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题画诗,既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审美情趣,也是一种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带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文学创作形式。《中国题画诗发展史》循沿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的历史走向,系统而精要地叙述了中国题画诗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的脉络,总结其艺术创作成就,评价其历史审美价值;立足中国文化与艺术史的大视野,深入析解阐释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审美存在,揭示由题画诗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的载体意义。  相似文献   

2.
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渔父本身所承载的闲适、放达、孤傲等诸多内涵是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文人心里千古流传的“渔父情结”,折射出了儒道传统下历代文人心中仕与隐之间微妙的纠结状态,贯穿着文人出世入世两种人生观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儒道合一”的特性。研究渔父意象,对剖析我国古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体味感知传统文化的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莫高窟"的壁画形象中人们发现,"敦煌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古时流传上千年,与其自身不断发展及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剧《丝路花雨》的成功亦是基于传承与发展之上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如何将"敦煌音乐"文化弘扬及发展,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课题。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伎乐形象的描述,以及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现代"敦煌艺术"文化所编创的舞台作品的分析,剖析古代与现代"敦煌音乐"文化的特点,并提出将来"敦煌音乐"文化发展的思路,以期引发关于"敦煌音乐"文化乃至"敦煌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记录古代食器名称的汉字,其形体结构在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记载和传承着中国历代的饮食理念和饮食文化,其本身的字体结构就包含了该食器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许多方面。研究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古代食器的形与意,体味到历代食器文化的深远隽永。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学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审美形态和艺术范型,从传统哲学思想原型和古代文人文化人格类型的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可以窥探到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对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的影响,而从古代诗词的审美意境和风格范型中又可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士大夫文化人格时诗词意境审美风格范型潜在的文化渗透与厘定,这样就可以对诗词意境的审美风格范型作出文化的厘定与分类。  相似文献   

6.
文人园林代表了古代文人对诗意生活、人生境遇和艺术情怀的物质话语和构想。文章试图从文人园林的界定、文人园林的本质、文人园林的构建和文人园林的艺术情怀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审慎反思中探析其本质、审美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以期为当下造园艺术服务。  相似文献   

7.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模式,以经济建设和地方发展为目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摧残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化逐渐得到相关地方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地方学者、文人加入了其所在地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方面军,也是当代一重要文化现象。从学术角度看,此现象有利有弊:一方面各地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艺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中国传统工艺呈现出口传身授、生动鲜活、独特各异、区域鲜明、与时俱进的特点,并经历了自给自足、作坊式的生产演变,近年来朝着机械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但是这种发展方向不利于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因此明确中国传统工艺的演进特点及其影响,可以有效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桃源"是中国历代文人的一个共同情结,它经历了一个萌芽、定型、衍化、固化的过程,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无数文人的精神追求,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为不同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蝉的记载品种繁多、资料齐备 ,蝉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是文人士子寄托理想、隐寓身世的重要情感载体。患难与牢骚是古代咏蝉诗的主要内容 ,触蝉生情和借蝉象征是咏蝉诗的艺术手段。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漫长积淀的结果 ,蝉可以喻一种品节 ,蝉诗作品中融进了历代文人贬谪之后的凄怆情怀 ,并带有一种覆国亡家的哀思和民族精神的寄托。  相似文献   

12.
古代画论中的“人地和谐”观在绘画章法上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深受“人地和谐”观的影响,古代文人视创作山水画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古代文献中及绘画上都有“记录”,而具体到画面中,为了避免对平衡的破坏,“平远”式构图是古代文人画家注定的选择。古代文人画家与自然的这种共融关系,无疑给今天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14.
晚唐文人词比之中唐文人词其发展演进速度喜人,从作品数量和作家队伍、社会对词的消费需求和范围、艺术表现和内容题材来看,晚唐文人词以其独特的个体创造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此后文人词的发展树起了一块具有典型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诗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它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畸形阶层,本是国土大夫文人阶阶层的需要而生,因而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紧密联系而发展,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在信息传播渠道欠发达的古代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诗词传播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审美何为"为艺术追求,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与鉴赏心理倾向于审美情趣和教化功能,古代文人以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将这种心理倾向演绎为"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两翼,也是今天文学界不可丢弃的审美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乐的雅俗离合是影响中国韵文文体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礼乐治国这一历史文化传统与氛围的环境因素,民间韵文与音乐供大于求的不竭借鉴源泉这一外部因素,文人韵文与音乐自身雅俗之趣的张弛变化这一内部因素,共同促成文乐雅俗离合效应在韵文文体演变中的存在。文乐雅俗离合因素的存在,对促成韵文新体式的诞生,促进韵文艺术水准的不断提高,推动韵文沿雅俗良性循环的道路演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声乐体裁是音乐史中的中流砥柱。借鉴既有史学成果,对古代歌谣、戏曲与曲艺及文人音乐中的词调歌曲进行了历史发展与形态特点的评述。不仅对各体裁有了宏观认识,还对体裁间的发展影响予以了分析。这对认识古代声乐体裁的历史成就及其传承发展有所帮助,也对当下民间音乐的传承创新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华夏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文化传承的任务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遗址、古代建筑、传统人文景观等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括思想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传承.文化创新的任务包括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等等.其中,传承保护是建设的基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满足时代需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