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和产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包容性增长的科学内涵相契合,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和谐和跨越发展的优势战略选择。通过对文化产业在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中的作用机理,以及云南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民族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即统筹安排、差异发展,以旅游业为平台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以及建构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十一五"时期的扶贫工作对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中心,尽快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和四川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区域生态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四川民族地域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然而,对四川民族流域地区的资源开发,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使民族流域医药文化受到重创。借鉴国外生态补偿的经验,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好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保护与传承当地民族医药文化的根本之道。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以认识民族医药文化价值为基础,以重塑西川药山为起点,以医药文化教育、交流等为指向,才能使民族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增强全民的绿色教育意识.本文以全国生态环境最敏感和脆弱的四川民族地区为研究重点,积极探索民族地区绿色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创新民族绿色教育观念,构建民族地区双语绿色学校,开展绿色教育课程设置及活动,以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山川秀美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四川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四川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建设。四川民族地区虽然具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资源优势 ,但同时也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人力资源潜力不容乐观以及沉重的财政负担等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在目前的各项政策实施中 ,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常常被忽视。同时提出了四川民族地区进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是国家总体规划 ,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川甘青结合部藏族聚居区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区位重要,空间分布上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高寒高海拔地区在地域上的耦合,影响民生改善的多种因素交织。本文基于田野调查法分别就住房、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医疗和社会保障、就业、家庭收支、生态环境、社会安全与社会公正等方面调查城乡居民生活状况。论文构建绿色包容性发展分析框架,提出以绿色包容性发展理念促进该区域民生改善,建议增加经济机会,提高经济参与度;确保经济机会均等,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社会包容多样性,关注生活幸福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实现共享式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民族地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研究得出"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即围绕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重要任务,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和减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提出民族地区包容性绿色发展需要构建扩大经济机会、使经济机会均等分布、提供最低经济福利、环境质量稳定与提升四大政策支柱,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8.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面临新时期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规划牧民定居点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实现协调融合发展,保护和发展好民族文化、区域特色文化,是四川民族地区乡村脱贫致富持续繁荣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9.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为我国长江、黄河的流经地,是我国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地的重要区域之一.四川民族地区面临着既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的艰巨任务.四川民族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长期没有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协调好二者关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 Hicks Moorsteen指数对中国省域以多维城乡差距为非期望产出的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进 行测度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维城乡差距的包容性 TFP指数低于传统 TFP指数,技术进步的快 速下降是导致 TFP指数下降的重要原因;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包容性 TFP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差异;滞后一期的城乡产业发展差距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全国以及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倒 U型”关系,城乡差距较小的东部地区,地 区经济发展与包容性经济增长正相关。城镇化率有助于推动全国以及东、中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但 与西部地区包容性经济增长负相关。产业结构对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要推动经济包容性增 长,必须缩小多维城乡差距,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并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以 及城乡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这一问题已成为云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到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最重要的作用 ,对于经济落后的四川民族地区而言 ,只有大力推广和应用技术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应用的现实状况 ,重点探讨了当前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软硬环境因素 ,以便于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四川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四川既是我国水电资源富集区,又是我国西部国土空间规划生态屏障区。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水电产业、建立绿色能源基地,对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文章以公平理论为指导,从公平视角出发探索包括社会公平、区域公平、代际公平的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开发生态资源有偿使用之路。提出了建立公平、系统的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制度,对建设生态屏障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民族地区分布着我国最有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四川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旅游业,应该抓住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的机遇,以城镇化为核心,加速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实行生态移民。没有民族地区城镇的发展,现代文明的传播将减缓,工业化进程难以推进,经济发展的差距将与内地进一步拉大。小城镇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民族社会、文化、习俗等特征,才有生命力,才能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互促进。把旅游业和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抓住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机遇,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以生态移民的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文化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极化效应和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境。旅游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抑制和削弱极化效应、促进旅游地全面发展等优势。因此,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将发展旅游业与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加快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十三五"时期要完成的重要建设目标。必须认识到,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不匹配、区域定位错位、帮扶制度边际效应递减是当前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应以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社会的现代化为短期目标,以少数民族族群的现代化为中期目标,以居民的现代化为长期目标,不断落实发展导向的民族权利,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优先",在实现路径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目标指向上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目标,硬化生态约束,倡导可持续增长,强调民生为先,践行包容性发展,遵循发展规律,推动内生性发展,回应社会需求,推动协调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基于当地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特别是黔东南州的苗族、布依族和侗族三个少数民族,是贵州民族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虽然贵州省具有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但其民族旅游核心竞争力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市相比,还不具有绝对优势。随着游客的增长,未来贵州民族村寨也面临着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村民内部矛盾突出等非包容发展问题,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们认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动力模式,关键在于合理构建旅游发展相关利益主体的"五化"关系,即:政府服务化、旅游企业合作化、公民组织辅助化、村民参与化、游客互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