶论的核心。由性伪分,突出人的原初之性朴,由性伪合强调人归于礼义之善。性伪之分合,关键在于心的作用。因此,对荀子人性论的理解,不能仅追问"性"字的含义,而尤要在性伪二者的动态关系中去理解。所以,荀子的性恶是针对于礼义之善的恶,而并非本性恶。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说性恶意识不同于性恶论。性恶论是明确宣称人性为恶的理论,先秦诸子中只有荀子一家。性恶意识则是古人对人性黑暗的认识,诸子多家有这样的认识。先秦诸子对人性中的黑暗和危险究竟有多少认识,这是一个以往研究很少关注的问题。荀子性恶论的研究一向与这个问题无关。本文选择先秦诸子最有代表性的三家,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荀子提出性恶论,虽然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其实对人性黑暗面的认识却很浅。性恶论的提出,目的不是探究人性有多少阴暗,而是与孟子派争辩道德的来源。韩非子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较深,其理论主要源自商君而不是荀子。商、韩都认为人性自私是不可改变的,韩非进一步对人性何以不可改变,人性中有什么毛病,会使教化型政治一定失败,做了自觉探讨。韩非法治和术治思想指向一个共同目标:政治运作客观化,去私人化。这个政治目标某种程度即源于对人性之恶在私人交往中不可战胜的认识。庄子认为人类原始的浑沌状态是合于自然的,但浑沌早已死亡,人的自然品性早已丧失。人类自上古以来就一直生活在心机与智巧的支配之下。庄子对人性之恶的观察是最深的,这可能与他对人类智巧极为厌憎有关。先秦诸子对人性黑暗有多方面认识,荀子性恶论在这个思想系统中其实没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6.
人性及其善恶问题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永恒常新的话题。利用传统资源进行市场经济的经济建设、道德建设,必须发掘中国传统伦理学解释模式的转变:从儒、佛、道转向墨、荀、韩,把利益作为道德研究的出发点。先秦法家对人性问题作了深刻的探究,并且认为人性自利。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告子和荀子的人性论的某些成分,吸取了商鞅等人关于人性的一些观点,建立了人性自然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韩非人性论,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对以利益为价值导向的伦理观及其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利益为价值导向的伦理观不仅对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促进道德文明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荀子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生理属性,人的这种自然生理属性有向"恶"发展的自然趋势,因此,他得出"人之性恶"的结论。以天赋人性为基础,性无贵贱,人性平等得以展现。"化性起伪",改造人性的道路是一致的,包括作为人所共同具有的潜能的一致性和共同的去"恶"方法的一致性——学习。荀子人性平等思想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人性论问题上,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的人性理论是"性善论"。荀子主张人性"恶"。不管人性本来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人性属于生成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内省、学习和实践,克服人性的弱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向善前进,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取向。包括人性论在内的儒家思想在国外都有深刻影响,对我们...  相似文献   

9.
性恶论是荀子人性论的主要主张,而善伪论则是荀子人性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人为作用,是其人性论的精髓。化性起伪学说突出了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在人性形成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方琳 《南都学坛》2007,27(3):119-120
荀子的人性论蕴涵了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荀子坚持“性伪之分”,认为人性指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孟子把后天的道德品性加入人性之中的“性善论”,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又陷入和孟子同样的道德先验论中,指出“人性恶”,虽然有其历史原因和进步作用,但表明其唯物主义人性论是不彻底的;另一方面,荀子又强调“性伪合”,肯定社会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人性的改造和影响,认为人的本质实现于社会之中,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人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必须对其行使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紧急状态的含义和国家权力行使的相关内容,要求权力主体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和条件,遵循程序理念,审查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过程,对违反原则、条件和程序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追究法律上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国家紧急权力进行法律规制,保证紧急状态下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面对社会转型的关键一役,国家职能能否转变到以实现社会自由、平等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对于一个深受数千年中央集权影响,特权观念深入人心,历史上又缺乏民主和法治传统的国度,响亮而明确地提出"国家义务"的概念,对于推动国家职能尤其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相继提出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二者的提出有着其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现代国家治理中,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最根本的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推进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法制化,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正确认识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调节权是一种区别于行政权的新型国家权力,其根源于权衡和保障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国家垄断作为一种合法的行政垄断形式,也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而依法实施的行为.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却还鲜有相关的分析,故笔者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来研究国家调节权和国家垄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将物权的客体规定为动产和不动产,但是却将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规定为"国有财产",而没有简单地以"动产和不动产"来指代。国有财产是集合物,它作为国家所有权客体的必要性,也体现了罗马法中集合物这个概念的现代意义。集合物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应当适用同一法律关系,包括成立以确权或归属为目的的所有权法律关系。因此,将"国有财产"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能实现民法对国家所有权的确权保护,维护国有财产发挥公共利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群体结构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与建国初期第一次变化相比,当前的社会群体具有模糊性、流动性与不确定性的特征,以至出现"中间人群".鉴于种种原因,其整体政治心态的复杂性突出地表现为"急于求成"与"法不责众"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失败国家"是一个当代现象,但它应该与"国家失败"区分开来。"国家失败"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面临的不断受挫的正常过程,而"失败国家"则表示一种耻辱的身份。"失败国家"这个词语在冷战结束后被制造出来,它的内涵不断扩大,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对它的解释表现为一个不断展示美国价值观的过程。国家失败的后果是危险而苦涩的,但它并不必然与恐怖主义相连。国际社会对国家失败负有道义上的责任,但时时遭遇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社会需要调整对国家失败的认知、态度和策略,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拯救国家失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代表国家行使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机制中,国务院主导着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行使,国务院和国务院相关部门从抽象到具象均行使着自然资源的所有权。近年来,虽然自然资源单行法陆续修改,但国务院代表行使国家所有权仍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则体系,国务院与全国人大、地方人民政府等其他国家机构,以及国务院各部委之间的权限划分和权利来源依然模糊。优化国家所有权行使机制,首先,需要在立法层级、内容上实现管理与所有的分离;其次,需要明确国务院授权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委托相关部门代理行使所有权的依据和形式;最后,国务院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权,其权限范围可通过全国人大、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等机构的权限排除法确定。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法治国,依宪法治国乃依法治国之精义。这是因为:"依法治国"中的"法"以宪法为龙头和核心,依法治国中的"国"立基于以宪法为前提与依据的宪政制度,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据宪法规范国家权力,宪法深深嵌入依法治国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