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江苏地区尤其是上海报刊业兴起早,规模大,众多江苏籍士子投身其中,成为职业报人。晚清以降,由于社会舆论和正统知识分子对西学和以此为业者的排斥,以及报人的仅为谋食的入职动机,对偏离“正途”的愧感,近代苏籍报人的社会和自我职业认同度较低。与他地报人相较,上海的苏籍报人职业收入相对较高。但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晚近社会新兴的羡商心理的诱惑,报人频繁转换职业,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职业自我”在女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除了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还在于女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缺乏对“职业自我”的认知。女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科学的职业自我认知是其成功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和关键的一步。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和职业价值观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女大学生应该充分运用“职业自我”做出正确地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相似文献   

4.
作为思想观念生产者的知识分子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论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人”的揭示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问题,对当代知识分子意义重大。知识分子如果从“抽象的人”出发则易丧失其现实性,沦落为“抽象的知识分子”,从而深陷人格迷梦,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谋求人格成就和人类解放;更易误入方法迷途,由脱离现实的纯粹思辨走向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僭越;致使身份迷失,因不明分工的阶级根源而导致职业自负并丧失阶级意识。新时代知识分子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识自我并开展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成就理想人格;立足现实进行思辨和批判;追求真理而不迷失自己的阶级归属,在新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在,对成熟社会主义阶段知识分子作用不断加强的原因和机制作具体-历史研究的问题,往往变成了关于“一般”脑力劳动作用的提高、关于“一般”科学技术革命作用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抽象-思辨的议论,或者试图仅仅根据某些知识分子职业群体的活动特点(“劳动的性质”)来推论这一过程。因此就丧失了社会主义基本规  相似文献   

6.
指出东北知识分子与中原近代知识分子相比近代化起步晚且发展缓慢 ,但反帝思想极为突出 ,并与发展东北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分析了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这些独有的地方性特征及其对东北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从而对认识当代东北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现状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可以通过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中国欲求国家富强与自由、民主、科学而不得,唐君毅认为主要罪过在于承担教育和提倡文化思想之知识分子身上。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主要有三大精神罪过:一是个人主义与师友之道沦丧,二是对待西学态度之怯弱与卑屈,三是缺乏一纯粹之科学精神。其根源是中国数千年儒学精神的陶养之丧失,因此,恢复儒学之反求诸己的精神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相互赦免其"精神罪过"之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影响职高生就业的职业信息采集问题主要有职业信息采集种类不够全面、采集方法比较单一、采集数据缺乏深度等.这需要职业指导教师更新职业信息采集的途径,通过组织帮助、人脉资源、就业市场、招聘广告、互联网络等方式开展,多渠道采集职业对促进职高生职业指导的开展,明确职高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职高生对职业的理解并形成职业倾向,利于职高生进行职业设计进而顺利择业就业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命名传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初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封建"士大夫"形式存在,"学而优则仕",与政治紧密结合,形成了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投身仕途的"角色认同",造成了千年的角色错位。到了近代,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近代知识分子逐渐产生。他们一方面继承并发挥了士大夫与政治密切结合、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角色认同;另一方面,又开始与政治分离、向知识回归,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服务于社会科学文教事业,实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近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变,一方面促进了近代社会的变革,另一方面推动了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好高鹜远,这对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的问题是:在就业定位上缺乏失理性,功利心十分迫切,而职业技能比较薄弱,敬业精神普遍不强,同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为此,高校有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定位的理性认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以后普遍存在着跳槽现象,部分大学毕业生甚至出现了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此种原因除了缺乏职业忠诚度、追求更高收入以及不适应工作等原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自主职业设计能力,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科学规划,从而导致人生定位混乱而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针对大学生跳槽现象给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带来的困惑,在高校就业教育中要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自主职业设计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水平,减少因为频繁跳槽给大学生人生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系统性研究缺乏。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且有扩大趋势。在教育层次、就业行业、职业岗位、学科专业和实习期等方面,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收入高于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收入的性别差异、行业职业的性别隔离和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等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加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教育,完善公平就业的制度建设以及优化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缩小男女大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收入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知识分子遭遇的劫难,王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应承担自己的责任.由于他们自身的狂热而丧失理性精神,极"左"思潮的冲击和缺乏警醒意识,知识分子便上演了一场兽性的大狂欢,从而害人害己.作家以同情、理解、自谴的情怀重新审视那段苦难记忆,做出自我反省以期达到救赎的目的,明显比那些"永不忏悔"者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人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人格角度观察 ,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可分为独立型、依附型和人格断裂型三种。独立型知识分子以“思想自由 ,远离权力”为人格的外部特征 ;依附型以“掌握权力或思想为权力服务”为人格外部特征 ;断裂型以“思想与行动的转化”为特征。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人格问题是与国家发展方向、国民性及知识分子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1997对北京市各行业506位知识分子的调查资料显示,当代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甘于奉献。但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知识分子职业态度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与社会职业价值取向相左,职业认知与职业践履相悖。一部分知识分子敷衍塞责,千方百计搞第二职业或临时“外快”。造成部分知识分子职业认同感淡化的思想根源,是人生价值迷茫,表现为职业角色偏离,并由此导致职业素质低落。其社会根源在于:我国知识分子的收入与贡献不成正比,近年来,脑体倒挂开始缓解,但在从事脑力劳动的各行业之间极不平衡。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不同特点及激励机制。一般来说只有在解决了知识分子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才能使“成就”需要上升为最重要的需要,从而真正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浮士德精神”可以借来描述新时期文学中知识分子的探索型心态。浮士德作为西方近代知识分子精灵的化身,概括了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真理、在理想的精神境界中俯视现实的知识分子性格。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除了某些西方文化的精华外,还流动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血汁,闪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即便是与叛逆型知识分子相比,这种探索型知识分子仍有其自己鲜明的特质:他们更多地沉湎于理性的理想意象之中,缺乏行动,对现实有更为冷静的理性批判精神,犹豫寡断,等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探索型心态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新时期文学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