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和亲公主封号蠡测高兵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学界对和亲的研究虽已蔚为大观,但探究和亲公主封号意蕴之作却寥若晨星。和亲公主是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中的特使,其封号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是了解当时民族关系的一个窗口。有鉴于此,笔者拟对西汉和亲公...  相似文献   

2.
近四十余年来,海峡两岸的学者对和亲公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亲公主提出了一些设想:1.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2.将和亲公主作为民族团结历史教育的内容之一;3.尽快撰写《中国古代和亲公主评传》和《中国古代和亲公主全传》;4.加强合作;5.尽快掌握语言工具。  相似文献   

3.
唐代和亲诗创作丰富,既反映了人们对和亲政策的思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亲公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亲公主们的命运与大唐国力息息相关,是当时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国力上升期的初唐、盛唐的和亲公主们,基本上保持了被尊崇的地位,反映出的民族关系相对融洽;而中晚唐时期的和亲公主们则命运多舛,其时的民族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4.
文萃与信息     
和亲研究存在的不足 崔明德在《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著文,指出当前中国古代和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研究不均衡,存在炒冷饭现象。②对和亲双方的重视程度不同。③对和亲公主作用有无限拔高的倾向。④两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和亲问题未予足够重视,这方面论文不多见。⑤对和亲公主的后代研究不够。作者认为,根据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①关于和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②加强学术界与文艺界、汉族学者与少数民族学者的合作。③将和亲公主作为民族团结历史教育内容之一。④做一些和亲历史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选取的汉代公主,主要指帝女或帝姊妹,对汉代和亲公主不加赘述,在叙述过程中,为行文方便,暂把汉代公主作为一个阶层进行论述。主要对两汉公主名称、爵位的由来变化,所受教育状况,穿着礼仪以及平日的娱乐活动做一考察,以期展现两汉时期公主的日常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唐代公主的命运与唐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唐固安公主出嫁时的名号问题、与唐燕郡公主和亲的契丹首领李郁于的名字问题及突骑施首领苏禄之妻名为交河公主还是金河公主的问题。认为固安公主出嫁时身份是县主 ;契丹首领的名字是李郁于而非李郁子 ;苏禄之妻应为金河公主  相似文献   

8.
细君与解忧     
细君与解忧是西汉时嫁到乌孙的两位和亲公主,她们为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西部边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历史上却长期受到冷落,今天我们应当摆脱历史偏见,对这两位杰出女性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予以昭示。  相似文献   

9.
唐代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民族和亲事件。唐代诗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对汉代的昭君出塞进行了历史咏叹,同时也对当朝的公主和亲事件作了现实关注。唐人的诗歌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他们对和亲政策或反对或赞同的态度,探其原因与诗人个人经历、朝廷政策以及唐边疆稳定与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曹议金执掌归义军政权之初,汲取张承奉金山国失败之教训,开始积极争取中原王朝的支持与承认。然敦煌欲与中原王朝取得联系,必须首先改善与扼控河西走廊咽喉的甘州回鹘之紧张关系,和亲便成为最有效的方式,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的政治联姻就是在此背景下发生的,至于具体和亲时间,学界众说纷纭。通过背景分析并考辨相关史料,可知和亲时间当在914—916年之间。回鹘天公主历经曹议金、曹元德、曹元深与曹元忠四代节度使,敦煌文献中不同时期对其称号不尽相同。通过敦煌文献中对天公主的赞颂与称号,结合石窟画像和题记,无不显示出其在归义军政权中的尊崇地位,甚至超越曹议金原配而位居第一夫人,这都是政治联姻的作用体现。天公主在归义军中政治影响力的消长始终与两地关系休戚相关,甚至一度以仅次于曹议金的"助治"身份而左右大局。在敦煌生活的近四十年时间里,天公主成为沟通两地的重要桥梁,对于归义军政权的稳定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当时人的生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吟咏和亲女子的诗歌在唐代和亲类边塞诗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咏当朝公主和咏汉代和亲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尤其值得关注,这些诗歌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一种新的格调,使边塞诗在刚健慷慨的主流之外,又增加了庄雅端肃的庙堂气和幽怨苦恨的宫怨气.  相似文献   

12.
唐王朝与吐蕃、回鹘等周边民族政权所进行的和亲外交,是中古时期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由于和亲外交本身的复杂性,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突出体现在唐代有关和亲的诗歌创作中,这些诗歌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和亲公主命运的忧心与悯怀,也体现了对和亲政策本身的深入思考。尽管所持立场各有不同,所表明的态度也有所差异,但这些诗歌以其强烈的现实关怀,不仅为后人全面深入认识唐代和亲这一举措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作为唐诗中一类重要的诗歌类型,具有高度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代女外交官的主要构成是和亲公主及其侍从.除了和亲使者这一特殊身份之外,她们还兼具汉王朝外交官员的政治身份,同时肩负着联络西域各国以共同对抗匈奴的特殊使命.由于语言、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的隔阂,和亲使者的出使经历一般较为坎坷,其情感生活也较少为人关注.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在此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认识.汉代女外交官为确保国家边疆安全与促进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与契丹、奚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迄今却无专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虽在《对唐朝和亲的一些考察》(刊于《历史教学》1983年第十二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因篇幅所限,也未能展开。本文拟对唐与契丹、奚的七位公主作些考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5.
"和亲故事"电视剧构建了由"哀怨者"向"自觉的民族团结传播者"转变的"和亲公主"、积极的和亲促成者、注定失败的反对者以及民族文化融合的媒介影像。和亲故事电视剧中国家认同话语的建构,深受国家意志形态、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旧有的历史或文学阐释框架等因素的影响,是对原有阐释框架的一种记忆"复刻"。这种"复刻"保留了和亲故事原有的外形和脉络,但赋予其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新内核,构成了促进国家认同整合的新话语体系。同时,话语建构中显露出的大汉族主义,要以对形成过程中的中华民族的认同为归依,在电视剧中取得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政治联姻的动机是为政权之间结成联盟。东、西魏竞相结好柔然,而柔然因畏惧新兴的突厥亦迫不及待地与东、西魏和亲结盟,这些都是对诸政权之间和亲本质的最好诠释。西魏与突厥的结好,又是在应对势力强劲的柔然,邻和公主出嫁的时间与她去世的时间节点都与柔然和突厥的关系相关。柔然政权的最终灭亡,应是北齐与突厥联合绞杀的结果。吐谷浑晖华公主墓志包含有柔然与东、西魏的联姻内容,也有柔然与吐谷浑的联姻记载,还有吐谷浑与原西秦王室成员的联姻信息,是解读北朝诸政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17.
唐代和亲诗或吟咏唐朝公主远嫁之事,或反映汉代昭君出塞之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人对和亲联姻的认识和理解。唐代诗人在关心现实和回顾历史中,努力探求国家安宁、民族和睦的有效途径,表达了他们希望国家早日解决民族纷争、实现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唐代和亲诗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8.
某些唐朝和亲公主通过其在出嫁过程中"拜日"("庙见")礼的施行,在回纥汗室乃至整个北方草原上中取得了空前的法律保护权和正统继承权,这种仪式既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妇女在家庭中拥有较高地位的根本原因,也是界定中国历代各族妇女在男权社会"妻"与"妾"待遇差异的关键所在,是"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在回纥社会相对较弱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婚姻方式主要承袭前代的包办婚姻,其主要类型有承袭前代的门第婚、财婚、和亲,也有反映本时代特点的才婚、皇室与藩镇、藩镇之间的政治婚姻。五代以后,门第婚、和亲、公主出嫁藩镇及藩镇联姻逐渐消亡,只有婚姻论财这一陋习一直延续不衰,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0.
交换最初是指经济学意义上人们的买卖行为,而本文从婚姻的角度阐述中国女人在交换中的起起落落——以和亲公主、童养媳和当代女大学生为例,旨在说明中国女人与命运抗争的艰辛历程,以唤起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女性在掌握了命运之后,尤其是当代女大学生更应该好好把握自已,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