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语言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英汉称谓在语用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该文应用跨文化语用学的语用对比知识,通过对比研究,从语用语言和社会语 用两个方面揭示了英汉称谓的语用差异,并且探讨了导致语用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语方面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等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在它们所遵循的使用规则和评判标准等文化层面上。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今天,对英汉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为避免文化引起的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失误,本文提出在翻译时,译者应该依据特定社交语境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揣摩称谓语的准确语用含义、体会称谓者的情感语气以及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三化”,最大程度地传译出称谓语的所有含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用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用语言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这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语用语言对比与翻译强调翻译中不能望文生义而应注重原文语用用意的传译;社交语用对比与翻译强调应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语方面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等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在它们所遵循的使用规则和评判标准等文化层面上。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今天,对英汉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为避免文化引起的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失误,本文提出在翻译时,译者应该依据特定社交语境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揣摩称谓语的准确语用含义、体会称谓者的情感语气以及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三化,最大程度地传译出称谓语的所有含义。  相似文献   

5.
礼貌,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礼貌用语的异同,揭示它们的语用差异,说明礼貌用语的这种文化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交往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称谓语由来已久.中西方学者都侧重对各自语言中的称谓体系的研究和概括,并认为称谓语有一些普遍的语用功能.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称谓语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英汉语文化差异的角度对英汉称谓语的普遍语用功能进行比较,揭示英汉称谓语语用差异,以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摸式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这些不同充分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本文剖析了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影响,略谈了在教学中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东西方思维摸式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这些不同充分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本文剖析了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影响,略谈了在教学中如何避免语用失误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人在进行交往时,往往因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语用失误。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和研究内容为出发点,重点讨论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提高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合作原则是语言交际中人们普遍遵守的规则,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遵守这些规则时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差异。英汉祈使句话语结构有明显不同,反映出汉民族在传达祈使意义时更重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的有关理论,探讨了英汉祈使句在使用中的异同。通过英汉祈使句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对中外语言翻译和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观点,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力求语义方面效果的对等外,还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考虑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12.
公示语的使用范围极广,涉及到环境、交通、旅游、建筑等诸多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公示语主要用来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以唤起人们的注意,或向人们提出某种要求。鉴于此,公示语的翻译也应该突出信息焦点,并通过语用关联来实现应有的交际意图。该文运用关联理论、语用翻译等理论观点,通过对大量译例的详细分析与评述,就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规律进行多方位的探讨,为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寻求可资借鉴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用综观论认为语言的任何使用情况都隐含语用成分,语言任何层次上都能发现语用视角.以此观点解析影响英、汉语言语序选择的主要原则,如信息分布原则、主题前置原则、语篇连贯原则、时空象似原则等,都能够从语用综观论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人称代词是使用频率非常高、功能十分重要但形式却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种词类.本文在对英语人称代词的各种语用规则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英语招聘广告中人称代词出现频率的概率统计,试图得出英语招聘广告中人称代词实际运用的语用意义.最后比较了人称代词在英汉招聘广告中的运用频率,再一次强化了英语人称代词实际运用的语用意义,以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由于汉英语用规则作用于交际活动,导致语用语言趋异现象产生,同时在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选择方面出现差异.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汉文化的社会语言规则,来理解、解释和评价英语本族语者的言语行为,将汉语语言表达习惯迁移到目的语中,使自己的语用用意被误解或不可理解,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众多的跨文化交际都是通过英语来完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中国人在英语交际中常常犯“文化错误“,导致“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了解并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之差异,明确并掌握汉英不同的语用规则,以及中西方不同的交际风格,保持文化差异意识,才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被动句的句法结构、语用功能、使用限制等方面来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异同。由于各民族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近年来,汉语被动句开始在媒体文章上频频出现,其特点是结构新颖,意义含蓄,虽有些不合语法习惯,但仍为人们所接受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意识相对薄弱,从而影响了其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基于Thomas关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理论,借助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率进行统计,发现跨文化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汉英词汇逐字翻译、英汉词义等同、套用母语表达结构三个方面,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中西文化差异和传统英语教学以及母语负迁移对目的语产生负面影响等。因此,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语用意识,多了解西方的文化,并注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英语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降低或消除跨文化语用失误率。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使用无法同文化分开。我们学习英语并用其交际时,不但要学好这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也要掌握其使用规则(语用)。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化与词汇差异的关系,然后讨论了文化与语用差异的联系,最后得出结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反映到语言上,物体、事物、经历和情感都具有其本民族文化的烙印,而这些正是我们要运用英语进行成功交际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大致可分两类: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场合,语用失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容易引起交流不畅。但是,目前错误分析理论仍被较多地运用于书面英语的研究中,并侧重语言错误,而针对语用失误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语用失误,解释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寻求减少这类错误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