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团队共享心智是影响隐性知识学习水平的核心因素。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2003—2012年间有关共享心智与隐性知识学习的40篇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进行归纳分析,结论表明:团队共享心智对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路径主要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内外社会网络、组织层际系统、团队精神四个层面来实现;知识交互系统、内外社会网络影响隐性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团队精神影响个体隐性知识、团队隐性知识的学习;团队共享心智的形成、隐性知识的学习在组织层际系统的框架内进行,受到组织层级系统的影响。以此可以构建团队共享心智与隐性知识学习的作用路径整合框架。同时,为了检验扎根理论构建的理论模型,可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7.0软件,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具体分析以及验证构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并指出未来修正与完善建构的作用路径整合框架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2.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间的网络结构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机会,个体间的人际关系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动机,个体的认知维度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能力,而知识共享机会、共享动机和共享能力会最终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关系、认知3个维度总结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核心员工视角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得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并提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即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倡导核心员工自我奉献精神、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以期为制造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知识管理,以及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知识共享是指知识拥有者通过沟通的方式将知识传播给知识需求者.高校教师的知识共享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知识共享双方都能从中得到专业提升,但行为的发生受到价值观、信任障碍、交往障碍以及共享渠道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与知识的共享之间关系密切,其对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效果的作用,是通过影响知识共享机会、知识共享能力和知识共享动机来实现的.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成高校教师群体内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5.
[摘要]学术界关于团队氛围、团队知识共享行为与知识共享绩效的关系研究很少。以参与科技研发、工程技术项目团队工作的成员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管理支持、互惠主义、团队认同及信任倾向通过知识共享的激励因素和感知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共享绩效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管理支持对团队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共享绩效可以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产生间接影响,团队认同对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可以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产生间接影响,而互惠主义规范和信任倾向对知识共享行为或绩效都是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现有文献中对于心理资本—知识共享意愿和心理契约—知识共享意愿两种关系的研究是相互分离的,而对于心理资本和心理契约的关系尚无一致结论。基于对409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结果,构建心理资本、心理契约和知识共享意愿关系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知识共享意愿有正向影响;心理契约的规范型、人际型和发展型三个维度均能够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心理资本对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均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契约各个维度在心理资本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中均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交织着馆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多次转化,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显化及共享对工作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传统图书馆存在不利于内部知识共享的因素,包括固有组织机构和机制的缺陷以及对知识共享激励不足等,这些因素对共享造成了障碍。而实现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包括从制度上对知识共享提供保障;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及共享平台;建立合理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此外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馆员能够产生共享自己隐性知识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时代,企业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文章基于11家企业184名被试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索员工不同的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证明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回避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同时,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起间接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在目标取向和员工创新行为中间接作用的研究领域,也为创新驱动型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组织承诺作为变量,在介绍和分析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知识分类、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研究了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共享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组织承诺的产生实现隐性知识共享;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可以直接促进显性知识的共享,也可以通过组织承诺中介实现显性知识共享;承诺性人力资源实践通过知识共享进而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外部激励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其中外部激励因素选取了信任、互惠和奖励。研究结果表明:信任通过促进人际关系提升知识共享意愿;互惠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和人际关系,从而提升知识共享意愿;奖励,一方面通过促进自我效能提升知识共享意愿,另一方面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创造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共享中,奖励不但没有削弱自主感知,反而显著正向影响自主感知,从而提升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不断受到理论界和商业实践者的重视,但是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对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更是少见。从价值角度指出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提出基于价值的商业模式设计模型,指出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包括价值发现、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配置、价值管理、价值实现6个价值要素以及核心能力、价值网络和资源整合3个机制要素。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2005年沪深两市的制造业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设定相关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家族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资本结构的深层因素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家族企业的借款比率、家族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已经与传统制造业逐渐融合,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也开始由传统的产业价值链向跨产业价值网络转变。构建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依据截至2011年底中国创业板上的62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运用专家问卷打分的方法及计算机算法和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共识别出6类典型商业模式,分别是:长尾式商业模式、多边平台式商业模式、免费式商业模式、非绑定式商业模式、二次创新式商业模式和系统化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商品钢筋经销商物流业务的客户价值并规避传统经营模式经常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提出了一种业务延伸策略。运用产品差异化的伯川德价格竞争模型,研究了业务延伸策略下的商品钢筋与现场加工钢筋的价格差异改变建筑企业的支付成本,从而影响其支付行为的机理;研究了商品钢筋与现场加工钢筋的实际支付成本差异对建筑企业支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商品钢筋经销商的业务延伸策略具有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能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不仅具有价值性和可交易性,而且有不同于一般财产的特性,即可恢复性和玩家与服务商的共管性。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侵权诉讼应实行无过错责任和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玩家只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以加重服务商的证明责任的方式来保证网络游戏环境的秩序。  相似文献   

16.
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家庭"以及"家庭—工作"两类冲突成为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工作—家庭平衡问题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论,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少,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有益经验,以推动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在学术研究、政府政策、企业实践三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得出:要重塑社会价值观,形成政府、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共享新理念;政府要设计良好的家庭照顾福利、弹性工作制、幸福家庭政策等工作—家庭平衡制度;企业应培养良好的工作—家庭平衡的组织文化;员工应树立工作—家庭平衡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时代基于企业价值链的竞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发展,电子商务这一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已开始被企业广泛接受,而同时它也带来了企业价值链和行业竞争结构的变化。本文将以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和行业竞争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的变化来探讨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Meta方法的商业模式结构与创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是网络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本文提出,现有的商业模式理论由于未能提供有关模式创新方面的知识而严重制约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而模式创新研究涉及到关于商业模式的基础要素的识别与确认,本文应用Meta方法对这种基础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了商业模式的Meta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路径特征的模式创新类型和相应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视频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媒体类平台企业,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飞速成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之一。以Bilibili公司为例,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4个维度出发,分析媒体类平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理论框架,探索其价值创造的逻辑。研究表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的四个要素中,价值主张是核心,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服务并支撑价值主张;财务数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发现价值创造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效果的工具。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该类型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机理的认识,也为实践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来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方法。企业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定位是从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把视线转移到价值及其活动上,把管理目标锁定在价值链每个环节上。本文将价值链的分析方法移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并把研究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环节。力求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这一"加工"环节所产生的增值作用,以此角度提出人才培养过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